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水不浑浊了,煮饭、洗衣服、饮用也放心,这都是给我们办的实事。”连日来,巴中市通江县积极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排查大提升”活动,紧盯问题,强化举措,立即行动,着力推动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持续有效整改,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以前吃水要到那河沟里去挑,屋里又喂的猪、牛、羊。”在通江县杨柏镇太平场村,60多岁的村民袁家平说,以前村里的自来水供水不稳定,一到雨季,水就变得浑浊,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杨柏镇太平场村位于三县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旱山缺水村,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村里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保障水平,2023年,杨柏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重新选址修建了杨柏镇太平场水厂。

“太平场村原水厂由于年代久远,水质不达标。通过民生诉求,我们就争取一些项目,采用一体化设备工艺进行净化,达到了安全饮用水的标准。”杨柏镇太平场村党总支书记王元斌介绍。

如今,太平场水厂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在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流程后,清澈的自来水流入供水管网,输送至太平场村及周边的太平小学、蓝之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棠湖集团梅花鸡孵化基地,受益达365户1350人。

“在确保群众‘有水吃’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认真抓好‘两头’水质安全监控工作,定期提取水样进行监测,动态掌握水质状况,保障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优质水、幸福水。”杨柏镇副镇长李勇明说。

时至中午,在火炬镇玉马村,村民何书荣正拧开厨房里的水龙头淘米做饭,干净清澈的自来水“哗哗哗”地流了出来。“过去安全饮水工程由于管理不到位,最后就没水吃了。”何书荣说,通过村社与县供水站达成协议进行维修后,现在老百姓每家每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干净清洁也卫生,吃水难题迎刃而解。

据了解,玉马村地处火炬镇东侧,全村整体海拔位置高于800米,该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建成后因地势原因等使用率不高,不能做到“以水养水”。

“我们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后,采取场镇管网延伸的方式,将原来的三处供水工程管网进行了疏通、修复和再利用,让覆盖村里四个社的群众饮水安全得到长久保障。”火炬镇副镇长苏丹介绍。

饮水安全和安全饮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据悉,通江县共有村镇集中供水工程831处,其中,城市管网延伸工程3处,千吨万人工程10处、千人供水工程137处、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681处、分散供水工程2718处,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54%,规模化供水率34.27%,供水水质达标率97%。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农村饮水安全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抓实抓好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各项工作,切实解决影响群众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供水支撑和保障。”通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何建平表示。(符理、王峻林、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