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医。在日本的街头巷尾,不难发现中医诊所、中药店和针灸推拿馆的身影。那么,为什么日本人会对中医如此重视呢?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但学习模仿的对象基本只限于强者。这也是中医药在日本发展的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把握病情,再施以针灸、中药、推拿等综合治疗手段,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这种独特的医学体系,引起了日本人的浓厚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是一个注重健康和养生的国家,其国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非常旺盛。而中医强调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正好契合了日本人的健康观念。中医提倡的食疗、运动、情志调养等养生方法,也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因此,中医在日本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

日本中医药数据

日本汉方药厂有200家左右,汉方制剂多达2000多种。89%的日本医生会开汉方药处方,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在药局、药妆店的显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汉方药。

日本民众也非常认可汉方药,近8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药能促进健康。

日本“帝国制药”(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生产的贴敷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膏体1.8万吨,相当于12亿贴,连接起来可以绕地4.2圈,产量居世界第一。

日本汉方药如何实现了逆袭?

01政府支持

除了将汉方药纳入医保体系,减轻患者采用汉方药的药费负担外,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汉方医学教育。明治政府曾颁布法律废止汉方医学,1972年日本文部省批准综合大学医学部、医科大学、药科大学、齿科大学可开设传统医学教育课程。

2001年3月,文部科学省发布《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汉方医学教育被纳入其中。到2004年,80所医科大学全部开展了汉方医学的教育。

政府还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汉方医药研究机构,比如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研究所、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

02重视创新

日本的创新主体是企业。

日本制药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60%,其研发费用占整个国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汉方药生产企业(三共、津村、钟纺)的新药研发费用均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

日本汉方药大多采取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剂型,摆脱了水煎火熬的传统中药服用方法。为最大限度保留药效,药物提取过程采取温浸提取、减压浓缩、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技术和设备。

剂型创新,让服用汉方药更加方便,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制剂外观和口感上日本企业也进行积极创新:颗粒美观、包装精致、口感好。一些汉方药颗粒剂能直接口服,都不需要水送服,一改中药粗糙、苦涩的观感。

企业最能贴近市场,也最有活力。比如,日本“小林制药”(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编者注)瞅准“雾霾商机”研制出“清肺汤DUSMOCK”,大力向中国游客推销。因为中国游客爆买,“小林制药”计划2017年把“清肺汤”的产量增加30%,达到约110万包。

日本在中药“六神丸”的基础上,加入人参、沉香研制的“救心丸”,年出口就超过1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严苛的质量控制

中医给人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随意”。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邀请十六位资深中医教授进行诊断,结果判断舌质淡红、脉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

日本在汉方药的生产过程中,就极力压缩这种“人为”因素。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颁布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汉方药都按这个标准生产。

日本还专门出台了药材种植规范,要求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对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检测性状、干燥减重等项目外,日本对于汉方药中重金属残留量和农药残留量的监控非常严格。而且日本汉方药对于鉴别和含量测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国中药标准更为严格。

标准化,是现代生产的显著特征。标准化后的汉方药不会与欧美标准发生冲突,显然也更有利于汉方药走出日本国门,被国际市场接受。比如,津村制药的“六君子汤”就被西方医学界用来进行辅助抗癌治疗。

04重视传承

中药原料、中医典籍,是中医药的两大法宝。

中药强调“道地药材”。“津村药业”先后在中国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国内拥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药企业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个。中国生产的大量药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进行加工再把成药卖到全世界。

但是近年来日本汉方药企开始加速中药材国产化。比如,津村用青森县八户市的废弃小学,进行药用人参栽培国产化种植,在北海道2021年前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2000吨,是2016年的3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视中医古籍的传承。不同于西医,中医的智慧植根于中国传统古籍之中。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还有20多家汉方医籍出版和翻译机构,每年出版汉方医药书籍100多种。不仅注重古代书籍,日本还特别关注大陆和港台地区最新的中医药研究动态,在大陆和港台地区设立专门机构,收集所有中医药出版物,为其所用。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文化背景和医学体系的差异,中医在日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是,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激发了日本人对中医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他们不断将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创新出更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技术,为中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总结

日本人对中医的重视,既源于中医本身的魅力和价值,也离不开日本国民的健康需求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这种重视不仅推动了中医在日本的发展,也为中医走向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中医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同时也应该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医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认识中医、信任中医,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在维护人类健康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想说,中医走向世界,日本人的重视与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希望当代中医人共同努力,为中医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