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半月谈》2024年第9期内容

编者按: 农业虽是传统产业,但不是落后产业,农业可以而且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走绿色高效发展之路,在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兴农业,谋划布局未来农业,以农业新质生产力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目标。高楼种菜、工厂养蚕、海洋牧场、细胞培养肉……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调研发现,未来农业初露端倪,从中可以窥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用LED灯光完成光合作用、轻点鼠标精准控制水肥用量、恒温恒湿就像住进“空调房”……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云谷田园生态小镇,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装备、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加速融合。

走进生态小镇里的蔬菜工厂,一个20层的立体栽培架引人注目,生菜、苋菜、小白菜生长在几十米高的定植架上,一行行整齐排列,上下错落有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蔬菜工厂里,蔬菜在定植架上整齐排列

上饶市云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游文宇告诉半月谈记者,得益于立体种植,蔬菜工厂虽然占地仅800多平方米,却能实现1.6万平方米的种植面积,土地利用率大幅提升,一茬叶菜的生长周期也大大缩短。“我们的蔬菜年产量达300多吨,如果是在田里种植,要800多亩的土地才能有同等产量。”

在蔬菜工厂,半月谈记者看到,不同的蔬菜由颜色各异的灯光照射,长势正旺。游文宇表示,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其中红、蓝两种光对蔬菜生长最为重要,蓝光能够让植物更加健壮,红光则有利于更快生长。工作人员通过精准控制光的亮度和颜色,模拟和替代自然光,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精心为蔬菜配置“阳光”。

“育苗阶段的蔬菜,需要更多蓝光使菜苗更健壮,成长期则需要更多红光。”游文宇说,蔬菜工厂可以实现“阳光定制”,农作物生长周期大幅缩短。以生菜为例,在田里种植一般需要45天才能收割一茬,但在蔬菜工厂只需要25天。

在立体栽培架的一侧,几台升降机正在来回穿梭运输菜苗。游文宇介绍,利用自动物流车、立体升降机等智能设备,从播种到育苗、定植、生长施肥再到收割等环节,都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来到蔬菜工厂的中央控制室,半月谈记者看见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实现浇水、浇营养液和调节温度等操作。农业技术员余炳圳指着屏幕上的数据说,通过遍布工厂的上百个传感器,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相关参数一目了然。

“蔬菜工厂始终保持恒温恒湿状态,就像一个‘空调房’,营养液则通过根系直接供给植物,降低了蔬菜被污染的风险。”余炳圳说,由于种植过程是无土栽培,农作物不易生病,没有虫害,种植过程也无需打药。

“田野种植需要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但是蔬菜工厂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可实现各种农作物全年无间断生产。”游文宇说,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大城市应用,在边防哨所、远航科考等场景也大有可为。

半月谈记者:范帆 / 策划组稿:姜磊

责编:秦黛新 / 校对:褚孝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