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张图片,声称“贵州大山里的天眼变成了垃圾场!”对此,贵州有关部门迅速辟谣,澄清这张图片实际上是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远镜的现状。

为进一步澄清事实,吉林一号卫星专门拍摄了“中国天眼”和阿雷西博天文台的最新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感慨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天眼”现状如何?吉林一号卫星揭秘

“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坐落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FAST于2011年3月25日开工建设,2016年9月25日竣工并投入使用,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作为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引领了巨型望远镜的新时代。它的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灵敏度是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以上,综合性能比阿雷西博望远镜提升了10倍,大大拓展了人类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能力。

阿雷西博望远镜,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反射球面直径最初为305米,后扩建至350米。自1963年建成以来,阿雷西博望远镜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进入21世纪后,它逐渐走向衰落,最终于2020年12月正式退役。

通过吉林一号卫星拍摄的影像可以看到,FAST依然在发挥着重要的科研作用,而阿雷西博望远镜则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败不堪。FAST的成功不仅是中国科技的象征,更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