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庆哥

特立独行水瓶座

日常干货总结癖

分享生活,读书、工作、育儿

年初我的新书《像我这样的人,就该灿烂过一生》上市,找牛人推荐的环节又来了。

虽然我和梁爽在自媒体写作圈沉淀10年,但是我俩属于闭环型的,该上班上班,该写稿写稿,很少会主动联系圈里同行,也没有想过交流或互动,高人不可攀,做事比交际重要。

可是每到了要人脉阶段,又后悔自己的不懂经营。

出本书不容易,少了曝光度,没有做好宣传的本分,这让我惆怅。情急之下,唯有临急抱佛脚硬着头皮问大咖们,有的不搭理,有的很慷慨,感谢他们推荐之恩。

是时候要反思了,不管怎样的圈子,封闭会成为一个人的绊脚石,尤其人到中年,多个朋友多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插画师:Tara Taban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要警惕自己各个方面趋于封闭的势头,朋友来去两三个,读书只在舒适区,点餐恒久两三家,生活是一个严丝合缝的闭环,好久没有新鲜的氧气交换了。

万维钢在《精英日常课》里说的,人到中年,很多人的大脑退步,因为喂料不足,社会一直在进步,知识一直在更新,而你没有吃到足够多的训练素材。

三十好几的人了,适合我训练的素材是什么?

其实不必刻意训练,只要保持开放的生活态度,不活得保守,生活处处都是训练的素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友开放,拓宽社交圈

提升知识量,拓宽社交圈是高效学习途径,这里有无数的活生生的学习养料。

社交圈不一定是向上的社交,可以是不同阶层、类型的社交,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你持有开放的社交态度,广结善缘,总能增长见闻。

一位资历很深,但思维活跃的高管说:“每次我遇到新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很好奇,想看看我能学到什么。我也会和司机聊天。我在等待开会时会与接待人员交谈。在交谈中,我知道了很多我不了解的信息。”

即便不喜欢读书的人,只要学会与各个年龄段的人打交道,便能潜移默化地跟上社会进步的节奏。

朋友原先是老师,后来辞职,做了10年的全职太太,最近通过考试面试又重新走上教学岗位,我问她,你已经脱节了10年,还记得怎么教书?

她说,孩子上学后她一直做家委,通过跟老师、家长交谈学习,自己亲自辅导作业,与线上老师切磋经验,技能比之前还老到。

不局限自己,不封闭自己,擅长拓宽圈子,积极交谈,知识在自然而然中增量。

我每次写作遇到瓶颈便会找个人聊聊,坐滴滴也会跟司机对话,连清洁阿姨也会成为我交流的对象,总能挖掘边边角角的故事,社会由人组成,通过活生生的人来学习,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我认识一位老师58岁了还愿意接受被反聘,虽然辛苦,但她说可以接触年轻人,话题天天新鲜,每天都在进步。

别说中年人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走向与世隔绝,他们低头刷视频、打游戏,没有时间抬头交流。

上个月,长辈生日,宴请亲朋好友一起吃饭,彼此有认识的不认识的,不论中老幼都在刷手机,只有切蛋糕时起身吹蜡烛,失去交流的必要,更不会主动认识坐在你旁边的是谁谁谁。

因为网络社交发达,你可能会在网络的趣味里温水煮青蛙,不再愿意认识新人,你会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家人、老朋友和老同学身上,这样舒适、温暖,但是没有信息增量,跃进的空间。

励志演说家吉姆·罗恩说:“你的状态就是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五个人的平均值。”换句话说,你可以观察一下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五个人,你会发现自己的体重、收入、生产力、积极性和声誉可能都处于中间位置。

所以,你在熟悉的圈子里,很难突破自己 社交舒适区,突破社交也是在突破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脑开放,向世界探索

人到中年,最可惜的是放弃了思考,然后按照既定的流程和习惯来想问题,思路变得越来越固化。

坐在我对面的陈姐说,女儿上周去香港看演唱会,花了两千多,追星有什么意思,浪费时间。她还抱怨,女儿什么都不愿意告诉她,发现女儿看演唱会还是通过朋友圈知道的。

这就是父母的刻板印象,总是打压孩子的兴趣,觉得无用无意义,与年轻人脱节,自然没有话题可聊。

当你觉得自己老了,问问自己是不是也经常用刻板印象处理问题,不再做复杂的思考,更愿意把问题给简单化、标签化,粗暴化,只要是自己不了解的,就定义为不好的。

譬如我对短视频的偏见,觉得短视频是劣质的,但是优质的短视频也能给我很多密集的信息量,只要以开放态度接受新事物,你就是新新人类。

保持 学习状态也不是为了升职加薪,而是让自己的状态呈现上升的姿态,告诉别人也提醒自己,我很好。

保持学习的人,头脑是开放的,可以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可以跟世界接轨。

你的大脑还在纵向横向地发育,你每天都在进步。

我一周不写稿,感觉语感迟钝,一天不读书,感觉没想法迭代,稿要坚持每天写,手感越来越好,大脑天天用才灵光。

大作家门罗怀孕生孩子阶段也没有停止写,而且越写越好,93岁时,在生命最后一年都还在坚持写作,脑袋依然清晰。

中年人的脑子不比年轻人差。

中年大脑的流体智力下降了,比如运算能力,记忆力等。但是像模式识别、空间想像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开始变得成熟和优秀。

所以我们还有很多成长的空间,不要提前放弃自己,打开我们的脑袋,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量互换,不必悲观

心胸封闭,便会容易钻牛角尖,开解自己,思维放开,才不会被当下困境束缚。

我这段时间运气欠佳,上班受领导气,回家被婆婆气,全身上下散发着一股怨气,感觉来这个世界是受苦的,尚存一息也要也要吃最后一口苦。

找同病相怜的朋友聊天,发现她比我还苦,我俩你来我往地倾诉自己有多苦,简直是苦来又苦去,没有解苦的能量。

能量低时,不能找比你更低的人互动。

你会心胸更加狭隘,心中只想着这绵绵无绝期的苦,感觉这辈子都要泡在苦水里,永不见太阳。

苦的时候,不能待在苦的氛围里,要换一个磁场,走出去,找能量高的人和事互动,找时运高的人沾沾喜气,不把“好惨”写在脸上,“倒霉”说在嘴里,苦是客观的,乐是主观的。

我要保持开阔的心胸,苦中作乐,苦没有尽头,但生命有尽头,想到这我的心变宽阔了。

没什么大不了,正如茨威格那句话,人变老其实并不意味别的,只意味着不再对往事感到害怕。

我相信每一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

拿得下,放得低,笑着迎向日复一日滚下来的石头。

作者简介:庆哥,喜欢读书、养生、专注研究女性成长。

我的新书《像我这样的人,就该灿烂过一生》上线了,可加我微信,成为庆伙伴,分享生活、阅读、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