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也因此备受我们人类的关注,由于月球早已被地球“潮汐锁定”,这导致了月球一直会以相同的一面朝向地球,因此地球上的人类,也就始终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对月球的背面都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直到人类有能力向月球发射探测器之后,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变。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三号”探测器,首次拍摄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而这也标志着人类对月球背面的探索正式开启。

2019年,人类对月球背面的探索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在这一年的1月3日,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预定区域成功着陆,随后释放出“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实现了人类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直到现在,“玉兔二号”仍然在正常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现在的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今年(2024年)的5月3日,我国的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发射升空,在经过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等环节之后,嫦娥六号目前已经准确地进入了预定的环月轨道。

下一步,嫦娥六号将会实现一个人类前所未有的壮举——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并将其送回地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计划,嫦娥六号的将会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着陆,或许你不知道的是,在嫦娥六号着陆区的地下,隐藏着一个巨大金属物,重达2180万亿吨。

这个巨大金属物发现于2019年,科学家在分析月球重力场数据时注意到,“南极-艾特肯盆地”所在的区域,其重力场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异常。

在此之后,科学家利用来自“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和“引力恢复与内部实验室”(GRAIL)的探测数据对该区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区域的地下,存在着一大块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的物质,而从其密度来看,它应该主要由金属构成(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科学家的估算,这个巨大金属物向地下延伸了大约300公里,其整体形状类似于一个椭圆,最大横截面大约有5至6万平方公里,质量约为2.18乘以10的18次方千克,也就是2180万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