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室友聚餐回来,又在厨房一阵捣鼓煮面吃,我很疑惑:“你不是刚在外面吃饭回来吗?这么快又饿啦?”“别提了,我人都不认识几个,菜都不敢多夹。”她刚说完就将一大箸面条囫囵吞下。

听完她的经历,我也有些感同身受。跟不相熟的人、尤其是异性吃饭时,我总会不自觉看人眼色,夹菜不敢太频繁,吃得比平时少,通常只勉强吃到五分饱,等饭局结束回到家才加餐。而当饥肠辘辘地走在回家路上时,我心里除了后悔,还不禁想:女生饭量大是什么丢人的事吗?吃得多为什么成了羞耻了呢?

我从小饭量就大,爱吃,吃得也多。小时候在爷爷奶奶身旁长大,老人家年轻时吃苦吃怕了,知道挨饿不好受,所以总担心我吃不饱,吃饭时总留心给我夹菜,有时候第一碗饭还没吃完就急着让我再添一碗。

那时候我年纪小,还不懂得节制,大人让我吃就吃,食量就这样随着我的岁数增长,变得越来越大。爸妈一度很担心我的大食量会让我长成肥胖儿童,看我吃完一碗饭就赶紧敦促我放下碗筷,但亲戚长辈却似乎不认为这是个问题,每回家里聚餐都夸我能吃是福,同桌吃饭不积极的孩子往往还会被家长教育,要向我学习。

我成了同龄孩子之间的吃饭榜样,跟他们一起吃饭时就吃得更加卖力,没想到吃饭吃得多、吃得香是如此了不起的一件事,我因此对自己的大饭量很是自豪。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饭量大也曾在我的生活中成为一大烦恼。中学发育时期,我的食欲比以前更旺盛了,我也没注意控制饭量,依旧顿顿吃到饱,结果“不负众望”,身上蹭蹭长肉,体重节节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变化导致我在几乎整个学生时代,都被身边的同学、老师、长辈喊“肥妹”“小胖”。处于青春期的女生特别在意自己的身材和外貌,我因为那些不中听的外号感到很自卑,但是又无奈管不住自己那张嘴,一到吃的时候就把被人喊外号的痛苦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那时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我,已经深深意识到自己的感受比别人的看法更重要,吃饱饭这事对我来说比天大,别人嘲笑就嘲笑吧,起外号也随他们去,我不愿意因为他们的闲言碎语而委屈自己的肠胃。

人到中年,衣食住行渐渐被体检报告上标红的异常指标所支配,但我仍然很享受肚子被食物撑得满满当当的饱足感,再加上特别爱吃白米饭,碰上喜欢吃的菜色时至少要两碗饭打底。

冬天天冷,我更是食欲大增,大碗的热汤热饭就是我的续命神器,热食吃进胃里暖呼呼的,整个人都变得暖和起来。但是吃饭一时爽,看到体检报告上逐渐增加的红色数据时,我还是免不了担惊受怕,仿佛穿越时光,看见了若干年后被疾病纠缠而痛苦不堪的自己。

经历了一顿起意、犹豫、退缩又起意的挣扎,为了以后能吃得安心,我开始夜跑、游泳、练习拳击,养成运动习惯之后,即使保持以前的饭量,我的体型和BMI也能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肉眼看起来不胖不瘦,体检指标也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于是便更加心安理得地放开肚子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日图方便,我的日常吃食主要依赖外卖。午餐必须吃得饱,下午才有力气干活,所以店里食物份量的大小是我评价外卖优劣的最重要标准。点餐前看商家评价,我总会特别留意图片上餐点的份量,诸如一个套餐里包含什么东西、饭盒里的饭和菜有没有被盛满、顾客针对份量的评价等等。

毕竟口味是主观的,别人觉得好吃的我未必喜欢吃,能不能让我吃饱才是关键。等外卖送到后,如果看到饭菜份量太少或者跟评价图片上的差别太大,我的胃口就会顿时没了一半,饭菜再好吃也吃得不够滋味。

下班回家一般八点才能吃上晚餐,为健康着想,我会尽量选择少盐少油的食物,但是在份量上却怎么也无法妥协,因为晚饭没吃饱,我半夜就会饿得睡不着觉。

有一次到外地出差,我跟几位同事一起在酒店附近吃晚饭,点单时看到菜单主食一栏上的米饭被分成了两项——份量大、价格贵的叫“猛男碗”,份量小、价格稍微便宜些的叫“仙女碗”。

这还是我头一回见识到按性别划分饭量的形式,想想就不太合理。凭我的认知,人的饭量跟身高体重、代谢水平相关,或许还跟饭菜合不合口味有关,而女生中有饭量大的,男生中也有饭量小的,如此简单粗暴地用性别区分米饭份量,未免夹带着刻板印象和食量歧视。不过我也理解这是老板想出来的噱头,没有追问深究,只是和同事们小小吐槽了一番。

酒过半巡,我循例问大家吃饱了没,还要不要加菜,同事小卢听了扑哧一笑:“刚认识你的时候我就发现你特别能吃,咱们团建聚餐的时候你总能吃到最后。领导在的时候,碍于他的脸面,我们一般只吃个七八分饱,点的菜差不多吃完了也不敢主动提出添饭加菜。你倒是自来熟,没吃饱就直接说没吃饱。”

另一个同事搭腔:“对对对,没想到你一个女生这么能吃。”我本想反驳他们,饭量跟性别没关系,女生多吃点又怎么了?但是想着在外面还是避免跟同事闹矛盾,遂作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伍尔芙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说:“对于一场优质的交谈来说,一顿好饭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饭吃得不好,人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去爱,好好睡觉。牛肉和梅干并不能点亮我们的灵魂之光。”

认真吃好每一顿饭,填饱了肚子,我们才有余力化解生活中那些不断出现的未知难题,慰藉自己那颗躁动不安的心灵。

与其过分在意旁人的目光,我们不如把关注点放回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上,卸下“饭量羞耻”这道心理枷锁。何况饭量大不大,每个人都自有一套判断标准,唯有自己真正吃饱喝足了才算数。旁人有再多的闲言碎语,大不了就用一句“吃你家大米了吗”搪塞过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