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新四军八千余人的主力部队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从江北出发,向皖北、鲁南一带挺进,意欲在黄河南岸重新建立根据地,联合当地八路军共同抗日。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反动派居然皖南设下埋伏,伏击北上的新四军,给了人民武装“当头一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四军对此始料未及,在被伏击之后仓促应战,首尾不能相顾,最终被早有预谋的敌人分割包围,处境十分危险。此时,新四军唯一的出路便是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各自突围,尽可能保存实力。但上层却在此时犯了指挥上的“糊涂”,竟然命令被已经被分割包围的新四军各部重新聚拢,想要先集中力量,而后再向东或者东南突围。

这一“南辕北辙”的命令导致新四军错失了突围的最佳时机,而国民党军则趁此机会,又调兵遣将加强了包围圈,形势对新四军愈发不利!危急关头,新四军第一支队领导人傅秋涛同志当机立断,放弃执行命令,转而集合自己麾下的部队,直接向南突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秋涛二十岁参加革命,曾长期在湘北赤卫队任职,1933年,他被编入红军,担任师级干部,1934年,红军主力离开湘赣,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傅则被留在湘北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4年底,国民党军发动重兵进犯湘北苏区,驻守苏区的部队寡不敌众,很快被打散,而傅秋涛也与上级党委失去联系,陷入了孤军奋战的窘境之中。

但傅并没有因此失去对革命的希望和信仰,他很快便重新拉起一支500余人的队伍,依托湘北的茫茫大山继续奋战,苦苦维系红色革命的火种。最艰难的时候,傅秋涛和战士们甚至连个栖身之处都没有,战士们只能居住在潮湿的山洞中,靠吃野菜、野果勉强果腹。一直到抗战爆发之后,他方才遵照党中央命令下山接受改编,自此结束了野人般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傅将军率部前往江苏南部创建革命根据地,1938年到1940年间,他接连在当涂、溧水等地痛击日军,取得了丰硕的战果,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1941年,傅在皖南遭遇国民党军围攻,危急关头,他沉着冷静指挥部队突围,先后冲破敌人三道封锁线,最终成功脱离险境,返回新四军根据地。

战后,新四军总部着重表彰了傅秋涛,并授予他荣勋一枚,1941年中旬新四军重新整编,傅秋涛则被提拔为副师长,兼任新四军党组成员。解放战争时期,他被调到山东工作,主要负责管理鲁中南军区。1947年、1948年,他先后向华野输送了两万余名老兵以及各类军用物资,最终帮助华野战胜了王耀武集团,解放了整个山东。

建国后,傅将军曾短暂担任过山东省委书记。1950年,他奉命主持了解放军裁军、复员工作,亲手安置了数百多万退休官兵,解决了解放军人员、机构冗杂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军费支出。1955年,他受领上将军衔,同时兼任总参部队列部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荡时期,傅秋涛将军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居心叵测者的陷害,江青等人不断给他“泼脏水”,污蔑他是“反革命分子”。好在周总理一直暗中保护傅秋涛,这才使得他免受伤害,安然渡过了最敏感的历史时期。1975年,傅将军因为身体原因,主动申请离休,1976年,他转往西山疗养,自此不再过问军政事务。

晚年的傅将军突然心血来潮,想写一本研究军事理论的著作,子女们对此很是支持,纷纷鼓励他提笔写作,这样一方面能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一方面也能打发空闲时间,可谓一举两得。傅秋涛随即开始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书面总结、延伸,按照提前拟定好的大纲,一字一句写作、笔耕不辍,有时甚至忙到凌晨两三点钟。经过将近两年的艰苦奋战,他的书成功出版,并被中央军委收录进军事名著名录。傅秋涛因此大受鼓舞,他随即决定再写一本书,可还没来得及动笔,他便突然病倒,被迫住院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1年6月,傅将军觉得自己恐怕时日无多,于是便向家人交代了身后之事,当年8月下旬,傅将军不幸病逝,时年七十四岁。家人遵照他的遗嘱,将他的私人财产全部上交中央充作党费,这是他为革命事业所做的最后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