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发布关于食用海虹的预警通告。通告的主要内容为,近年来北方沿海县市发生了多起因食用海虹所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而且这类事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海虹等贝类体内的毒素正处在上升期,因此通告提醒广大市民、游客近期不要采集、买卖、食用海虹。一旦发生食用海虹出现中毒症状后,应立即赶往医院就诊。

海虹的生长环境

海虹,学名紫贻贝,是贻贝科贻贝属下的一种软体动物。它们通常栖息于岩石海岸的潮下层和潮间带,水深在1-10米之间。这种生物属于寒温带种类,对低温适应能力强,能承受几个月的冰冻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虹喜好扎堆生长在礁石丰富的潮间带,这种环境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理想的栖息地。它们以鳃滤食为主,主要选择海水中的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等作为食物。此外,海虹的品质与其生长环境的海水洁净度有很大关系。在海水交换量大、水质好的海域中,海虹的品质通常会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在我国的威海等地,相应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成为海虹生长的理想场所。这些地区海水交换量大、水质较好,少有赤潮等情况发生,为海虹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

麻痹性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简称PSP)是一类具有神经肌肉麻痹作用的生物毒素。它并非来自贝类生物体本身,而是贝类摄食有毒藻类(如亚历山大藻等),并在其体内蓄积、放大和转化等过程形成的具有神经肌肉麻痹作用的赤潮生物毒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毒性极强,其毒理与河豚毒素(TTX)相似,主要是通过对钠离子通道的影响而抑制神经的传导。这种毒素遇热稳定,易被胃肠道吸收,且难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坏,因此人一旦食用含有此类毒素的贝类,就会很快释放并呈现毒性作用,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中毒症状可能包括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类四氢嘌呤衍生物,其水溶性高,易溶于甲醇、乙醇等极性溶剂,但不溶于丙酮、乙醚等大部分非极性溶剂。在碱性条件下,这种毒素容易发生氧化分解。由于贝类毒素毒性大、反应快、无适宜解毒剂,防治贝类毒素中毒困难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减少贝类毒素对人体的危害,通常会采用一些检测方法来检测贝类的毒素含量,如小鼠生物法、细胞毒性测试法、色谱法、免疫法等。

海藻中的毒素是怎么来的?

既然专家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近海区域的贝类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来源于所进食中的一些藻类,那么这些藻类中的毒素是怎么形成的呢?

麻痹性贝类毒素主要来源于赤潮中的有毒藻类。赤潮一般分为有毒赤潮和无毒赤潮,其中能产生赤潮毒素的藻类有多种,这些藻类在特定环境下会大量繁殖,形成赤潮。在有毒赤潮中,这些藻类会产生毒素,并通过滤食等方式进入贝类等海洋生物体内,进而在贝类体内蓄积、放大和转化,形成麻痹性贝类毒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来说,这些藻类中的毒素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环境因子(如水温、盐度、光照、营养盐等)、生物因子(如藻类的种类、数量、生长状态等)以及藻类和贝类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例如,当水温升高、营养盐充足时,藻类会大量繁殖,产生毒素的概率和毒素含量也会相应增加。同时,不同种类的藻类产生的毒素类型和毒性也可能存在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贝类摄食这些含有毒素的藻类后,毒素会在贝类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由于麻痹性贝类毒素具有强烈的毒性,且耐热性好,不易被烹饪消除,因此食用含有此类毒素的贝类会导致人体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