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毛主席专门嘱托叶剑英,让他去广东找一个人,并指示这个人无论过去犯了什么错误,一定要给他安排工作。

这个人是谁?为何会引起毛主席这般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铁通计划”,红军处于生死存亡之际

在1934年,国民党计划开始展开“堡垒政策”,将战略转为在江西苏区四周建立密集的碉堡网络,这些碉堡坚固如铁,既是防御工事,也是攻击前哨。

这种布局旨在将红军逐步压缩在越来越狭小的地带,直至彻底消灭,到了1934年9月,中央苏区的控制范围已被压缩至仅余七八个县城。

就在这时,蒋介石在庐山牯岭召开了秘密军事会议,准备开展“堡垒政策”的最后一布——“铁通计“。他要调集150万大军、270架飞机和200门大炮,准备对红军主力进行最后的决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次会议上,蒋介石和国民党各个将领都信心十足,除了一个人。

他就是莫雄,他对红军有着深厚的同情,内心始终无法接受用这样残酷的方式去消灭这些为理想而战的人们。他在会后的日子里,心情越发沉重,不断在思索着是否有什么方式能够改变这种局势,或许是提供信息,或许是其他什么能让红军避免这场灭顶之灾的办法。

其实莫雄这时的身份还达不到参加重要军事会议的资格,但他却参加了,这是因为什么呢?

莫雄于蒋介石的特殊关系

二人的特殊关系要追溯到北伐时期,当时蒋介石正率领着北伐军兴师讨伐军阀吴佩孚。就在蒋介石留守大本营之际,突然被当地“土匪”万余人包围。在这时,莫雄率领一个旅冒险救出了蒋介石,从此两人结下了非凡的交情。

但莫雄后来因为不认同蒋介石的政治理念而被赋闲,时间来到了1930年底,莫雄在上海偶然与旧部刘哑佛重逢。刘哑佛不仅是莫雄在粤军时期的部下,更是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的哥哥,同时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重逢后,刘哑佛向莫雄表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逐步将他引入中共的视野。通过刘哑佛的介绍,莫雄结识了其他中共地下党员,学习了很多进步思想。

这一切经历,让莫雄在庐山会议中,虽然外表上慷慨激昂,但内心对于红军的命运充满了焦虑和同情,他对蒋介石的信任早已荡然无存。

在国民党内部,莫雄虽多次公开和暗中反对蒋介石的政策,但由于其广泛的人脉和深厚的江湖情义,总能在关键时刻得到朋友的支持和保护,因此没有遭受太大的政治打击,只是在官场和军界中经历了几番波折。

1933年底中央特科认识到莫雄的潜在价值,决定派他前往江西,融入当地的“剿共”军队中工作。莫雄这时找到了他的军中好友薛岳,薛岳给莫雄在南昌办事处挂名,提供了一个形式上的职位,实际上却是给了莫雄一个观察和行动的平台。

不久之后,莫雄又在一个人的推荐下当了赣北第四行署专员兼“剿共”保安司令的职位。肩负“剿共”大业。

当然,除了好友推荐和救了蒋介石一命外,莫雄还在一件事中得到了蒋介石的重视。

剿灭盐帮,莫雄立大功

1930年,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为了确保盐税收入,他在海州,也就是今天得到连云港建立了一支直属于财政部的缉私警察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雄则当上了税警第三团团长,但是不久,就发生了让整个国民政府内部震动的“王赓间谍事件”。

王赓,作为民国时期少数在西点军校深造的杰出人才之一,受到了宋子文的青睐,被任命为税警总团团长。

然而之后的事却出人意料,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他却被日军捕获。事件的起因有多个版本流传,一种说法是,王赓原本打算去找他的西点同学,不料走错了地方,误将一个日军军事机关当成了已搬迁的美国领事馆。

另一种说法是,他本想去日租界的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寻找前妻陆小曼,不知该地已变为日军陆战队司令部,结果被日军抓获。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宋子文安排的密谈,但王赓却搞错了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真相如何,王赓在被日军抓获后,通过租界国际调停当局的交涉,花了三天时间才被释放。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哗然,普遍认为王赓可能泄露了重要的军事情报。

这种看法得到了十九路军的领导层支持,他们坚信王赓向日本人出卖了军事情报,并将他押解至南京军事法庭进行审判。

王赓被逮捕的消息像震撼波般在税警总团内部传开,整个团体陷入了临时的混乱和无领导状态。

在这种困境中,宋子文深知无法长时间让税警总团群龙无首,尤其是在淞沪抗战如火如荼进行之际,于是任命莫雄为新的税警总团长。

莫雄上任之初,面临着重重挑战,但他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领导迅速稳定了团体的士气。在他的指挥下,税警总团屡次在战场上展现出英勇的作战能力,有效牵制了日军的多次进攻,为抗战的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如此,由于整体战局的不利,税警总团在“淞沪协定”签署后不得不撤退至淞江、青浦地区进行重整,之后更是退守到海州地带。

海州地区,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产盐区之一,以其丰富的“淮盐”盐田而闻名。然而,盐业的繁荣也带来了长期而深刻的走私问题。

自民国以来,当地的盐枭不仅装备精良,常常超过中央军的标准,还通过贿赂当地官吏,公然武装保护他们的非法盐业贸易。他们的行动大胆,经常在重武器护卫下,使得轻装贩盐船只轻松越过检查,严重破坏了淮徐地区的盐税和盐政管理。

这些盐枭的胆子大到了极点,甚至不惜使用重型机枪对抗国民党驻扎在海州的独立第六师。

莫雄到了这里后,对海州地区猖獗的盐匪问题感到极为头痛。这些盐匪不仅武装精良,而且与地方官员有着深厚的勾结关系,形成了一个难以撼动的非法盐贸易网络。

认识到这一严峻挑战,莫雄深知单靠税警总团的常规力量难以根治这一顽疾,便向宋子文汇报了剿灭盐枭的迫切性,并得到了宋的全力支持。

在准备阶段,莫雄不仅集中了税警总团内部的精英力量,还召集了参谋处、副官处、军需处和军械处等8个部门的领导,共同策划剿匪行动。这一筹备工作持续了近三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莫雄亲自挑选了40余名素质过硬的营连级军官担任侦察员,对盐匪的动向进行了深入的侦查。

经过密集的侦察和信息收集,莫雄得知盐匪总数达到了2万余人,且拥有众多设施完备的碉堡,火力装备亦十分齐全。

他选定了防御设施异常坚固的一个匪巢作为首要打击目标。为了确保行动的隐秘性和成功率,莫雄还秘密联络了蒋介石,详述了海州盐匪的严重威胁,并表达了自己全力剿匪的决心,对此,蒋介石表达了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2年9月,所有筹备工作就绪后,剿匪开始了,他指挥部队高效地捣毁了淮徐地区所有盐枭的据点,并俘虏了众多涉及非法盐贸易的人物,其中包括地方政府的县长和公安局长等重要官员。

莫雄对于如何处理这些被捕者持有坚决的立场。他主张对这80余名犯罪分子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以彻底整肃盐政和恢复法纪的尊严。

在莫雄准备执行死刑的时刻,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的孙科和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相继发来电报,要求对几名主要头目刀下留人,显然是受到了某些政治和社会压力。此外,一些被捕匪首的家属试图通过贿赂,提供数万元大洋以求保释。

面对这种情况,莫雄表现出了他的机智和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