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的生活周围500米,被人类学家项飙称作“附近”。这个空间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由很多细密而复杂的社会关系组成,比如邻居、小区的保洁、门口卖水果的摊贩、快递员、外卖小哥。

我们常常对“附近”视而不见,因为我们忙于最切近自己利益的事情,又或者沉迷于社交网络,为宏大叙事和网友争辩,对“远方”的关心远甚于周遭。

半年前,住范儿的一位屋主决定,把自己从“悬浮”的生活方式中拉回“附近”。由此,她展开了一项“重建附近”的实践。

被人类学家的

“附近”击中

四月底的一个夜里,家住上海市宝山区的媛子出现在小区一楼,等待着同小区的邻居带着两只小狗出现。

两天前,在帮邻居遛过两三次小狗以后,媛子加到了邻居的微信。媛子喜欢狗,但她住在小区高层,狗在室内活动会发出很大的声响,于是她只好作罢,改为帮小区的邻居遛狗,算是一解“狗馋”。

在微信上,媛子对小狗的主人说:“你下次遛狗的时候叫我一声,我就下来。或者我每天出门散步的时候问你一句,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就帮你遛狗。”

信息发出去的第二天,媛子如愿以偿收到小狗主人发出的邀约。晚上,她和邻居一起遛完狗,道别时,又相约第二天继续遛狗。

同天晚上,有另一个邻居敲响了媛子家的门,对方来向媛子夫妇:这对小区里的“装修达人”,咨询一个装柜子的问题。当时是7点半,媛子和先生正在吃晚饭,得知邻居还没吃饭,他们就顺势把邻居留了下来。餐桌上,摆着媛子先生的手艺,有水煮虾,清炒空心菜,还有炒猪肚。

和邻居一起遛狗,或者把他们喊到家里来吃饭,是媛子“重建附近”计划的实践内容,已经进行了大半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媛子帮邻居遛的狗狗“徐福记”和“大哥”

图源:受访者供图

媛子最早接触到“附近”这个概念,是在一年前。当时,她在一个围绕“时间管理”建立起来的兴趣小组中,小组成员会在群里交流生活中遇见的新想法。正是在这个群里,有个小伙伴就提到了“附近”的概念。

“我当时就觉得,欸,一下子就有点被击中了。”媛子说。

“附近”是人类学家项飙在2019年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在一档叫《十三邀》的访谈节目里面,和作家许知远探讨,为什么现在人们会对快递、外卖迟到两分钟非常不耐烦。归根结底,就是现代生活完全被时间逻辑统治了,而空间逻辑消失了。

当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统治生活时,人们根本不考虑这类人员的工作是在空间中展开的,只希望他们在规定时间内把东西送达,却完全不管他们在哪拿到了东西,路上的交通情况如何,进小区门又要如何跟保安交涉……

这种“时间的暴政”,是“附近”的消失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项飙说,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自己对周边的感知,来建立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的人是从哪里来的,门口卖水果的、下午四点钟来卖菜的那些人都是谁。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类学家项飙在《十三邀》中与许知远关于时间与空间的讨论

图源:《十三邀》

在媛子所在的兴趣小组里,一位群友刚刚到国外生活。万圣节前夕,孩子们提着南瓜灯,挨家挨户地去跟邻居索要糖果,初来乍到的群友也借着这个机会入乡随俗,敲开了许多陌生邻居的门。后来,他们熟识起来,群友会时不时为各种事情上门找邻居帮忙。

听着小伙伴和他的“附近”的故事,媛子意识到,她跟邻居以及周围的人接触的时间和次数,真的变少了,“感觉是小时候才会有的体验。”

媛子在网上找了一些跟项飙的“附近”有关的文章来读,这位人类学家的一个观察让她颇有感触。

项飙提到,年轻人关心的东西处于两极。

一方面,年轻人非常关注自我,比如考试、毕业后去哪里就业等等,对这些事情感到非常焦虑。另一方面,年轻人非常关心远方,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机、民族的兴盛等等。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参与跟宏大叙事有关的辩论,情绪波动很大。

至于自己周边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的认知反而很模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Unsplash

媛子深感自己就是项飙提到的这类年轻人:“我是85后。进入社会以前,我也是完全focus在学业上。重心都是自己,只需要关心你觉得最重要的一些事情。而你生活周遭这些吃喝拉撒的事情,是有其他人帮你料理掉的。”

媛子也非常关心宏大叙事。小时候,她就爱读《环球时报》。她“特别特别在乎”公平正义、宠物救治和女权问题,会跑到网上跟人吵架。这样的自己,让她引以为豪:“毕竟你好像身轻如燕一般,脱离了周围的琐事,你觉得自己应该是比上一代更进步的人。

可是,当媛子和项飙的“附近”碰了个满怀时,她突然发现,以往那种无视附近的生活,是一个问题:“当你的脑子沉浸在一些概念当中,你的确会脱离生活,失去生活的真实感。”

项飙认为:只有在附近、在你与周围人的关系中、在触手可及的生活中,你才能找到意义,找到真正的自我。

媛子决定,“重建附近”。

在“附近”:

和邻居吃饭、散步、遛狗

何为关注“附近”呢?

项飙认为,一方面,重构自己的生活,从“时间的暴政”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在主观意识上,重新树立一种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

他提出的方法格外具体——关注你的周围,了解附近的人,你的父母如何生活,谁是你的邻居,谁在清扫你的街道,垃圾是如何被收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媛子家的LDK(餐客一体),非常适合聚会

图源:住范儿真实人家

媛子想要重建的附近,是以她和先生在上海郊外的这套新房为中心展开的

装修房子时,他们和邻居建了一个微信群,一来二去地讨论装修,渐渐和不少邻居成了朋友。这个装修群原本在大家结束装修以后就完成了“使命”,但因为媛子要重建附近,这个群反而成了一个新的起点。

毫无疑问,媛子新家宽敞的客厅是邻居们聚会的好地点。去年12月,她主动邀请了几位谈得来的邻居定期到家里来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住范儿真实人家

那媛子的先生对此怎么想?媛子在电话那边欢乐地说,她的先生是一个很爱做饭的人,所以她会在他不累的情况下征得他的同意,才向邻居发出邀请。

“人家夸他做菜好吃,他很开心。以前就我一个人夸嘛,那现在多几个人夸也挺好的。”看来,要吃上邻居做的饭,得先抓住男主人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媛子先生的手艺,谁不想去蹭两顿呢?

图源:受访者供图

起初,由于媛子夫妇在装修上花了很多心思,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工具,所以邻居们常常为了借工具来到媛子家,她就是在这个时候抓住了邻居,留他们在家吃饭。后来邻居们有时买了新鲜的水果,会给媛子家送一点儿来,于是媛子就顺理成章地让邻居留下来,哪怕对方表示“我没有那个意思”。

“平时我们两个人也要吃四个菜,那留一个人在家吃饭,其实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情。”对媛子来说,多一个邻居一起吃饭,是一件轻松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下大功”的开放式厨房

图源:住范儿真实人家

一段时间以后,有三家邻居开始固定造访媛子的家,他们每周至少两次聚在媛子家吃饭,其中有一对邻居,周末的午饭和晚饭都在媛子家吃。饭桌上,他们会聊聊美食,分享最近去了什么好玩的地方,看一看彼此买的新衣服。

他们的见面也越来越自然。有时一部新电影上映,媛子就会在线上吆喝一声“那我们一起看吧”,看完电影就顺势在一起吃饭。

随着他们关系的亲密程度逐渐上升,聊天的话题也不知不觉“深入对方的家庭生活”。因此,在媛子“重建附近”的实践里,就开始多出来一项:“帮助邻居处理家庭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邻居们在媛子家一起玩健身游戏

图源:受访者供图

媛子还致力于和邻居一起遛狗。他们关系的“破冰”,常常是在媛子见过他们在小区遛狗两三次以后,她会上前问邻居:“你们需不需要我帮忙遛狗?”

“跟动物散步可开心了!”媛子快乐地说道,“它会让你沉浸在一件很小的事情上,也会让你整个人变得很轻松。”一起遛狗的时候,她会和邻居会聊聊他们家里的狗和猫的习惯,了解每一只小动物是如何来到这个家庭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媛子遛狗时遇到的猫猫

图源:受访者供图

很快,媛子在“重建附近”上所作的诸多努力开始显示出它的成效,她感到自己变得轻松了一些,对具体的生活有了一些微小的期待。

“比如说你知道明天晚上你们一起要吃饭了,你就会很认真地想,诶,我明天做什么菜呀,我要再多做一个甜品……生活好像就变得很眼前,你只想着沉浸在生活里。”她说。

媛子意识到,网络社会即使有非常美好的一面,但它终归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而在现实生活中,年轻的邻居们既注重边界感,又会给予她“很多的关心和热情”。

这种“既松弛,又有正反馈”的线下相处,与她在社交网络上关心远方、为宏大叙事和网友争辩的感受截然不同。她感受到了一种非常真实的掌控感。

没错,这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感觉。

“我认识了小区里

每一条狗!”

就在“附近”的魅力与日俱增之时,对媛子来说,社交媒体的吸引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弱。尤其是最近半年,她在刷短视频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非常强烈的无聊感。

“短视频刚刚起来的时候,带了一点乐趣,有一些好玩的东西,能看到创作者的原创性,视频的呈现也有一些随机性。”媛子说,“可是,我最近越来越觉得它们像是同一个工厂制造出来的。推到你眼前的那些东西,好像是被人为设计过的,不断地戳着你的某些点。”

“比如说,骂不做家务的男人是一个大爆点,流量多,博主就会反复生产同样的内容,而你会反复地点击观看。接着你打开评论区,就会发现那些评论非常两极化,甚至只是一极。这些内容极端,片面,有些是为了制造矛盾而制造矛盾,讲的也是陈词滥调。我现在非常讨厌这种东西,也是这种厌恶感让我觉得越来越没意思。”媛子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住范儿真实人家

另一个趋势是,人们在社交网络上越来越倾向于只分享开心的事情,而把不开心隐藏起来。久而久之,当人们打开手机,看到别人都在快乐精致地生活,反而会倍感焦虑。而要抵御这种焦虑,解药之一,就是把自己沉浸在附近之中。

在生活中与更多真实的人建立连接,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媛子的身心健康。“因为现实中的人更立体多面,你会发现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喜怒哀乐,是真实地在烦恼。当你知道身边的人跟你有同样的焦虑的时候,你的焦虑就会得到极大的缓解。”她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媛子家的绝美落日

图源:受访者供图

这种正向的体验,开始在媛子的时间表上占据更多的位置。以往,媛子一个季度顶多花两个小时和邻居吃饭,如今,她每周要花8~10个小时在“重建附近”上。

邻居在她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以前他们会被媛子归到“其他人”一栏,现在,他们升级成了“朋友”。

当然,媛子并非总是“所向披靡”,反正住在她家隔壁的一对夫妇,就没有被她“攻克”。“我很努力地试图释放我的友好,但是他们就会觉得有点奇怪。后来我也放弃了,他们也保持着自己觉得舒服的边界。”

倒是在和动物建立关系方面,媛子所获颇丰。“我现在认识了小区里每一条散步的狗!”

未来半个月,媛子的目标是尽可能加到养狗的邻居们的微信,她想在晚上散步的时候独自帮他们遛狗。获得狗主人的信任需要一点时间,但是她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邻居间的聚餐

图源:受访者供图

那么,除了吃饭、遛狗、散步,媛子对附近的重建还有更多可能性吗?她坦诚地回答:没有。

媛子住的小区是一个有围墙的大型社区,走出小区,就只有大马路边上的洗衣店、宠物店,还有几家小饭店。

她父母那一代或者留在老家发展的朋友们,大家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挨得很近,也都住在临近的几个社区,想要出门聚在一起非常方便。“物理环境决定了他们很容易建立这种连接,他们甚至是全身心投入在附近里面。”

在媛子看来,她重建的附近,只是在互联网占据了我们大部分注意力的生活中,能够寻找到的那么一点点的补丁。但是,谁又能说这样的努力不够呢,毕竟重建附近又没有什么KPI。

夏天来临了,减肥也提上了媛子的日程。她计划,先从和邻居下楼散步开始,慢慢地再约在健身房一起健身。如果她足够幸运的话,那她在散步的时候,就会牵着邻居们放心交给她的小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在虚拟世界中消耗的时间越来越多,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逐渐模糊,焦虑却愈发具体清晰。

是时候从虚拟世界中抽身了,将目光着眼于真实的附近,闻清晨遛狗时草地的芳香,听身边的人分享关于生活的故事,看落日缓缓沉向远方……重新将生活的掌控感尽数收入掌心。

点击直通媛子家的整屋装修,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自己关于“重建附近”的心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