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赶上时代发展风口的人,或许能在房地产上赚到第一桶金、第二桶金。但市场的风云变幻叫人难以把握,时代风口虽能带来财富,也伴随着巨大风险。抓住了某一次机会的普通人们,很可能被下一个大浪拍得晕头转向。

人间故事铺

storytelling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买房梦

确切地说,2009年11月,去郑州参加过表哥的婚礼,我就动了在郑州买房的念头,彼时,无论是风头正健的郑东新区还是作为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核心的金水区,房价一平米不超过6000元。我计划买个小户型,像表哥的婚房那样,虽然只有70平米,但看起来也精致温馨。

丈夫老周不同意,我们两个有几万块积蓄,掏空双方父母的钱包,也能凑出这笔钱来。但买下房子除了搁置在那里,能有什么用呢,我们都是体制内人员,哪有工夫经常往郑州跑。唯一的女儿才一岁半,即使在郑州上学,至少得等到四年半以后才能上小学,谁在郑州陪读?双方老人如同深扎于家乡的老树,让他们离开家,简直要了老命。

现实让我在郑州买房的计划搁浅,接下来的几年,我所生活的县城里,越来越多的人在郑州买房,有人甚至买了不止一套,我的心再度痒痒起来。跟老周商量,老周依旧顽固地摇着头,“今时彼日没有区别,我们没必要赶这个潮流,买房对我们无用。”

“买套房子,等它升值。”我建议。

“你学人家炒房,第一手里没那么多资金,第二你没那个脑子。”老周嘲弄的目光扫过来,我不再争辩。老周是县城某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工资补贴高,接触人员繁杂,平日处理的事务多样,自诩本地名人。我只是个职专教师,在这个家里,我可以有几千个主意,但最终拍板的都是老周。

接下来,我也没想到自己会走上倒腾房子的道路,只不过阵地在本县。那还是2012年,对门邻居鼓动我买她兄弟家的院子,我随她去串过门,院子占地3.5分左右,方方正正,地下一层、地面两层,拢共370平米,邻居兄弟着急换钱,周转生意,一口价50万。我手里没那么多钱,当时老周还在北京培训,我想了两夜,准备拿下院子。

我向在东北做生意的三姨借了20万,向在新疆当三级士官的兄弟借了5万,凑够了全款,才电话告知老周我的决定,老周看价格合适。彼时,我们所在的县城,房价平均一平米2800元,一套100平米的楼房总价近30万。况且,我们在住的楼房是个5楼,不仅没有电梯,还因为是顶楼的缘故一下大雨就漏水,如此置换非常合适,老周叮嘱我,去自己熟人开的律所签买房协议,这样稳妥。收房后,我一边简单装修,一边卖在住的楼房,不到半个月便被老周朋友的亲戚消化了。这么一倒手,原先的楼房赚了一倍,还了借款,我享受到了房子带来的暴利,在家也有了拍板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 Unsplash—Tierra Mallorca

同一年,我又向亲戚东拼西凑了45万元,拿下了一个3分大,13年房龄的院子,我每年象征性地支付亲戚些许利息,院子在手里捂了3年,一个亲戚急用钱,向我讨要借款,我只得卖掉投资的老院子,80万出了手。我又嫌自家的院子小,偷偷托中介留意,准备继续置换。

2017年冬天,我终于等到一套占地5分,位置合适的院子,房主是某个县城大佬再娶的妻子,继子跟她关系糟糕,要清算父亲置办的产业,她仓促出售,110万全款就可以过户。我眉飞色舞地跟老周讲述,满以为会得到夸赞。殊不知,老周只想安安稳稳地在一个地方长久居住,看着我这个为房子疯魔的女人,他按捺不住怒气,坚决反对卖现在的院子,置换新院子。

我偷偷让中介找买家,院子作为县域里的稀缺资源,价格不离谱,又能过户的话,向来好卖。一周后,我和买家签订了协议,老周看生米做成熟饭,况且卖了100万,只添10万就能住进更大的房子,他配合去过户,并警告我这是最后一次搬家。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了10年,终于买下省城的房

2019年,我的女儿读五年级,眼看女儿同学的家长纷纷谋划初中在哪儿上,有的还提前在郑州、天津置下了房产。天津的房子我不敢想,教育资源集中在市六区,动辄两三万一平米,老破小价格也不便宜。

“即使不在郑州读初中,有套房毕竟体面。”这个念头在我心里疯长着。

我权衡了一下,手里有40万元现金,婆婆去世后,公公和我们同住,老房子租了出去,一年租金1.8万元,公公每个月退休金3200元,在郑州付个首付,月供我们3个人一起还,难度不大。

在我的软磨硬泡下,老周同意在郑州买房,毕竟他单位里很多人也买了,不买反而显得自己没能力,再加上这些年,我在房子上还是很有眼光的。

自此,我们开启了周末携家带口到郑州看房的模式。这些年,郑州发展很快,城市版图扩张得让人惊叹,郑东新区、金水区的房价两三万一平米。十年之间,沧海桑田,我只得无比羡慕地望着车窗外的高楼,它们狂飙的身价让我高不可攀。更遑论河南省富人聚集的北龙湖区域,房价高得像是飞去了外星。

去了郑州一次,公公和女儿就厌烦了,反正也不当家,谁说了算谁去看房。我把买房目标定在高新区和惠济区,这两个区域房价一万出头的楼盘不少,价格在我们接受范围内,尤其是高新区还有郑州外国语、郑州中学、枫杨外国语这些响当当的学校,教育资源优越,持有之后,最起码能够保值。但看了两个楼盘,动辄十几、二十几层的高度,一梯四户的楼层布局,密集的人口密度,让我们夫妻头皮发麻。

第三次去郑州看房的时候,老周已经疲惫,他坐在售楼部喝饮料,让我自己去看,甚至听到销售讲解都感觉痛苦,只想安静地坐在那儿。

当天中午,我们受老乡之邀,到他位于惠济区南阳路的家里吃饭,老乡家在25楼,我往窗外瞅了一眼,头晕得厉害,再也不敢往下面看,坐了好一会,我的心还是扑通乱跳着。我们的聊天,被隔壁邻居回家的开门声、清晰的脚步声、狗叫声、小孩子的哭声打断。我认为我们的聊天也一定让邻居们厌烦,但没有办法,这就是日复一日的生活。

“停电了怎么办?”老周问道。

“停过两次,一次我妈正好在我家住,愣是两天没下楼,从那之后,再也不来了。”老乡无奈地笑了笑。

“你们呢?”我睁大了眼睛,在我的想象里上下25层楼,一定很绝望。

“正常上班、上学。”老乡苦笑了一下。

从老乡家出来,我感觉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自己会疯掉的,于是决定放弃三环里的房子,买在郑州周边。第四次去看房,我们决定了买房区域,郑州的发展目标是“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那就买在北边,我喜欢安静。我们在老乡的陪同下,在郑州五环,看了一个本省房企开发的项目,光售楼部就恢弘气派得像个宫殿,那个一脸科技与狠活的女销售自豪地说:“建造售楼部花费了9000万,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花费都摊在了房价上。”

如此位置,8层高的洋房,每平米均价12000元,我接受不了,尽管我无比羡慕小区未来的规划,8所幼儿园,3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我认为作为一个占地8000亩,分十多期开发的超级大盘,规划肯定会落实,要不然卖房会成为问题。

我跟女销售互相加了微信,在价格上拉扯了几次,看对方依然坚挺,我果断选择了500米外的某桂园。彼时,某桂园在北区开发的这个楼盘被称为神盘,预售房卖得火爆,小区不大,占地160亩,在建的有12栋小高层、7栋8层洋房、2栋大平层,洋房单价接近10000元,我选择它是因为价格相对便宜,临近超级大盘,未来能享受它带来的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购房合同 | 作者供图

我下手的时候,洋房所剩无几,离交房只有5个月,9949元一平米的价格乘以144.67平方米的面积,将近144万的购房款,我贷了100万。

100万贷款,等额本息,每个月需还6318.11元,本金只占1200多元,其余的都是利息。2020年8月7日,我取出夫妻两人的住房公积金,加上公公的积蓄,还了23万本金,自此我每月还得还4836.80元房贷。公公看我自从在郑州买了房,花钱节俭,让我把老宅卖掉,房贷还完心里就干净了。

我那一刻怅然了,还了两年房贷,我很多时候都会问自己,值吗?买了一个贵家伙,而且是那么没必要的存在,一到发工资,我先把房贷的钱留出来,其他的才供当月消费,而且花得小心翼翼,以前一周下饭店一次,现在变成了能不去就不去,以前赶上换季,我都会买几件最新款的品牌衣服,现在翻箱倒柜,把淘汰的旧衣服再次穿上了身。现在再因为这个后悔的决定,卖掉另一套房子,我怕自己会更后悔。

何况,疫情到来后,郑州的房价降了许多,我等了10年,偏偏在最贵的时候上了车。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降价都卖不掉的房子

2019年10月份收房的时候,我一家无比兴奋,老周让我立刻着手装修,以后郑州有家了,女儿更是振奋,她多了个炫耀的资本。由于是精装房,只需封阳台、定制衣柜、餐柜,买家具、家电,安装窗帘、贴壁布、安上灯具就可以了,这些钱都是我从娘家借的,我手里没有余钱折腾了,好在父母心疼女儿,慷慨解囊。逛了一圈建材市场,我看不上杂牌,装不起大品牌,选择了报价相对实惠的中端品牌,但每一样累积下来,也花了20万。

小区实行人车分流,车位是必须要买的,好在我小区的业主大多数以投资为主,房子买过就搁置了,车位问津者少,价格不算贵,我又花了5万元买了个车位。无论是否居住,2.5元一平米的物业费,和一年480元的车位管理费是必须要交的。

空置得久了,我想租出去,老周不让,怕崭新的房子再被霍霍得不成样子。既然买了,就接受一切,去郑州好歹有个落脚处。

2023年3月份的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去郑州玩,这是我们第二次住进新家,父女二人看了一小时电视,嚷嚷着没意思,驱车去附近的一个风景区,那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望着粗犷的风景,我再一次怅然若失。风景看完,老周提议回县城,女儿积极响应,我也感觉这儿没老家踏实。

一路上,我想,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在郑州待,那就把房子卖掉吧,何苦养着。房贷分了324期,我要还到2046年,一想还房贷要还到白发苍苍,我就莫名伤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了324期,要还到2046年的贷款 | 作者供图

我在安居客上联系了专做郑州北区二手房销售的中介小陈,并加了微信,把房子密码锁的密码发给她,委托她卖房。

半年过去了,小陈带客看了3次房,都是看过之后,没了下文。小陈公司有12名售房专员,疫情前,每月二手房成交量平均20套,疫情过后有时候是零成交,有时候最多3、5套。他们代理二手房最多的某小区,拥有68%的森林覆盖率,18洞标准高尔夫球场,三季花香,四季常绿,里面有楼房和别墅,以前楼房的成交价在每平米12000元左右,现在均价7000元,别墅更是无人问津。小陈向我强调现在几乎没有客户上门,没有客户,向谁卖房?

我的表姐李平,本打算在郑州金水区她在住的小区,给二儿子买套房子,2009年她入手的时候5200元一平米,后来二手房价一路狂飙到22000元一平米。2021年10月份,李平打听到她家前面楼上一户人家售房,房屋保护较好,装修用的都是高端品牌,价格也合适,139平米265万,单价19000元,她匆忙签了购房协议,支付了20万元定金。李平和丈夫做的是绿化生意,疫情几年生意不景气,本打算要要欠款,把剩余的房款补上,但要了很久,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手里没钱。她感觉抱歉,让房主碰见合适的买家该出手就出手,就这样拖到2023年,房主自言还在等她,催促她支付剩余的房款。

李平偶听中介说,她小区的二手房价降了,成交的房子每平米均价12000元,她感觉自己亏大了,房主不是在等她,而是没人像她出这么高的价格。她以钱没有回转为由,跟房主商量退房,房主说定金不退,可以改成租房,一个月3200元租金。李平自知理亏,索性认了,这比买下来合适得多。

李平还告诉我,郑东新区和北龙湖的房价降得也很厉害,几近腰斩,我无暇关注,那离我太遥远。

我郑州房产的业主群里,经常有人发布售房消息,同属于洋房,面积和我家同样大小的某号楼,短短几个月,一名业主把房子总价从140万降到110万,还是无人问津。我不敢想,不愿想,前景残酷得让我无法面对。我多想回到2019年4月22日之前,我要叫醒那个盲目虚荣的自己。我又假设,如果没有疫情,房价会怎样?我会不会又赢一回?

午夜梦回,总会有眼泪打湿眼角。

小陈按照公司规定,每月都会打电话定期回访,询问我卖房的意愿和价格。我坚持卖房,为迎合市场,我也是一降再降,房款加上维修基金将近145万,装修、车位费25万,加上房贷的利息,标价170万已经赔了近10万元,但我降到130万,包家具、家电、车位,依然没卖出去。有人在网上调侃,没有卖不出去的房子,得看你吐血的程度。现在我已经吐到昏迷了,还是找不到接盘者。

2023年腊月,小陈联系我,一个曾经的看房者,要买我的房子,出价100万,要求全包,我咬咬牙说110万是底线。此后,便没了回音。年后,小陈再次联系我,说二手房市场疲软,大趋势如此,要我抓住时机,买家诚意购买,小陈再次磨价格,毕竟只有成交,她才能拿到佣金。我想了一夜,回复小陈同意。走到这一步,我还没敢跟老周汇报。

过了几天,小陈带着那家人又看了一次房,之后买家以“阳台在装修的时候动过”为由,继续还价,要求95万元成交。我只觉悲凉,即使是买方市场,也不带这样随意诋毁他人的,我在装修的时候能省就省,封了个玻璃而已,动阳台干啥?我回复小陈,房子必须100万,真卖不出去,我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中介的聊天记录 | 作者供图

我认为这是买家的伎俩——“你已经大吐血了,不在乎多吐两口。”但这次,我下定决心,卖不出去就不卖了,房子好歹在郑州,我就苦熬着,等熬过这几年,看会不会比现在更糟糕。我一个同事在卖县城里的楼房,130平米,标价78万元,挂了半年,没卖出去,同事不着急用钱,坚持这个价格不变。

停了一天,小陈回复价格买家不磨了,100万就100万,希望尽快签合同,办理相关手续。

我犹豫了两天,抱着引颈一刀受死的心态,向老周说了卖房的事,老周沉重地叹着气,“我一个朋友前几天卖掉郑州南三环的房子,亏了50万,大家笑他瞎折腾,没想到,我亏得更多。”

我不知道该如何接话,羞愧难当。

“只要你不后悔,我不反对卖房。”停了很久,老周说道。

“你以前折腾房子也挣钱了,没事。”公公宽慰我。

那些凭借运气挣的钱,又都赔了进去,这一切多像一场梦啊。

2024年3月6日,我们夫妻到郑州办卖房手续,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大哭了一场。

我曾经侥幸坐上时代发展的快车,赚取到了红利,又在时代的沉浮中赔了进去。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得不到最前沿的资讯,不具备前瞻性的眼光,没有雄厚的财力可以折腾,注定梦幻一场,徒留下心伤。

题图 | 图片来自《月刊家》

配图 | 文中配图来源见标注

(本文系“人间故事铺”独家首发,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故事触动你心,记得 分享、点赞、在看 走一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