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海南频道

人民网澄迈5月22日电 (记者李学山)“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当天,我们就拿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一系列审批手续,实现了当天拿地、当天开工,这样的办事效率是我们在别的地方没有经历过的。”5月11日,信义供应链(海南)有限公司负责人詹绍熠说起该公司在海南省澄迈县投资项目的落地过程,感慨不已。

2022年澄迈县政府与信义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由信义集团在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现有厂区投资兴建300万片汽车玻璃生产线、现有生产线更新改造及另三条线复产,同时新增300亩项目用地投资建设信义汽车事业部汽车玻璃集控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双链+智能制造”。

在澄迈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信义玻璃(海南)有限公司的三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就实现了正常生产。2023年11月14日,信义供应链(海南)有限公司拍下了老城经济开发区一块面积约200亩的土地,用于建设“信义集团“双链+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原来想着等全部手续办完,至少也要个把月时间才能开工。”詹绍熠说,让他没想到的是,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当天,澄迈县有关部门就为他们颁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一系列手续,为项目当天开工提供了全程保障。

信义集团“双链+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能够在澄迈迅速落地,得益于澄迈县在海南全省范围内率先推出的“项目直通车”改革。

据澄迈县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直通车”改革是海南省2023年营商环境制度集成创新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澄迈深化拓展极简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2023年9月,澄迈县“项目直通车”改革首单,企业从签约拿地到办理施工许可证仅用了七个半小时,得到了办事企业的高度好评。截至目前,包括信义集团“双链+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内,已经有3个项目通过“项目直通车”模式在澄迈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与此同时,“项目直通车”改革经验获得全省推广,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东方等地也先后上线产业地图并开展相关经验复制工作。

“‘项目直通车’服务特别好,不仅为我们企业节约了很多时间,还省了很多人力。”詹绍熠介绍说,在项目落地初期,由于企业派不出大量人手到澄迈办公,他又经常出差,因此很多事宜只能通过网络和澄迈县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好在澄迈县营商环境建设局牵头组建了一个工作群,把项目建设涉及到的有关部门负责人都拉到了群里,有什么需求都可以在群里提出,有关负责人也会迅速作出回应:“好多事情都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帮我们办好的。”

目前,信义集团“双链+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和土方回填,今年7月份将正式开工。詹绍熠希望“项目直通车”的服务能够进一步延伸到项目的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全过程,为企业实现尽快投产创造更好的条件。

“企业是我们营商环境最好的‘阅卷人’,他们对营商环境的好坏最有发言权,对于这些合理的意见,我们都会及时采纳并应用在后期工作中。”澄迈县副县长、县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上明说,2023年以来,在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澄迈聚焦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改革,从项目全生命周期流程出发,构建“项目直通车”服务机制,推动审批流程再精减。下一步,澄迈县将在总结“项目直通车”前期运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好“1443”工作法,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任务,围绕改革创新、企业服务、审批提速、政务服务等方面,从“小切口”入手破题,打造澄迈优化营商环境标志性成果。同时紧紧围绕“办成事”这个目标,实事求是、真抓实干,认真分析当前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经营主体需求出发,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让“项目直通车”提速增效,为企业在澄迈投资兴业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