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网【记者袁军】三年前的今天,被世人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因病离世,他是共和国勋章的得主,是我们最敬爱的科学家。他的离世让天地为之哽咽,江河为之塞流。时光荏苒,三年过去了,60位袁氏宗亲齐聚湖南长沙万寿园,深情缅怀袁隆平院士逝世三周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祭祀活动由湖南临湘的袁金许发起,得到了监利的袁典柱,咸宁的袁义斌,香港的袁国文,深圳的袁学友,广州的袁朝晖,花都的袁连新,宁乡的袁胜良和袁菊山,临湘的袁修海,浏阳的袁水生,江西德安的袁隆炎,湖北潜江的袁作平等新老会长的大力支持和现场指导。香港的袁国文秘书长和袁金许分担了本次活动的经费。义斌局长担任了今天祭典的主持工作。典柱承担了今天的后勤工作。学友和修海忙前忙后,宗亲们主动配合,秩序井然,天公作美顺利完成了祭典的各项流程。祭祀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上午九点十八分,祭典在主持人义斌的引导下开始。他邀请了国家杂交水稻中心隆平院士生前的秘书杨耀松介绍了院士的生平事迹。杨秘书满怀激情地讲述了院士今人难忘的奋斗历程,院士为实现自己一生的两个梦想付出了毕生精力,他的两个梦想就是: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梦想支撑着院士奋斗了一辈子。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奋斗经历,已经发展成为激励我们后人的“隆平精神”。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富,更是我们袁氏家族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发扬光大。杨秘书的讲了三周年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袁氏家族全体都要学习和继承院士给我们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感谢杨秘书在百忙中为我们袁氏家族传送这份珍贵的做人道理和精神宝藏。

主持人义斌特别介绍和表扬了来自陕北榆林的袁飞宗亲,60多岁的袁飞,昨天上午才获知今天的祭典,他家住在榆林和内蒙鄂尔多斯交界处,在延安以北260多公里的地方,距榆林机场也有一百多公里。他一得知今天是隆平院士三周年的祭典,即租车赶到榆林机场,飞到长沙黄花机场。又马不停蹄地打的到杂交水稻中心同大家汇合,尽管路途遥远,毅然不辞辛劳参加今天的祭典,他的这一举动,彰显了他对我们袁氏的热爱和对院士的敬重与爱戴。他以前并不认识院士,更没有求院士办过什么事。他告诉大家,只要看到院士的图片就有一种亲切感,每当看到新闻报道中的院士风采,心中就有一股热情流淌。所以他不惜一切地自陕北赶来长沙参加院士三周年祭典,他这种精神就是难能可贵的袁氏亲情,是维系我们袁氏血脉亲情的精神纽带。作为同宗共祖的袁氏宗亲们,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和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今天祭典的有:香港的袁国文,深圳的袁学友,广州的袁朝晖,花都的袁连新等四人,长沙的袁利达,浏阳的袁水生,宁乡的袁胜良会长和老会长袁菊山,临湘的袁金许,临湘的袁修海,湖北监利的袁典柱,湖北潜江的袁作平会长,湖北咸宁的袁义斌,江西德安的袁隆炎,江西分宜的袁林等总共60人。

今天是袁隆平院士三周年祭,尽管很多参加祭祀活动的宗亲年纪大了,但是都愿尽一份微薄之力,祝广大宗亲们兴旺发达,团结向上,祝袁氏家族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