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生四象,四象是什么?四象是阴阳的再分,也是无明之上的增上无明。

想搞明白四象,咱们先复习阴阳。

阴阳是一画开天,也就是盘古的开天辟地一斧子,也就是分别心的升起而产生的识和相。在阴阳开出之前,宇宙本是太极,太极就是拥有一切可能的混沌。就好像薛定谔的猫,就好像薛定谔的波函数,一切都只是一种概率。

波函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一斧子下去之后,在薛定谔猫的盒子被打开后,在纠缠着的量子被观察后,阴阳终于随之而出现,分别产生了,这就是“识”,也是后面一切颠倒妄想的开始。

阴阳既然产生了,就会不断继续下去,就好像梦一旦开始,就无法停下,若无人唤醒,只会越来越沉迷其中。

那这个梦不断深入的过程是怎样的?分别是如何一步步增加的?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对此有着深刻而完整的论述。

《皇极经世书 卷十一 观物篇五十一》:物之大者无若天地,然而亦有所尽也。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阴阳尽而四时成焉,刚柔尽而四维成焉。

物最大不过天地,而天地也有所尽。天之大,不外乎阴阳,地之大,无外乎刚柔。阴阳的尽头产生四时,刚柔的尽头产生四维。

天不外乎阴阳,地不外乎刚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的尽头就是所谓: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于是在阴阳之上,又产生出来新的范畴,也就是能生的阴极和阳极,和被生的阳和阴。于是,将能生阳的阴极称为“太阴”,被阴极生出的阳称为“少阳”。同理,阳极称“太阳”,生阴称“少阴”。这四个合起来就是四象了。

那为何说阴阳尽而四时成焉?且看后面的一句:

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

很多人搞不清四时,认为春夏秋冬就是四时,这不能说错,但却并非易经中的四时,真正的四时就是日月星辰,也就是天之“体”。

与此相应,四维是什么呢,后面也给了充分的解释,而且对刚柔也进行了解读:

静之大者,谓之太柔;静之小者,谓之少柔;动之大者,谓之太刚;动之小者,谓之少刚。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

四维原来是水火木石,也就是地之“体”。

综上,任何相对的范畴都是互相生化的,而生化的关系产生出四体,也就是四象。那这四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咱们就以阴阳为例。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太阴生少阳,少阳生太阳,太阳生少阴,少阴生老阴。原来四象就是个圈!

而当四象真正落到三维的器世间时,四象又加了一个平衡态,也就是中态。总结下来就是:

相克相生的五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