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

女子在江西萍乡武功山风景区

“反穿”时失温不幸身亡

的消息引发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相关负责人 表示

遇难者走的是

非景区开发的户外穿越线路

在景区管辖范围之外

21日下午

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初步了解死亡原因为失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夏以来

户外活动增多

然而野外天气多变

户外活动安全不容忽视

01

3人夜宿野长城遭雷击

5月18日,北京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3名大学生夜爬未开放的箭扣野长城后露营夜宿。19日清晨,3人被雷电击中,其中2人被击中后受轻微挫伤,另外1人被击中后晕倒,伤势较重,经救援人员合力转移到山下送往医院救治。

02

夜爬秦岭失联不幸身亡

4月30日,江西人王某斌坐火车去西安旅行夜爬秦岭,并于5月1日失联。5月9日10时,王某斌遗体在冰晶顶附近几公里处被发现,推测死亡原因为下雨滑倒后人体失温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拍照时不慎坠落75米悬崖身亡

4月20日,一名中国籍游客在印尼伊真火山坠崖身亡。当天凌晨2点10分,在导游的带领下前往伊真火山口看日出,在伊真火山口边缘拍照时坠入约75米深的峡谷不幸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温症又称低体温症

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时的现象

万一出现失温

该如何救治

脱离低温,安全转移:发现有人出现失温症状时,要立即将失温者立即脱离低温环境,转移至温暖、避风的安全环境或医院。

判断失温程度,及时急救:根据失温者状态判断其失温情况,根据其症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或拨打120急救。

保持干燥,核心供暖:检查失温者衣物,尽快替换潮湿的衣物。同时,用保暖设备,例如热水袋发热贴等对失温者核心部位进行加温。需要注意的是,只针对核心进行加温,千万不要采用搓手搓脚等方式给四肢加温,否则会导致四肢冷血回流到心脏,可能引起心脏骤停。

适当进食,输入能量:视失温情况,让失温者食入一些高热量,好食入的流质食物,让其快速补充能量。

蓝浙浙提醒

进行户外活动的同时

一定要特别注意

身边的安全隐患

这份户外登山安全提示请收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遭雷击对生命安全影响很大

就算抢救及时

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避免雷击伤

预防是第一位

01

雷雨天最好在室内避险

关好门窗并远离阳台和外墙壁等。不要用电热水器洗澡,最好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不要靠近和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自来水管、燃气管及卫生间的各种管道。

不要把头和手伸出窗外或站到阳台上,以防被雷击中。

02

雷雨天要远离高耸物体

若在户外遭遇雷雨天气,立即寻找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躲避,切记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高耸物体,不要在有金属物的地方停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躲在车里,注意关掉引擎、音响系统、收音机等,并关闭所有车窗,使车辆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无处可躲,要寻找避雷安全区。在安全区内地势较低的地方抱紧身体蹲下,双脚并拢,防止因跨步电压造成伤害。仰望视野中较高物体的顶点,视角达到45度以上,且人与物体距离4米以上、10米以内的区域就是避雷安全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提醒的是,在户外活动时,即使所处位置并未有狂风暴雨,但听到远处的雷声,也需要提高警惕,及早寻找合适的庇护场所,遵循防雷原则,确保安全。

外出游玩

要做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如何做好自身安全防范?

这些安全提示请收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区打卡

要警惕哪些安全隐患?

这份攻略请收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应急管理部、中国应急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7人死亡、434人受伤!这类事故为何多发频发?

突发!已致8人死亡!另有38人失联

浙江政府专职消防队伍迸发“新质战斗力”专栏丨③ 走进宁波专职消防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