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钛媒体APP拍摄)

折腾多年,归来还是“保健酒”。

近日,海南椰岛(600238.SH)再次明确,“再出发战略的核心是回归保健酒赛道”,并此前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通过了回归主业发展内容在内的议案。

作为曾经的“保健酒一哥”,海南椰岛如今的境况可谓举步维艰。频繁的股权变更、业务上盲目多元化,致使海南椰岛长时间脱离主业,连续亏损多年。

二级市场上,海南椰岛股价连年下跌,当前股价较历史高点的32.78元已经跌去75%,截至5月21日收盘,报8.04元/股。因此,即使有海口国资背书,市场对海南椰岛回归“保健酒”主业后的发展仍持怀疑态度。

另外,钛媒体APP注意到,回归“保健酒”主业后的海南椰岛,其核心产品椰岛鹿龟酒的销量却十分惨淡。同时,海南椰岛仍热衷“追热点”,并于今年初成立了能源公司。种种迹象表明,海南椰岛回归“老本行”仍要面临生存压力。

而相比于公司的“重回保健酒”,投资者显然更关心在最新最严的退市新规下,岌岌可危的海南椰岛今年如何避免退市。

回归“保健酒”主业仍难破局

近日,海南椰岛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包括《关于未弥补亏损达到公司实收资本三分之一》在内的议案。议案中,海南椰岛表示,会回归主业发展,积极开拓市场;深化产品及销售体系变革;加强成本管控,实行降本增效等措施。

而在这之前,海南椰岛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回答了公司主业是保健酒还是白酒这一问题。其表示,“集团再出发战略的核心是回归保健酒赛道,把集团70年专注保健酒领域的历史积淀,应用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领域。”

也就是说,海南椰岛发展方向已经从“回归酒业”聚焦到“回归保健酒”。钛媒体APP观察到,海南椰岛这一转变早有迹可循。在2023年11月底,海南椰岛就成立了独资保健酒公司——椰岛国威保健酒(海南)有限公司。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显示,上述公司由海南椰岛100%控股,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今年4月,其又与无锡龙仓定制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海南椰岛生态酒有限公司。

实际上,保健酒最终成为海南椰岛的“救赎”并非偶然,毕竟公司曾经的高光时刻正是保健酒带来的。在保健酒赛道,椰岛鹿龟酒算得上是一款经典之作,在20世纪60年代就享有“北有虎骨酒,南有鹿龟酒”的美誉,曾是与椰汁齐名的海南两大特产之一。

作为椰岛鹿龟酒的生产厂家,海南椰岛也靠着这款产品顺利登陆A股。

复盘来看,海南椰岛鹿龟酒的走势与公司业绩走势基本一致,即下滑已是常态。仅看过去三年,经营数据显示,2021年海南椰岛鹿龟酒系列收入0.7亿元左右,同比下滑26.48%;2022年该系列收入为0.32亿元,下滑超50%;2023年公司鹿龟酒系列仅收入0.19亿元,同比下滑41.93%;2024 Q1该系列销售不到400万元,再次下滑46.04%。相比其他板块,鹿龟酒系列不仅收入垫底,目前也仅占公司整体营收的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公司2023年年报)

这引发投资者的质疑,海南椰岛已经重回保健酒一年,但为何核心产品椰岛鹿龟酒线上线下皆销量惨淡?

对此,公司回应称,“我们将根据大家健康需求,陆续推出以功能性为主的保健酒、康养酒等系列产品,我们希望这些产品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只有产品被认可才是我们实现提升营收和扭亏为盈的唯一正确方式。”

“跟风”之心不死

迫使海南椰岛回归“老本行”的真正原因,是其在跨界业务中屡屡受挫。2023年,公司旗下9家酒类销售子公司中有7家净利润为负,合计亏损5314万元;5家饮料生产销售、贸易以及投资管理子公司中有3家净利润亏损。

回溯来看,海南椰岛的确曾在保健酒赛道与劲酒不分伯仲,但很快海南椰岛就涉足了其他领域。早在2003年,海南椰岛营收就突破10亿元,但却并非酒类主业的功劳。彼时新增贸易业务营收超6亿元,导致公司主营业务及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之后,海南椰岛跨界不断,先后涉足房地产、食品饮料、体彩、白酒等领域,致使保健酒的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

从结果来看,即使新增业务大都沦为业绩“拖油瓶”,也阻挡不了海南椰岛“跟风”的野心。2018年,海南椰岛因前两年净利润持续为负值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为“*ST椰岛”。

比如体彩业务,2019年海南椰岛加大了体彩业务投入,彼时外界普遍认为海南椰岛想蹭一把政策红利,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但最终业绩“打脸”,2019年公司净利润同比暴跌760.68%至-2.68亿元。

2020年,为应对业绩下滑,海南椰岛提出“重新聚焦酒类主业”,并主动剥离房地产、体彩、赛马等辅业,实现了扭亏。

值得注意的是,“回归酒类主业”后的海南椰岛仍然对保健酒不感兴趣,反而将重心投向了饮料和白酒。

尤其是白酒业务,让海南椰岛的选择再次跌进了“资本迷雾”。2021年,海南椰岛分别与四川宜府春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衡湖缘酿酒有限公司、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糊涂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等酒企合作,成立多家合资公司,推出不同香型的白酒,大跨步进入白酒行业。

其与糊涂酒业的合作,更是资本进入茅台镇的又一案例,因为海南椰岛对外承诺,其将在未来五年内投资50亿元,协助糊涂酒业将其打造为仁怀第二大酱香酒企业;将协助糊涂酒业开展股份制改革、上市等相关事宜,协助糊涂酒业实现IPO。

但上述“承诺”除了引来上交所的问询之外,显然无法落地。因为2021年至今,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同期,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直为负,截至2024Q1末,其货币资金仅为1899.54万元,短期借款为7010.58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171.83万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不过,在推出贵台系列等白酒产品后,海南椰岛白酒业务的确有所表现。2021-2023年,公司白酒业务分别营收1.45亿元、1.73亿元、0.36亿元。其中,2022年公司白酒业务有所增长,但由于前期销售费用投入过大,导致白酒业务毛利率严重下滑,当年白酒毛利率仅30%,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更不用说2023年,公司酒类销售几乎全线下滑,其中白酒收入大打折扣,下滑79.24%。

经钛媒体APP搜索,目前海南椰岛官网已经看不到贵台酒相关信息,线上旗舰店也搜索不到贵台系列酒。对此,投资者询问公司“贵台酒不做了吗?投了许多资源,默认亏损吗?”公司则回复称,“海南椰岛于2023年7月完成控制权平稳过渡后,新的管理层制定了新的公司战略规划,为落实战略规划,公司调整了合作方向和方式,不符合新战略的业务都会及时终止。”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椰岛不断强调“回归保健酒赛道”,却又按捺不住延伸业务触角的欲望。今年1月,海南煜琼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企查查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房地产开发经营、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集成电路设计等。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海南椰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持股,而后者为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与海南椰岛的合资公司。

2月,海南椰岛又参与出资成立椰岛能源(江西)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煤炭制品销售、新型陶瓷材料销售、稀土功能材料销售等。天眼查显示,椰岛能源(江西)有限公司由海南椰岛、鹭沅能源(浙江)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分别持股60%、40%。

不过,公司董事长段守奇表示,“能源领域是我原本擅长的领域,原计划在这个领域为上市公司做出一些贡献,所以成立了这家公司,但此领域与集团再出发战略基本没有关联,为专注主业的发展,暂时没有在此领域大规模开展业务的计划。”

新领导班子上任一年仍未扭亏

当然,造成海南椰岛不断脱离保健酒主业的根本原因,是内部领导层的频繁变动。过去数年,海南椰岛实控权不断轮换,实控人则从王贵海变为冯彪、王晓晴等,但不变的是海南椰岛一直处于负面风波中。

直到2023年6月,海南椰岛公告称实控人变更为海口国资委。在此之前,公司原高管团队也相继离场,新领导班子上任。

时隔七年重回国资怀抱,堪称海南椰岛近年来最大的利好,市场反应也十分积极,公告第二天公司股票立马迎来一波大涨。另外,业界也普遍认为海口国资入场,或有能力帮助海南椰岛打一场“翻身仗”。

不过,时间已过去一年,现实是海南椰岛仍深陷亏损泥淖。2023年,海南椰岛营收入2.25亿元,同比下降46.08%。2024Q1,公司实现营收5429.81万元,同比下滑28.77%,净亏损748.1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开始,公司未弥补亏损达到了其实收资本的三分之一,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南椰岛合并财务报表未分配利润为-4.42亿元,实收股本为4.48亿元,其未弥补亏损金额再次超过实收股本总额的三分之一。

至于原因,海南椰岛表示,2023年度公司受控制权变更、经营团队调整、市场动销不畅等因素影响,主营业务收入整体下滑,当期营业毛利无法覆盖当期经营费用,加上应收款项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导致公司经营亏损。

连续亏损叠加去年营收小于3亿元,海南椰岛股票是否会被再次“披星戴帽”?新团队值得称道的成绩是什么?

面对投资者的追问,公司回应称,2023年6月公司控制权及管理团队变动以来,经营团队对制约发展的问题进行梳理,制定实施有关措施弥补经营短板,堵塞跑冒滴漏现象。

对于2024年,海南椰岛的目标是“改善经营,扭转亏损”。

顺便一提,海南椰岛第二大股东全德能源未按承诺增持也引发投资者质疑。在2023年4月10日披露的增持计划中,全德能源承诺在未来12个月适时继续增持不少于1.5%股份。然而,截至目前,增持承诺期限已届满,全德能源未实施增持,全德能源仍持有公司股份224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

对此,海南椰岛方面表示,根据公司经营需要,全德能源2023年度内已累计向公司提供借款9000万元,用于公司日常经营发展,保护广大股东利益。由于借款事项导致全德能源资金使用出现变化,未能在原期限内完成增持。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