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反叛”,这个国家正在重回“抗美”的老路……
这两天最热的话题之一就是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官申请了对以色列总理、防长和哈马斯三个高层的逮捕令;这件事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舆论热议,众多国家纷纷围绕这一事件进行了站队。
美国方面是坚决反对的,总统拜登直接谴责此举“令人愤慨”,国务卿布林肯则声称,这样的举动会危及目前为达成加沙停火的努力;更有小道消息指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频频给拜登打电话,希望美国方面可以出面施压。
按理说,在这件事情上,美国和他们的盟友应该保持“铁板一块”,毕竟人多力量大!纠集盟友的力量或许可以向负责审理这项逮捕令的三位法官施加空前的压力,很有可能让这件事情不了了之。
但令人惊讶的是,法国这个传统意义上的美国盟友第一个跳出来唱反调了!
法国外交部周二发布了新闻稿,声明法国支持国际刑事法院,支持其独立性,支持在任何情况下打击有罪不罚现象!可想而知,法国的这样一番表态必然会使拜登感到非常窝火,他肯定在想,这群“法国佬”不帮忙就算了,还尽添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一个有意思的局面很快出现了,围绕这件事,西方阵营正在显著分裂!
除了法国外,欧洲的主要大国,包括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都选择了和美国站在一起,德国人比较聪明,虽然公开质疑了国际刑事法院将“以色列和哈马斯等同”的做法,但同时也表达了尊重的态度;国际刑事法院对哈马斯和以色列“各打五十大板”,德国对美以两国和国际刑事法院也“各打了五十大板”。
回望这场冲突,我们惊讶的发现,法国这个国家立场转变之频繁、之快速令人感到瞠目结舌!
冲突之初,总统马克龙立刻表态站队以色列,甚至还声称要组建一个反对哈马斯的国际联盟,并禁止了亲巴勒斯坦的集会在其领土上举行。但仅仅只过去了三周时间,马克龙的态度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开始在公开场合呼吁以色列停止屠杀平民,并站在巴勒斯坦人的立场上开始向以色列施压。
法国的一系列做法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搞不清楚这个国家到底是亲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
实际上,法国这种矛盾的做法是由其深刻的国情所决定,这个国家是欧洲最大的犹太人和穆斯林聚集地,前者数量超50万,后者数量则超600万!马克龙不可能忽视这两个群体的态度,因此在政策上才呈现出摇摆不定的情况。
但此次法国发表的这番声明,更让我们看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迹象!这个国家一度被抛弃的“戴高乐主义”正在重新回归主流,马克龙正在重新把“戴高乐主义”塑造成法国的基本国策。
在美国人眼中,法国具有一贯的“反美传统”,无论是“冷战”期间的中东战争还是新千年之际的伊拉克战争,法国人和美国人总是不对付,常常在重大的立场问题上产生分歧。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关键就是因为“戴高乐主义”所倡导的“务实独立”原则,它要求法国在经济、军事、外交上不可过度依赖某个国家和群体,因此我们才看到,法国经常在重大国际事件和场合中与美国人公然对抗,而出于维系盟友内部团结的考量,美国人也只能无奈的将就这个“刺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的发生实际上也很好的说明了中国近段时间的一次巧妙外交安排!
前不久,中国领导人出访了欧洲,但在欧洲48个独立国家之中,只选择了三个国家进行访问,而法国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不理解,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这些年来和中国的关系很不错,它们成为受访国在情理之中,为什么中国还要选择一个法国呢?
通过这件事就可以得出很好的解答,因为法国与美国的西方盟友们并非“同心同德”,这个主要的西方大国在奉行“务实独立”外交政策的时候必然会和美国乃至欧盟累积起巨大的矛盾,而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难得的机会;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上,中国加强和法国的交往与联系,实际上就是在施展一个绝妙的计策,这样的计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在神州大地上交替上演过。
对于美国来说,哪怕知道中国做何打算,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无法改变法国这个国家的政治传统,更无法抹除掉“戴高乐主义”,因此面对这个无解的“阳谋”,美国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事态一步步恶化,看着欧洲盟友内部出现日益扩大化的分裂……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