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病逝,在告别仪式上,有一个不起眼的老人,悄悄走到华国锋的遗体旁,只见他满是岁月痕迹的脸上,写满了无尽的悲伤,双眼充满了红血丝,华老的离世,他的伤心不亚于在场的任何人,那么这个老人是谁?他和华国锋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又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悲痛交加的老人,就是华国锋同志身前的秘书曹万贵,他自二十多岁就在华国锋同志身边工作,四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可以说,他不仅目睹了华老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也见证了中国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华老临终之际,又嘱托了几句话,这些话让曹万贵为华老的后事,再次奔走。华国锋究竟嘱托了什么?曹万贵四处奔走又所为何事呢?

1949年,解放军大军南下,开始了解放全国的大序幕。面对被大量解放的城市,中央决定从华北的干部中抽调精兵强将,去接收南方的城市。华国锋因为在,中共晋中第一区委员会宣传部长,这个位置上干得不错,就被抽调出来,跟随大部队南下。在解放湖南湘阴县后,华国锋就被任命为中共湖南,湘阴县县委书记兼武装大队政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就在华国锋担任县委书记的第一年,就碰到了湘阴县百年一遇的洪水。为了能深入群众中去,了解到真实的受灾情况,华国锋在第一时间就带着自己的警卫员(那时候刚解放,社会治安还比较乱)来到乡间地头实地调研。当他们来到一处矮小破烂的小棚子的时候,华国锋就立即弯腰钻了进去,棚内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在土灶前做饭。中年男子是专门来看乡亲们的。”中年男人立即急忙站起来让座说“哦,华政委啊,家里刚受了灾,连茶水都没有,您别见怪啊”。说着就把家里唯一一条旧木凳递了过来,警卫员看见这个板凳上满是黑灰,就打算接过来擦擦。华国锋知道自己的警卫员要干嘛,马上冲他直瞪眼,吓得这个警卫员这才退了回来。华国锋接过凳子,自己擦了擦,随后来到这位烧火的中年男人身旁,把凳子让给他,自己反而一屁股坐在地上,帮助老乡一起烧火。就这样,华国锋一边和老乡一起加柴吹火,一边拉起来家常。

在拉家常的过程中,才知道这个中年男人的家族,早年是在嘉庆年间由江西迁徙过来的。说湖南是一个好地方,鱼米之乡。又说道最近的洪水如此严重,是因为打战,使得很多河堤,江堤年久失修,破了围。又把多少人逃荒,多少家庭欠粮,一些商家如何囤积粮食,发灾害财的情况都和华国锋说了说。对于这些宝贵的一手情况,华国锋非常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办公室后,华国锋对自己的警卫员说”以后到人民群众家里,没有凳子就站着,凳子有灰也不要去吹去擦。这一吹一擦,就把人民群众的感情给吹了给擦了。以后,我们去调研的时候,老百姓吃啥我们吃啥,老百姓喝啥我们喝啥。不能有一点特殊的地方,按群众的说法,就是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吃饭的时候也不能就吃饭,要多和群众交流,茶余饭后不要坐着当大爷,眼里要有活,多帮群众做点实际的事。没有得到人家的同意,不准动人家的东西。

曾经和华国锋在基层工作过的老同志们回忆,华国锋同志和群众们在一起的时候,一直强调“干部下乡三条规定”,第一就是去群众家坐凳子不要吹灰,第二,群众做饭,要帮忙做饭。第三,不要有工作餐,要和群众吃在一起,尊重吃什么,干部吃什么,不准特殊化。只有这样,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知道最为真实的基层状况,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要知道,湖南,自古就是天然的粮仓。修建韶山灌区,是建国后湖南水利建设的一笔浓郁的大手笔,利国利民。此时,华国锋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常务副省长。修建韶山灌区最为艰难的就是位于皂林冲隧道,此处地质松软,载重能力差,万一没有处理好,就会导致塌方。果然,在离元旦还有几日的时候,一号斜井出现大面积坍塌,洞内一处山坡裂了十多厘米,地面也下沉了三十多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故发生后不到几个小时,很多工地上的人就看到一辆越野小汽车爬上了山坳。急速地开到了事故发生地。从汽车上下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华国锋。对于事故现场,工程负责人请示华国锋,对于隧道,我们究竟是改道,还是不改道,请书记下达指示。“华国锋考虑了一下说”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多听群众的意见。来到塌方事故现场,华国锋先和技术人员一起调查。回来后,华国锋就把在一线工作的干部,工人,还有隧道的技术工程师召集到一起参加工作会。会上几位工程的负责人员和技术工程师建议改道,因为原先的地方已经塌方,而且此处的土质松软,后面还会不会引起塌方,甚至出现人员的伤亡,都很难确定。华国锋认真的听着,并时不时的在笔记本上记下关键的语句。忽然,一个苍老的手举了起来。

一位老工人站了起来说”华书记,我可以说两句吗?“华国锋说”当然可以,我们非常欢迎一线工人给予的建议。随后,这位老工人说道:“对于改道,我是不建议的,毕竟那要付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塌方其实不是什么多难的事情,事在人为。华国锋一听,赞许的点点头,很高兴地问道”老同志,那你觉得我们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方案。老工人一听华国锋如此重视他的建议,十分高兴地说:我们在一线,对于塌方的状况十分了解。其实就是大部分都集中在隧道交界的丁字厅。只要可以在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二,三号的两个工作面上打洞,再浇筑钢筋混凝土。这样的话,那塌方的工作面就可以承受一定的压力。我们可以采取一步一步地往丁字口打洞,边挖边灌注混凝土。华国锋听后点点头,又询问工程的技术工程师,经过十几个专家和工程师连夜的讨论求证,证实了这个老工人建议的方案完全可行。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主张不改道,为国家省去了大量的资金,也为工程省下了不少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6年初,施工队采用那位老工人的方法,战胜了61次塌方,终于将隧道打通,完成了这项湖南省建国后最大的工程。事后,华国锋在工程庆祝大会上总结道“在做事的时候,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工人同志要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合起来。会后,华国锋又再次强调,建议以后各项工作都可以召开班组会议,发动群众,相信群众。随后,华国锋就一直在湖南工作,并在1959年成为中共湖南省省委书记。据当时很多在华国锋身边工作过的湖南省委的老同志回忆说,华书记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的言谈和穿戴就像一个农村的基层干部,没有一点官架子。说话朴实,为人实在,在不懂的问题上虚心请教。

1968年,华国锋工作上有所变动,担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副组长,也就在这一年,一个年轻人来到了他的身边,此人就是此后,陪伴在华国锋身边四十年的秘书—曹万贵。也就是从那以后,华国锋身边,都会有一个身影默默追随着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在湖南省任职这段时间,做出了不少成绩,他不仅重视农业方面的发展,而且致力于辖区内农田水利的基础建设,他主持修建的就有韶山灌区和洞庭湖排涝等。此外,他还大力提倡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我们熟知的袁隆平院士的研究工作,也正是在华国锋的鼎力支持下开始进行的。除了重视农业发展之外,华国锋也着手加强湖南省内的工业改革。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华国锋深知这个道理,所以非常重视当地的交通建设。在他的带领下,湖南省的交通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以说,华国锋为湖南省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这其中也有曹万贵在背后的默默支持与付出。

1969年8月,华国锋正在湖南岳阳视察,听到湘桃林铅锌矿井出现意外,他迅速让曹万贵调整工作,两人一同前往矿井现场,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矿井,了解下面的情况,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当地工作人员为两人拍摄了弥足珍贵的合照。华国锋前往湘西视察工作的时候,曹万贵一直伴随左右,不仅处理工作上的事情,还时刻关心华老的生活。正是有了曹万贵的帮助,华老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1971年2月,华国锋到北京参加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在京西宾馆周恩来邀请华国锋谈话,说主席提名让他到国务院业务组工作,担任副组长职务,直接受周恩来总理领导。华国锋立即表示,一切服从组织安排。随后,9月30日,周总理提议,毛主席同意,中共中央下发通知,决定增补华国锋为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并担任副组长的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在1971年十一月十日的《人民日报》上,华国锋以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共中央,和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名单里,这也是他以一个中央机关负责干部的身份,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到北京工作后,华国锋就一直住在中南海的一处平房里。这个平房既没有粉刷,也没有装修,除了办公桌椅,衣柜,书柜还有就是床。华国锋住在北房,他的秘书曹万贵住在东房。一直到华国锋的夫人被调到北京,搬进史家胡同之前,华国锋就一直在哪里生活和工作。华国锋在担任副组长的时候,身边工作人始终只有三人。一个是他的秘书曹万贵,一个是厨师宋芳,还有一个是警卫员李震。而被华国锋从湖南带到北京的,也只有曹万贵一人。到了1975年,周总理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华国锋由此承担了更多国务院的工作,由于过于繁忙,组织上决定再配一个秘书给他,在这样的情况下,华国锋身边的人才有所增加。

华国锋到北京后所接手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参加召开1971年的全国棉,油和糖的会议。在这届会议上很多地方上负责油粮的同志反映,现在的油粮问题过于注重粮食,而忽视了其他的农作物和养殖业的发展,批评“只顾粮食上限,丢了一大帮”,还有的同志说,现在很多地方,把正当的多种经营当作资本主义倾向,搞一刀切。华国锋在认真听取地方上同志们的发言后,在起草文件时提出“以粮食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当集中”,并在座谈会上指出,每个地方的土壤,气候,雨量和日照都不同。要争取在明年的粮食工作中,粮食产量和经济作物能有一个大幅度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会议结束的时候,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出席会议的全国代表,并对华国锋同志在这次会议主持期间的表现提出了表扬,说“这次会议是由华国锋同志主持的,开得很好。”在周总理谈话期间,华国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地方上的负责人,都坐在后排。原来周总理在讲话的时候,还会不断地询问当地的农业状况。很多地方上的负责人都知道,周总理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只要是他见过的数字,地点,负责人的人名,都会牢牢地记住。如果被周总理点名,询问当地农作物的情况和农业生产状况回答不上来,是一件非常窘迫的事情。因此会有很多地方的负责人选择坐在后排。

对于周总理事必躬亲的工作态度,华国锋十分敬佩。在随后的工作中,华国锋时常和工作人员说,总理的工作非常细致认真,且从来不敢有一丝丝的疏忽。每次准备会议资料的时候,周总理都会要求我们把会议要讨论的问题全部搞清楚,数字也要弄得一清二楚,记在脑子里,而不是秘书的笔记本上。周总理在世的时候,还会经常夜里打电话询问一些老同志的病情,因为他要下病房,因此了解情况,是他每天都要做的必修课。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会议结束后,周总理留下华国锋单独谈话“你是从湖南来的,对湖南的情况你非常熟悉,但是全国的状况恐怕你就不熟悉了,一定要到基层去调查,才能知道真实的情况”于是,周总理就给华国锋开了六个地方的名单,让他去做调研,熟悉地方上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走访了这六个地方的十七个县,和十八个公社,十九个生产大队。而曹万贵作为华国锋的贴身秘书,一直跟随华老身后,把华国锋同志的生活和工作打点得井井有条。回到北京后,华国锋就向周总理汇报了此次调研的情况,比如广东的情况是农民的口粮标准很低,福建不重视多种经营等等一些列的问题。

在分析调研的问题后,华国锋和国务院业务组的同仁,连夜起草文件送给周总理。总理看过后,非常支持。为增加这篇文章的权威性,周总理以中共中央名义,经毛主席批准,将这篇文章于中央82号文件的名义发出,要求各地政府严格执行。之后,在华国锋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足迹更是踏遍大江南北,在工作中依然保持了到群众中去,倾听人民的话。在生活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根据曹万贵后来的回忆,华国锋在当上主席后,依然还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比如,他穿衬衣的时候,袖口的纽扣从来不系。坐在椅子上的时候,华国锋喜欢翘着腿,由于裤子有点短,还经常把自己的袜子露出来,露出来的袜子,也是北京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几毛钱一件的便宜货。虽然华国锋自己很“自由”,但是却让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痛苦不已,为了能提醒一下华国锋稍微注意下穿着,只能变相的劝说道“华主席,您是不是太热了,才扣衬衣的纽扣吧,要不然给您换一件薄的毛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样的“指桑骂槐”,华国锋就会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辩解道“你们有什么意见就直接说嘛,何必如此拐弯抹角。我不纽扣就是想透透风,这样我会觉得舒服一点。知道我为啥不爱穿西装了吧,就是因为要打领带,哈哈”

在1980年5月,华国锋主席应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邀请,访问日本。一天晚上,住在日本赤坂迎宾馆的华主席在洗完澡后,就穿着日本的浴衣打算在酒店的后花园里散散步。没想到华国锋刚打开门走出去,就立即被手下的工作人员及时阻止住,并告诉他,这个酒店布满了警卫和工作人员,要是万一被拍到您穿这样的衣服散步,那恐怕第二天整个世界就会知道,登上世界的热搜榜第一。面对工作人员惊恐的小眼神,华国锋马上就退回了房间,并十分不解的说,难道日本人对我穿什么样的衣服散步,这么有兴趣吗?工作人员笑笑道,那是肯定的,因为您的身份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台引进了一部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没有想到,该部动画片引进播放后,引起了社会空前的反响。很多的孩子家长纷纷打电话到电视台,要求多多地译制该动画片,甚至索要该片。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电视台还邀请了科普出版社翻译同名的日本漫画书。由此可见,这部动画片在当时是多么受小朋友的喜爱。

忽然有一天,曹万贵被华国锋叫过来,说有事情要交代他。曹万贵以为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可是没有想到,华国锋是让他打电话给电视台,索要《铁臂阿童木》这部动画片,原来华国锋是这部动画片忠实的粉丝,一只都在和小朋友一起看。但是每天一集太不过瘾了,就想动用点“特权”,找电视台把剩下来的集数都要过来,可以一次性看个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主席应邀访问日本后不到三个星期,邀请他到日本访问的首相大平正芳,就因为急性病的发作而逝世。在得知这位曾在几个星期前还招待过自己的国际友人去世后,华国锋深感悲痛。于是,决定再次飞往日本参加大平正芳的葬礼。日本政府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大国的领导人,竟然在一个月内两次访问日本,这让日本国内都大为惊叹。毕竟日本人也很清楚,日本和中国的关系非常的微妙。面对华国锋的行为,日本人感叹道中国人的确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国家和民族,于是一下子日本国内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大为提升。然而,最为激动的还是大平正芳一家,一个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亲临这位过逝首相的葬礼,不但使自己家族的面子上大有光彩,也是对大平正芳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努力的肯定。也正是由于邓小平和华国锋等老一辈领导人访问日本,促进了中日邦交,使得日本对中国的好感度大幅提升。

华老在任职期间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正当国家逐渐步入正轨的时候,华老毅然决然的将国家重任交到了年轻人的手里,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国家需要建设,而建设就要注入新鲜的血液,勇于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太重要了,于是在1980年,华老正式辞职,过起了含饴弄孙的退休生活。

华老退休后,中央帮助曹万贵重新安排了工作,但这些都被曹万贵婉言拒绝,他选择继续留在华老身边。所有人都对他的行为感到不解,而曹万贵却简单的回了句:我不放心把华老交给别人。多么简单质朴的一句话,却能反映两人深厚的情谊。这种感情甚至超过了亲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此时的曹万贵在华国锋身边已经呆了13年,13年的朝夕相处,让他们有了很深的默契,曹万贵知道华老的所有生活习惯。如果重新换人,华老还要重新适应,而曹万贵也实在放心不下,于是选择在40岁退休。对此,曹万贵的妻子不止一次的打趣,40岁就退休,全国恐怕就你一人。

从政治的大舞台退下来之后,华老一直很少出门,着急了,便在院子里种植一些瓜果蔬菜,而这其中也有曹万贵的功劳,每当闲暇时,曹万贵都会陪着老首长一起修剪藤蔓,施肥浇水,在他们精心照料下,院子一片绿意盎然。

每年到了毛泽东的诞辰和忌日的时候,华国锋总会去天安门毛泽东纪念堂祭拜,27八年如一日。体贴入微的曹万贵知道老首长有很多话要与毛主席诉说,因此,每次搀扶华老来到纪念堂后,就悄悄离开,把时间留给华国锋。直到华老出来后,再搀扶着他一道回去。每每这个时候,华老的心中难过至极,而曹万贵的陪伴则给华老带去了一丝安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到2008年8月20日,华老因病逝世,临终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亲自到奥运会现场观看开幕式,曹万贵很早就帮他订好了票,然而,可惜的是,就在开幕式的前几天,华老的病情突然恶化,从此再也没醒过来,而他的唯一的心愿竟变成了遗愿,每每想到这事,曹万贵都忍不住老泪纵横。

华国锋临终之时,特地向曹万贵交代了后事,他想回山西老家,再看一看老家的山山水水。知道老首长的心愿后,曹万贵当即与华老家人商量,同时向党中央提出了申请。得到批示后,曹万贵便开始着手此事。最后商议决定,一律秉承“四不原则”,即:不占用耕地、不与民抢地、不破坏环境、不破坏古迹。随后,曹万贵寻觅到了交城卦山外一处荒地,他们将这处荒地重新改造,修建成了现如今的华国锋陵园,人们亲切地称为“华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年11月,华国锋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山西交城举行。曹万贵很早地来到仪式现场,他亲自指挥各项工作。除了几位中央领导人,知道这位忙前忙后的老人,曾与华国锋有着半生交集的曹万贵以外,其他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位老人。在他的组织下,陵园中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他亲笔题下“无尽的思念”几个大字,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无声的诉说着,曹万贵心中浓浓的思念。

陵园建成以后,曹万贵每年都会来到这里看望老首长,在墓碑前,他向老首长细说着中国的变化,多年如一日,从来没有改变过。直至2019年6月10日,曹万贵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