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对于死去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但对于幸存者来说更是一场噩梦。”

“野人山”在缅甸语中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纵深200多公里的原始森林,山山峦叠,林莽如海,几乎漏不进半点阳光,再加上豺狼猛兽横行、瘴疠疟疾蔓延,几千年来人迹罕至,相传只有一些尚处于原始部落时代的野蛮族群出没在大山的边缘。

如果不是远征军,也许很少会有人知道野人山这个名字。在那场光荣与悲壮的战争中,10万远征军出国抗战,穿越千里,历经百战,最终只有不到4万人返回,其中就有3万将士长眠在野人山中。在牺牲的烈士当中,有抗战老兵,有高校学子,也有名门子弟,他们都是义无反顾地投身报国,却永远没有机会再回到近在咫尺的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远征军在野人山的故事,细节往往是记录得很清晰。幸存下来的老兵,忘不掉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哪怕每每想到往事都如同钢针刺骨,他们也有责任把这一段历史讲述给后辈,继续传承下去。

而当时唯一在“野人山撤退计划”中完整保存建制的新38师,见证的故事又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支部队的底子,一部分是学生兵,一部分是从淞沪战场上保存下来的老兵,成立时间虽然不长,战斗力和意志力却都是远征军中的佼佼者,师长孙立人更是成名于滇缅战场的一代名将。

缅北大撤退中,新38师的结局比较幸运。面对上级让新38师从野人山撤退的命令,孙立人拒不执行,甚至撂下一句狠话:

“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咱们师七八千弟兄就这么没了!”

换成别人,断然不敢在撤退的时候如此抗命,但孙立人偏偏不是一般人。他在仁安羌战役中率领800远征军硬是从8000日军的包围圈中撕开一个口子,救出7000多被困英军,一战成名,被誉为“东方的英雄”。满身的勋章加上傲人的战绩,就是他此时最好的护身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身处前线的孙立人比任何人都清楚,野人山看似与世隔绝,可以轻松摆脱日军追击,但其实从这里突围撤离的风险甚至要远高于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原因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