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从“三个赋能”到“四个相长”,从“AI+实践教学”到发展“教师五项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成都锦城学院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迈进,加速教学模式转型,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应用型高等院校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教育新样态。作为一所把创新基因刻在骨子里的院校,锦城如何紧跟技术革命的步伐?怎样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带着问题,笔者走进学校,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践筑梦,创新引领

趟开应用型高校教学新路径

风起于青萍之末。2005年建校起,成都锦城学院坚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办教育”办学思想,站在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侧”审视教育,旗帜鲜明地办好应用型大学。

与时代同行,为国家育才。近年来,成都锦城学院围绕环境赋能、新技术赋能、脑科学赋能“三个赋能”着力点,大力推进“四个相长”和“AI+实践教学”重要举措,促进教育教学与社会、产业与新技术的深刻对接,发展“教师五项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整套“教师实践教学”发展体系,目前已获批“四川省应用型本科改革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驱动“四个相长”战略

铸就“实践教学”新高度

单纯以学科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成都锦城学院深谙,教育本质上是就业教育,最好的培养模式就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为此,学校推动“教学、教赛、教研、教技”的四个相长,推动教学与竞赛、科研、技能之间的相互促进与深度融合,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化“教学相长”。“一基两轴,三阶递进”高阶教学框架,项目驱动法、模拟仿真法等“教师八大教学法”……成都锦城学院正掀起一场教学革命。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验室为重要教学场所,“熏陶训育”“实验实践”等全新的育人理念释放出强大力量,教师“实践教学”、学生“实习实训”实现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学校建成高新技术实验室87个,与406家企业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锦城学子

促进“教赛相长”,高居2023年学科竞赛全国本科高校前16%、进入全国7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前50强……成都锦城学院“教赛相长”模式正释放出“魔力”。从传统的“为奖而赛”向“以赛促学、学赛结合;以赛促教、教赛相长”转变,该院推动竞赛实践与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教学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参赛率达100%,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竞赛中,学校推送的“轨辅神工——钢轨定制铺装廓形精密高效打磨系统”斩获黑科技作品专项赛最高奖项,获得国家级特等奖。

孵化“教研相长”。在“产学研”教学实践中,锦城教师“带生进站”参与真实项目。在车流如织的成都国际铁路港,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政企委托的“智能化管理”横向课题20余项;在烟波浩渺的紫坪铺水库,电子学院师生操控加强型无人机,进行远程智慧巡检,服务水库智能化建设……这些鲜活的教学场景为该校打造集技术研发、产学研协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三级四体系”生态的一个缩影。截至2024年,全校师生实现“课堂→课题→专利→市场”转化共计402项,打通了“课堂”“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催生“教技相长”,从创设“海量平台法”试水在线教学到实现“翻转课堂”全覆盖,再到“在线课堂”升级迭代,新技术、新手段,以及产业新知识如同源头活水,为该校“教技相长”注入新的活力。如今,该校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慕课多达14门,1门课程获批“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此外,锦城致力于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生态圈”,与800余家政、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教育体系,让每位教师“既是能工巧匠,又是专家学者”。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师生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2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字化设计实验室

领跑“AI+数字素养提升”赛道

开创“新质生产力”新纪元

如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突破,已成为时代命题。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科技创新,落脚点在产业升级,关键因素在人才支撑。锦城学院坚持面向未来办教育,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转型。自2016年起便启动“未来教育”战略,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走在教育变革前列。

打造全方位“人工智能+实践教学”矩阵。当下,锦城学院正探索采用贯通式模式,搭建人工智能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立交桥”。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学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创建“四川省第十批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智能科技与5G应用创新实验室等新技术实验实训中心80余个、新建投用“智慧教室”106间,不断延伸着“AI+数字实践教学”之路。

实施全覆盖“人工智能+引育汇聚”工程,组织开展“师生数字素养提升行动”,实施“前沿技术的‘进阶之路’”系列课程、人工智能“知多少”大调研、寻找锦城“数字艺术家”计划、原创AI作品成果转化等多场创新活动场次,建设一批懂AI、用AI、教AI的新型教师队伍。

打造高层次“专业-教学-管理-人才”链路,发展“人工智能+X”全专业方向班、构建“AI大模型基础”通识课、开发“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典型应用场景案例……一系列前沿探索,正逐渐打通“专业-教学-管理-人才”链路,为逐梦未来教育打造“试验田”。

站在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上,锦城学院既仰望天空、思考未来,又脚踏实地、严谨治学。锦城师生们正不断追踪新技术前沿,以领先的育人理念、创新的教育体系和“AI+数字实践教学”的革命,共同迎接未来,拥抱未来,赢得未来。(宋吴越 温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