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萍,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生活在一个三线小城市。从小,我就知道自己不是出身于富贵之家,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工人,用微薄的工资供我上大学,期盼着我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算安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家有个亲戚,是我妈妈的亲弟弟,我叫他舅舅。舅舅一家生活在农村,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舅舅有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儿子,叫小强,小的是个女儿,叫小花。小强高中没读完就辍学在家务农了,小花则勉强读完了初中,也在家里帮忙干农活。他们一家四口挤在一个破旧的平房里,生活很是艰辛。

虽然我家也不富裕,但妈妈总是心疼她的弟弟一家,时不时地接济他们。我也理解妈妈的做法,毕竟血浓于水,亲戚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但我没想到的是,这份善意竟然会引来后续的一系列麻烦。

国庆节前夕,舅舅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们一家四口想来我这里玩几天,感受一下城市的生活。妈妈自然很高兴,我也表示欢迎。于是,国庆长假期间,舅舅一家便住进了我家。

这八天里,我带着他们游览了市区的名胜古迹,品尝了地道的美食,还去了游乐场和动物园。舅舅一家玩得很开心,尤其是小强和小花,他们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兴奋。我看着他们快乐的模样,心里也很高兴。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八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舅舅一家准备回去的前一天晚上,妈妈把我拉到一边,小声地对我说:“萍儿,你看这八天来,咱们也没少花钱。吃的、玩的、住的,加起来怎么也得好几千了。我知道你工资也不高,这钱就当是妈妈借你的,以后有钱了再还你。”

我听了心里一暖,知道妈妈是心疼我。我笑着摇摇头说:“妈,你说什么呢?舅舅他们好不容易来一次,花点钱是应该的。咱们都是一家人,别提什么借不借的。”

妈妈听了我的话,眼里闪过一丝感激。她叹了口气说:“哎,你舅舅他们也不容易,农村的生活你是知道的。这次来玩了这么久,估计回去后连过冬的粮食都得省着吃了。”

我安慰妈妈说:“别担心了妈,他们总会想办法的。再说了,不是还有我们吗?如果真有什么困难,我们肯定得帮忙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舅舅一家准备启程回家。我和妈妈送他们去车站,临别时,舅舅突然把我拉到一边,神色有些尴尬地说:“萍儿啊,舅舅这次来也没带什么钱。你看这回去的车票……能不能先帮我们买了?”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舅舅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但看着舅舅那满是皱纹的脸和期待的眼神,我实在不忍心拒绝。我点了点头说:“好的舅舅,我这就去给你们买车票。”

买完车票回来,我把车票递给了舅舅。舅舅接过车票时,我看到了他眼里的感激和欣慰。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好孩子,等舅舅有钱了,一定还给你。”

我笑了笑说:“舅舅,你太客气了。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然而,我没想到的是,这次的车票事件只是一个开始。之后的日子里,舅舅一家隔三差五就会打电话来借钱或者让我帮忙买这买那。开始是一些小物件如衣物、生活用品等,后来逐渐演变成要求帮忙买家电、农资等大件物品。每次他们都信誓旦旦地说会尽快还钱,但每次都只是口头承诺而已。

我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毕竟我自己的经济状况也并不好。但每次想到妈妈对舅舅一家的牵挂和担忧,我又不忍心拒绝。我开始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想要帮助亲人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终于有一天,在舅舅再次打来电话要求帮忙买一台新的拖拉机时,我忍不住了。我委婉地告诉舅舅我现在的经济状况也很紧张,无法再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舅舅听了我的话后沉默了很久,然后叹了口气说:“萍儿啊,舅舅知道你是个好孩子。这些年你帮了我们不少忙,我们都记在心里。现在你有困难,舅舅也不会强求你。你放心吧,我们会自己想办法的。”

挂了电话后我感到一阵轻松和释然,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丝愧疚和不安。我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会让舅舅一家感到失望和寒心。但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是亲人之间也需要有界限和分寸感;帮助他人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听说舅舅一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戚朋友的帮助渐渐走出了困境,并且开始尝试发展一些新的农业项目来增加收入,我感到很欣慰,也许当初我的决定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