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日本一档鉴宝节目上,一个被认定为“曜变天目茶碗”的传世瑰宝引起了轩然大波。

专家们对这批陶瓷作品无比欣赏,高度赞誉它“造型纯熟,釉色秀丽”并直言"价值连城",最终被估值两千五百万日元的天价。

然而就在这天目茶碗身价飙升的同时,一位61岁的中国大妈看到电视上的报道后,却出人意料地表示,那些都是练习作品,只有区区80元一个的价格。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价值天价的曜变天目茶碗真的是这位老太太做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寻宝记中的大发现

日本著名的电视节目《开运鉴宝团》向来是寻常百姓挖掘珍宝、暴富的热门舞台。

作为全日本最负盛名的鉴宝综艺,每一期都会吸引大批观众围观收藏品的鉴定过程。

而在2016年的一期节目上,一位来自东京郊区的老人桥本浩司,捧着一只朴素的陶制茶碗前来"寻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台下观众们好奇的目光,桥本老人脸上写满了期待。

当专家们仔细端详那只陶碗时,现场气氛顿时凝重起来,片刻后,评委们互视了一眼,似乎对这件寻常陶器有着某种惊人的发现。

"这……这不会吧!"资深评委宫泽先生紧张地吞了口唾沫,语气里满是难掩的激动和震惊。

"没错,正是传说中的曜变天目茶碗!"年逾八旬的野崎老人感慨万千地点了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一片哗然,每个人眼中都流露出由衷的惊讶和向往。

作为日本陶瓷艺术的瑰宝,曜变天目茶碗素来就备受珍视,而眼前这件看似朴实无华的陶器,竟然就是人人垂涎、无价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现在日本东京电视台热门节目《开运鉴宝团》中的那只神秘陶碗,一时间成为媒体的焦点。

这档由日本国内资深考古专家担任评委的节目,平日里一直是寻常百姓带上祖传古董前来寻宝的舞台,而这一期的嘉宾却带来了一件让专家们无比兴奋的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瓷都中的奇遇

就在日本人们为发现曜变天目茶碗而兴高采烈之际,一位身在中国陶瓷名城景德镇的老陶艺家李欣红,却在看到这则新闻后哭笑不得。

"怎么回事?这不就是我当年学徒时期练手做的几个试制品吗?怎么就被认定为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经61岁高龄的李欣红老人无奈地摇了摇头,那双布满皱纹的眼角却隐隐泛起一丝笑意。

作为一名从小酷爱陶艺的女性,李欣红对古陶瓷的认知和鉴赏自然是出神入化。

看着电视上被众人如临至宝的那只朴实无华的陶碗,她的脑海中却浮现出数十年前的一段难忘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年轻的李欣红还是一名刚出师的陶艺学徒,师从于景德镇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师傅。

为了让徒弟们掌握优秀的釉色技术,老师傅特意从私藏中拿出了一批珍贵的唐代天目窑址出土的陶片,让他们一一临摹研习。

初见这种釉色瑰丽迷人、如梦如幻的陶器时,年轻的李欣红心头不由得被震撼到了,她便立下决心,一定要将这种神秘绝伦的釉色重新复刻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唐代陶工们的独门釉料配方早已失传,但李欣红并没有被困难彻底击垮。

凭借对陶艺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她在校园陶房里不断尝试、反复调整,终于在无数次失败中找到了窍门。

她制作出了一批釉面呈现星河般点点斑斑、瑰丽壮观的小陶碗,形制朴实无华,却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的一个碗也只卖80元,只可惜,当时景德镇陶瓷市场一蹶不振,这批精美绝伦的小作品也无人问津,最终统统被李欣红自己收藏了起来。

那时的李欣红怎么也想不到,这批在当年看来不过是学习品的小陶碗,数十年后竟会在东洋被当做无价之宝对待。

看着电视上那轰动一时的"曜变天目茶碗"赫然就是自己年轻时的杰作,这位德高望重的陶艺家无不感慨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遭打脸

尽管李欣红从未将这批陶碗推向市场,但随着"曜变天目茶碗"新闻的传播,不少业内人士还是通过熟人渠道,将消息传到了她的耳中。

"我学徒时期练手做的陶器,也值上千万了?"李欣红觉得这简直匪夷所思。

为了还原事实真相,她特意找到了同期制作的数件陶碗,底部甚至还残留着当年自己刻下的草书"红"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确凿证据,李欣红联系上了东京电视台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求节目组安排面见,以澄清事实真相。

节目组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上了大当,经过与李欣红多次沟通,最终双方确认在下一期节目中安排专题报道,以还原事件真相。

在节目录制现场,李欣红保持着她一贯的从容淡定,缓缓从袋中取出几件相似的陶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现场专家们的注视下,李欣红将碗底轻轻翻了过来,赫然是一个娟秀的"红"字草书印记。

"这正是我当年刻下的印记。"李欣红语气坚定,望着那些一脸错愕的专家们,"你们在上期节目中鉴定的那只'曜变天目茶碗',其实就是我这批试制品中的一件。"

面对大屏幕中李欣红示范制作的全过程,每位专家脸上都写满了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实在是太过自负了,完全没有意识到现代仿作的水准已经如此之高。"宫泽先生更是直接佩服地赞叹了一句:"李女士的造诣,可以说已经超越了现代人对古代工艺的认知水平!"

最终,《开运鉴宝团》节目组只得如实向观众道歉,他们竟然将一件价值不过百元的现代作品,鉴定成了价值超过亿元的国宝级文物。

这则"曜变天目茶碗"的鉴宝乌龙在日本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对专家们的权威性提出了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什么他们就能自居为鉴宝界的权威?难道没有小陶匠的佼佼者,哪来这些所谓的专家?"不少网民如此质疑道。

与此同时,亦有不少人为曜变天目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声。

他们认为,正是源于对中华陶艺文化的无知和藐视,才酿下了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乌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匠心之路

对于这件事,李欣红老人并没有太多计较,作为一位老陶艺人,她更在意的是曜变天目这一技艺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曜变天目釉虽看似简单,实则是一种极为考究的工艺。它需要特定的原料配比、精准的温度控制、恰到好处的还原气氛,哪一个环节操作失当,都会导致整个作品失败。"李欣红一边说,一边手把手地教导着身边的年轻学徒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这种对"匠心"的执著追求,让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李欣红希望,通过这件事能唤起人们对中华传统工艺的重视,珍惜和传承这份刻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国宝可以仿制出来,但制作精神的传承却不可或缺。"她如是说道。

事实上,即便在中国,掌握曜变天目全部工艺的陶艺世家也为数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宋代这种神秘美丽的釉色在中国南方诞生以来,制作曜变天目一直被视为陶艺界的"最高巅峰"。

上世纪80年代,景德镇的陶艺世家孙建兴老人通过多年摸索,终于解开了曜变天目的部分奥秘。

此后数十年间,他带领弟子们一直在寻找更为完美的曜变天目配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曜变天目是源于大自然的瑰宝,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每一件作品都会有独一无二的斑点和晕染效果。"

孙氏家族的年轻一代说道,"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工艺的完美再造,但永远不会完全复制自然的神奇。"

同样钻研这一工艺多年的,还有东京的安藤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藤坚曾是一名酷爱日本传统文化的陶艺师,他和父亲长期潜心研究天目窑址出土的遗物,期望寻回那份被人们遗忘的美丽。

"对于中国工匠来说,曜变天目或许是一种考究的艺术追求,但在我们日本人眼里,它更像是一个令人遐想的神秘仪式。"安藤坚如此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下了不少功夫,但安藤父子最终也没能完全还原出曜变天目的独特风格。

但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将心力投注到了对这一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上。

"我们无须勉强追求复制品,而应当让世人重新认识到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才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安藤坚笃定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至此,这场曜变天目茶碗的鉴定乌龙算是落下了帷幕。

尽管过程颇有些荒诞与困惑,但它折射出了人们对陶瓷文化认知的一些盲区。

对专家们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沉痛的教训。单单凭借肉眼和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走进工坊、了解匠人的心路历程,才能做到真正的鉴赏与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普通民众而言,这件事倒是让他们意识到了身边许多被忽视的宝贵文化遗产。

只有重新燃起对传统工艺的热忱,这些瑰宝才能在时代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