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育儿女为夫家繁衍后代,是旧时妇女最大的责任。普通人都是如此,更别说一些单传的家庭,毛顺生恰是其中一者。

1885年,15岁的毛顺生与18岁的文素勤正式订下婚约。

不用感到吃惊,当时的环境恰是如此,包办婚姻是时代趋势。在一起的两个人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更别说什么爱人选择权,根本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不久,文素琴就陆续为毛顺生生下两个儿子。当时的医疗水平并不发达,没顾多久便全部夭折。为了家族的延续,双方又生下了第三个孩子,他便是毛泽东。

这样的特殊经历,让文素琴内心有了极大的阴影。科学技术落后的年代,风水学成为众多人的信仰,文素琴正是其中之一。只要一有时间就去求神打卦,为毛泽东祈福。

后来毛顺生又当了兵,文素琴“吃斋念佛”变得更加虔诚,因为全家人的平安才最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还远远不够,古时的人们还讲究认“干爹干娘”改变孩子命理,文素琴便把毛泽东认到了“七舅”跟前。

看似充满了封建迷信,但文素琴的这种“信仰”被善意包围。对于她来讲,丈夫和孩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自己绝不能让两个人有任何不吉利因素的沾惹。

除此之外,文素琴还在背后默默做着力所能及之事。只要是自己知道的贫苦人家,她就隔三差五地给人送去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毛泽东的一生。包括自己在接受教育的时候,经常把干粮等东西分给班里较为困难的同学。

消息慢慢传到了母亲的耳朵里,文素琴专门准备了两大筐二娘,让毛泽东带到学校分给孩子们。如此乐于济贫的心理,在当时的社会中实在不多见。

至于我们前面谈到的“石三伢子”,还是和文素琴的信仰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者先肯定地告诉诸位,这是毛泽东的小名,初衷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康成长。

文素琴带毛泽东认了“干爹”后,悬着的心依然放不下。在归家途中又碰到了一位道士,后者告诉他孩子如果命理不好,可以尝试带孩子认一位特殊的“干娘”——石头。

在道士看来,文素琴唯一奢求的就是孩子健康成长,没有任何生命的危胁,那就认石头做“干娘”,贴上命硬的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道士帮助文素琴选取了一个高达10米左右的天然巨石,并进行了虔诚的祭拜和供奉。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得到眷顾,文素琴决定再为孩子赋上小名——石三。

因为排行老三,所以被称为“石三”。加上方言特色,慢慢也有了“石三伢子”的说法。邻里旁人们为了增加彼此的亲切感,一直以此作为称呼,从未叫过他的大名。

随着年龄的增长,毛泽东选择了投身革命,告别了韶山这个地方,并将母亲托付给舅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天不遂人愿,在毛泽东离家后不久,母亲就患上了喉蛾疡子病。病痛的折磨让文素琴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她想要见毛泽东最后一面,舅舅还专门为外甥写了一封信。

二位舅舅带姐姐在长沙医治的过程中,毛泽东恰好在这个城市,他们也有了见面的机会。

在聊天的时候,毛泽东提议一起去拍张合影,彼此留个念想。看似无意之举,殊不知成为了所有人最为珍惜的一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情的病魔在次年10月夺走了文素琴的生命,临走时口中不断念叨着四个字:石三伢子,但这位被呼唤的人还奋斗在前线……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再次回到韶山,已经间隔了40年。在参观母亲生前留下的遗物时,他带走了母亲一直保存的“那张合照”,它的意义弥足珍贵。

伟大的母亲培养了一代伟人,菩萨心拯救四万万同胞,功德照万代,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