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悲剧仍在不停上演,5月20日,伊朗总统莱希在直升机事故中遇难,引发国际社会对该地区局势新的担忧。与此同时,另一起事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刑事法院(ICC)检察官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等罪名为由,申请对包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的5名以哈高官进行逮捕,这会给中东局势带去怎样的变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逮捕令意味着什么?

逮捕令是由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卡里姆·汗提出申请的,接下来,ICC的一个法官小组将考虑是否接受汗的逮捕申请,目前也没有提供预计何时会做出裁决的时间表。

ICC设在荷兰海牙,根据2002年7月生效的《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设立,对该规约生效之后发生的灭绝种族罪、反人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具有管辖权。ICC法官可根据检察官的申请签发逮捕令。

目前ICC共有124名成员国,法国、德国、英国等欧洲大国均为成员,美国和以色列没有加入。ICC在2015年认可了巴勒斯坦的成员国身份,因此有权对巴以冲突中的事件展开调查。虽然以色列不是ICC成员,但一旦ICC发出逮捕令,当内塔尼亚胡等人进入ICC成员国时,相关国家有义务实施逮捕。

逮捕令被批准生效的概率有多大?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钱峰认为,此前以色列和美国方面均在公开和私下对ICC进行了“游说”和“威胁”,但它依然顶住了压力,因此逮捕令很大概率将被批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出于“逮捕一个国家元首或领导人等同于宣战”等原因,成员国也有理由不执行。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分析称,ICC作为全球唯一可以对个人进行起诉和审判的国际机构,此举对以色列在国际道义和政治上形成了强烈的压力。同时,逮捕令将限制内塔尼亚胡的海外访问,并在国际形象上进一步打击以色列。“可以说对内塔尼亚胡是很大的外交打击。”

若国际刑事法院发出逮捕令,以色列扬言将会严厉报复。美国方面也公开警告,会严厉制裁该法院成员及其家属。

内塔尼亚胡“内外交困”

对逮捕内塔尼亚胡等两名以色列官员的申请,以色列表示“愤怒”,美国认为“荒谬”,但欧洲国家反应不尽相同,有的与美国出现明显分歧。

其中,法国外交部发声明称:“法国支持国际刑事法院,支持其独立性,支持在任何情况下打击有罪不罚的现象。”这份声明被认为标志着法国与美国的立场存在重大分歧。据悉,爱尔兰、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和马耳他等欧盟成员国近期准备共同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从每次联合国大会支持巴勒斯坦的压倒性票数,到多国跟以色列断交,可以看出内塔尼亚胡已经引发了国际众怒,越来越处于孤立状态。”钱峰表示,以色列在去年10月7日累积的国际同情都已经荡然无存了。就连与以色列关系还可以的约旦,其外交大臣日前都呼吁国际社会对其在加沙地区犯下的战争罪进行调查。

眼下,内塔尼亚胡可能真正感受到了“内外交困”,以色列战时内阁的矛盾逐渐浮出。当地时间5月18日晚,以色列战时内阁成员、反对党领导人甘茨要求内塔尼亚胡政府在6月8日前制定加沙战后治理方案,否则他将带领其政党退出以色列紧急联合政府。

甘茨的真实目的是什么?退出就会推翻内塔尼亚胡的联合政府吗?牛新春分析认为,甘茨在去年10月7日以色列遭袭后加入战时内阁,当时的政治考量在于提高民意支持率,实际来看,加入的前几个月确实支持率不断上升。但最近几个月,随着国内对内塔尼亚胡的政策争议越来越大,对甘茨的负面影响也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甘茨也在权衡,退出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

牛新春同时指出,甘茨退出只能说明在战争状态下,“国家各个政党统一起来”的形象垮塌了,但并不会影响内塔尼亚胡执政,因为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仍在以色列议会120个席位中占据64个,“他更怕这64个席位里有人退出”。

“以色列绑架美国”?

目前丝毫看不到以色列“收手”的迹象,内塔尼亚胡也拒绝任何妥协,坚决要求哈马斯投降或者完全被消灭。在钱峰看来,这源于内塔尼亚胡偏激的政治执念和美国的支持。

有分析认为,内塔尼亚胡拒绝谈论战后,因为他知道自己在战后的前途是惨淡的。只要坚持要求哈马斯投降,所有这一切都可以推迟。哈马斯不会投降,因此他能够让战争无限期持续下去。

另一方面,美国作为以色列最大的支持者,不仅屡屡在联合国安理会无视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的主流呼声,否决了多项要求加沙人道主义停火,包括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还继续为以色列提供巨额的军事援助,给这场杀戮火上浇油。

但面对越来越控制不住的以色列,拜登也试图警告,如果内塔尼亚胡下令大规模进攻拉法,他将叫停美国向以色列军队供应的部分武器。奈何内塔尼亚胡并不听话,还挑衅称可以“孤军奋战”。

“某种程度上,以色列绑架了美国。”钱峰表示,目前美以之间存在明显分歧,尤其是拜登政府,希望局势尽快降温,早日从冲突中减负脱身。但美以关系的特殊性造成美国自身的“尴尬”境地。这其中,有“美国在中东最重要最核心的战略棋子”的长期考量,甚至已经成为美国两党的一项国策,还有美国两党背后犹太利益集团的支持等,都注定了拜登政府不会与以色列翻脸。

此外,在美国大选年的背景下,拜登政府更不敢得罪国内的犹太利益集团,停止对以色列的支持和援助。“如果特朗普上台,对以色列的支持恐怕更无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