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晁错论》言:“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意思是,只有能事先预料到应当会怎样,则临事时不会惊惧,而能从容地谋划应对,所以最终能取得成功。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讲,“处事如打擂。撼大摧坚,要徐徐下手、久久见功”。在做事之前认准目标,找准方向,坚定意志,然后再系统地规划筹谋,明确具体的工作路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按照预订的规划、方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简言之,干事创业,需先有明确的方向、坚定的信念和周密的筹谋,然后再保持定力,耐住性子,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直到实现既定目标。

徐徐图之,强调凡事先要做好长远的统筹谋划,考虑周全,把困难预想得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深入一些,想好各种应对的策略和方法,做到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当事情真实发生或必须开始时,才能够临事不惧、不急不躁,按预定的规划、方案并能根据实情变化一步步、坚定地去实施。

一旦立下愚公志,就要使出移山劲。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经得起时间的熬制,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苦和累,直面应对、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真正把每件事坚持到底,做到极致。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都是恒久坚持、艰辛付出和久久为功的结果。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上任之时,面对蜀地洪水季节东旱西涝的严峻灾情,他立下根治水患、为民除害的宏伟志向,坚持治水八载,终于建成惠及千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而让灾害频发之地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宋代单锷专注水利研究30年,他不畏苦难、历尽艰辛,遍访苏、常、湖三州的水系、水利状况,终于写成水利专著《吴中水利书》。

做到徐徐图之、久久见功,还需有“放眼量”的胸怀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干事创业,成功有时未必“在我手中”便能看到和实现,需要一年接着一年干,才会出成果、见成效。因此,要有“不求一时之功名”的远大格局,甘于抓未成之事,善跑“接力赛”。

唯志远者成,唯长久者胜。成事成业,我们要谋划长远,坚定信念,保持长力取胜的坚韧定力,既做“显功”,更做“潜功”,这样才能最终走向成功。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