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战场上的局势可谓是瞬息万变的,很多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就可以影响到一场战争的成败。事情在才开始的时候可能你会不放在眼里,但是当事态发展起来可能就如同泰山一般重量把你击溃。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需要注重细节,从细微处把握形势的变化和发展。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是充满着艰险和挑战的,所以说一些细节更是不能掉以轻心,在战场上会放大任何一处细节。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就有一位将军对细节十分讲究。有一次,在他接手的时候,偶然发现火光不对,于是便下令改变了计划拯救了全军。此人就是周士第。当时发生了什么呢?他遇到这样的情况,下达的是什么命令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出身贫寒,但天赋异禀

1900年,周士第出生于广东乐会(现为海南琼海)一个普通的农家,因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周士第在中学的时候就不得不中断了学业。之后为了保障家人的生活开销,这个被迫辍学的小伙子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开始去药材铺当学徒。

非常幸运的是,这样的打工生涯没有持续很久。过了一年多,在叔叔的帮助下他回到了学校学习。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周士第在学校非常刻苦,而且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

更难得的是,这个年轻人看到了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他一心想要为国振兴而努力,还是少年的时候他就满怀憧憬和奋斗的理想。

弃笔从戎,只为拯救国家

1919年5月4日运动爆发时,周士第被推选为琼崖十三属学生联合会干事,此后他与琼海其他有志青年共同推动民主革命思想,但却遭到了当时封建保守势力的打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2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他的亲人们接连染病逝去,同期的海南岛上不仅疾病肆虐,更是有军阀混战,遍地都是颓垣败瓦,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环境下,周士第感叹国家的命运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已经孑然一身的他急切地想找到那条正确的救国之路,可以让国家的百姓都可以安居乐业!

当时的政局可谓是十分混乱,青年人们都满怀热情,希望为革命献身。周士第也深受感染,决定把学生时代就在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播撒出去,希冀它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1922年,周士第勇敢地追随了自己的内心,他辞去教员的工作,赴广州参加“琼崖评论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短短几个月之内,他就清晰地意识到,在军阀割据、列强入侵的时代,想要保卫国家只能参加,并且要付出自己的全部代价赢得革命。但从小学到了那么多的知识,他意识到革命不仅要会打仗,不仅需要自己更勇敢,更要依靠战场上的智慧。

因此,周士第明白要为革命做贡献,首先要学习到专业的作战知识,培养自己的军事素养。很快,他顺利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之一。学生时代的他,依旧保持着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他成绩优秀且出类拔萃。就是因为如此,7个月后,他就成功毕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他受到了蒋介石的青睐,蒋介石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并且亲自邀请他加入国民党。但自小在乡下长大的周士第,心中对劳动人民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面对蒋校长抛来的橄榄枝,他还是毅然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高素质、高水准的军官。

领导有方,战功赫赫

周士第第一次参战便是与叶挺并肩作战。那是在1926年5月,周士第率领叶挺独立团第一营充当先锋部队,飞兵平江,攻占了贺胜桥,之后在武昌城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0月10日,周将军命令独立团与敌人进行最后的大决战,最后的结果是独立团以191人的生命为代价取得了3万名武昌守军的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战斗之中,我们看到了周士第作为革命战士的热血和勇气,还有他出色的战争指挥水平。我们都知道战斗中勇猛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不了解战争的取胜奥秘和高超的临场指挥,光靠勇气还是很难成功的。

比如西楚霸王项羽,他勇猛无畏,力可拔山,但他缺乏战斗策略,最终导致兵败垓下,身首异处。而我军周士第将军以191人阵亡,仅用短短五个月就取得了3万敌军投降的成绩,真可谓是英勇善战之大才。

这一战彻底稳定了湘南局势,给了北伐军主力进一步开辟道路的机会,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战争的向前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开始

1932年底,中央红军在当时组织领导的错误指挥下进攻赣州。由于缺乏先进的武器,面对国民党军内外夹击的进攻,中央红军以失败告终。

战场上的士气也因此变得有一些消沉。在久攻不下的赣州城面前,士气显得非常低落,之前四次反围剿获得的胜利,这个时候已经荡然无存。

而就在这时,国民党军集结了空前的兵力,对红军发动了第五次反围剿。面对比我们多许多倍的敌人,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展开了突围的战略。于是就有了驰名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外部,国民党军队在摩拳擦掌,中央军和地方军阀也在围追堵截。几乎每一天都在“决战”,当时红军弹药严重不足,难以进行有效的反击,只能尽量躲避。

战士们一次要走上上百公里才有机会可以休息。在内部,军队缺乏足够的后勤补给。战士们没有粮食可以吃,只能够挖树皮吃,即使这样还有很多战士饿着肚子,可想而知当时的条件是多么的艰苦!

战士们在追兵不断,内给不足的情况下,战士们不得不穿越草原、渡大河、翻越重重的山峦。有的山太高,终年积雪。而战士们只穿着单薄的衣服拼命地向前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