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由山东大学主办的“山东大学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暨山东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发布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成功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座谈会现场

发布会上,山东大学(青岛)副校长周加强发表致辞时表示,山东大学积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青岛市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湿地恢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智库支撑作用。其中,以王仁卿教授为代表的山东大学生态学团队陆续出版了《山东植被志》《山东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崂山生态保护系列丛书》《黄河大系·生态卷》等专著成果,为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技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大学(青岛)副校长周加强致辞

王仁卿教授表示,山东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生态学教学、研究的高校之一,为我国的生态学发展和人才培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山东大学生态学科团队一直奔波在祖国的山间林野和草地湿地中,拍摄了上万张照片,积累了大量本底资料,几乎涉及山东所有自然植被类型。此次发布的研究成果是山东大学生态学科三代人、一百多名师生、七十多年累积的原创性成果,充分体现出研究工作量之大、内容之全、学术价值之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荣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仁卿教授介绍系列成果

专家评价环节,分享了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终身教授王文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第八、九届理事长刘世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朱教君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韩兴国等生态学领域权威专家对系列成果的科学评价。专家们纷纷对《山东植被志》等成果的出版表示祝贺,从内容、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着重强调了成果在推动学科发展和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嘉宾上台为《山东植被志》《山东稀有濒危植物》《崂山生态保护系列丛书》《黄河大系·生态卷》等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揭幕发布。王仁卿教授现场向山东大学图书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青岛大学图书馆捐赠图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适逢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与会嘉宾还围绕山东大学生态学科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相关成果和未来合作方向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并为今后如何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王旭在讲话中表示,王仁卿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多年来为山东省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希望日后继续和山东大学生态学科团队携手,为美丽中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王旭处长致辞

青岛市园林和林业服务中心主任孙大庆希望山东大学发挥生态高地的作用,合作共建“山东青岛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站”,力争建成国家优秀台站和国家级野外观测台站,并在青岛市园林也林业建设方面发挥基础、技术等支撑。

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资源管理处处长都玉冰则希望今后更好与山东大学合作,发掘和提升崂山风景区的生态和文化资源。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刘深副社长指出,《山东植被志》获得了“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专题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支持,表明了该书的水平和价值都很高,也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郑淑娟致辞时表示,出版社一定秉承“传承科学、追求卓越”的出版理念,更好的为山东大学服务,推出更多彰显时代主题、体现前沿技术、传播科技新知的精品图书,力求出精品,创品牌。

会后,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起参观了“山东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展”,山东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徐关众宣布为期一个月的成果展正式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