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护士节,麻晓鹏(前排中)与手术室护士们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麻晓鹏: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

一次刻骨铭心的手术

“快,孩子出现休克症状,疑似膈肌被刺穿,叫上胸外科医生协助,立马进手术室!”

2007年7月5日凌晨1点,深圳市儿童医院外科医生麻晓鹏正在值夜班,一个1岁零9个月的男童不慎将扫把头钢管插入肛门,辗转多家医院就诊无果后,兜兜转转又回到深圳儿童医院就诊。此时,已过去8小时,孩子的情况非常危急。当麻晓鹏看到时,孩子已出现休克症状,生命垂危,必须紧急进行手术!

打开腹腔后,麻晓鹏发现钢管已经扎穿了孩子的直肠,并把胃顶出了两个洞,更为严重的是,胃像一个塞子一样将膈肌顶破,情况异常复杂。好在手术过程比较顺利。谁料,就在术后第二天,孩子出现了心脏呼吸骤停的情况,最终死亡,死因为严重外伤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一个本可以救活的孩子,死了。这件事发生在我们病房,又是我主刀的手术,对我内心的震动很大,对我的心理打击也很大。”再次回忆起这场手术,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仍然心绪难平。

原来,这个孩子第一时间就是来到儿童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初步检查后,在病历本上写明“建议住院”。但到住院部,住院医生没有向上级医生汇报,直接以“肠镜坏了,做不了手术”为由,让孩子出院。就这样,家长带着孩子辗转5家医院就诊,硬生生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按制度,住院医生无权决定患者是否应该出院,而要向上级医生汇报。直接让患者出院违反了首诊负责制、会诊制、三级医生查房制、转院制等一系列医疗规章制度。医院对孩子的死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麻晓鹏痛心地说。

一场令人蜕变的救赎

小男童的遭遇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医患关系中的矛盾纠纷。在儿科医学领域深耕30年的麻晓鹏,见证了医患矛盾由最紧张到逐渐改善的过程。他感慨地说:“儿科医生所面对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与未来。”

2011年,麻晓鹏到医务科工作,那是中国医患矛盾最激烈紧张的时期。“封大门、设灵堂、拉横幅、烧纸钱,甚至被几十个家长堵在屋里头,我都遇到过。”麻晓鹏深深体会到,很多医疗纠纷源于医院自身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如果不能正视医院存在的问题,总是归咎于患者家长,‘着火了只顾救火’,医院将无法进步。”因此,在医务科的5年,麻晓鹏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将矛盾纠纷关口前移。这一举动,避免了多起悲剧的发生。

2016年2月24日晚,一名男童在玩耍时,不幸从高墙跌落到邻家花圃中,被一支长约63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竹棍从左侧大腿根部插入腹腔,穿透胃、肝脏、膈肌直至胸腔穿透心脏,再经胸腔从右侧颈部穿出,直达右侧颈部皮下。

麻晓鹏回忆:“当时接到电话,说孩子会在半小时内转到我们医院。就在这半个小时里,医院的心外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等专家、业务副院长、医务科长,全部到达医院。”

那晚,经过紧急会诊,迅速制定了手术方案,多位专家联合手术,轮番上台。插入孩子身体的硬竹棍被医生们小心翼翼地一段段取出,同时对相关脏器做修补……手术从晚上持续到第二天上午10点,长达10多个小时。

手术很成功。

结束后,麻晓鹏回到办公室,默默关上门,独自痛哭了一场。

“这场手术对我来说,是人生中的一次救赎。9年来,那个死去的小男孩的遗憾一直压在我的心中。如今,一个本来可能活不了的孩子被我们救活了。”多年后的今天,麻晓鹏回忆起此事,声音仍然带着一丝颤抖和哽咽。

“9年来,医院管理和技术上的进步,医护人员观念的转变,让我们在面对疑难重症和充满挑战的病例时能够做得很好。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医院的进步。”麻晓鹏深情地说道。

2019年,麻晓鹏接任院长。他迅速带领医院实施护理垂直化管理,开展主诊医师负责制,首创多项儿童友好医学人文项目……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的体制机制,也让儿童就诊更加精准高效、温暖有爱。

一个造福更多患者的平台

这两件事让麻晓鹏深深意识到,儿童意外伤害对儿童健康的严重威胁和对家庭毁灭性的打击。

2021年,麻晓鹏成为深圳市政协委员后,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好政协平台、委员身份助力解决这一现实难题。他发现,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几乎每天都会接诊因意外伤害就诊的患儿,如意外烫伤、不慎吞入磁力球、意外跌伤导致骨折……“意外伤害是导致0至14岁儿童青少年死亡的第一‘杀手’。”

“在日常就诊的患儿中,我发现儿童的意外伤害一般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儿童在玩耍时对身边潜在的危险认识不足;二是家长或老师忽略了伤害的预防,又相对缺乏防范危险知识。”麻晓鹏说,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预防90%的意外伤害。

2022年,在深圳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期间,麻晓鹏提交了一件《建立儿童意外伤害防治体系》的提案。他建议,依托深圳市儿科联盟,组成专家组,深入学校、幼儿园、社区及企业进行儿童意外伤害防治宣讲,强化监护人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同时,建立针对医护人员的创伤救治专业化培训体系,并定期对公众开展基本的现场急救培训,让市民能掌握最简单、最基本的急救处理方法,使意外伤害的程度尽可能减轻。他还建议设立深圳市儿童创伤救治中心,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创伤救治模式。

麻晓鹏每天上班时,总能看到医院门口立起了“车位已满”的牌子,以及排成长龙的车辆。因此,去年2月,他递交了《关于解决深圳市儿童医院周边道路拥堵》提案。提案提交后,得到了各级部门重视。3月底,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办就多方联动,组织建设共享停车预约平台,缓解停车压力,组织签约完成预约共享停车合作意向函11份,增设车位1156个。4月初,深圳市政协医卫界别委员也迅速行动,进行了现场调研和协商,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特别有履职的成就感,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了回应和落实。”麻晓鹏欣喜地说。

在关爱儿童健康的道路上,麻晓鹏从未停歇。履职两年间,他相继提出《关于解决深圳市儿童医院周边道路拥堵》《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等提案。“作为政协委员,一定要关注自身领域的问题。同时要留意身边人、身边事,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发挥政协委员力量,倾听民声,传递民意,反映民情,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好政协委员的职责。”麻晓鹏表示,未来还将继续关注儿童健康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记 者:马嘉悦

文字编辑:张园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