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国事访问中国已经过去了好几天,不过国际社会依然在关注这趟行程对地缘格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印度这边,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有分析人士干脆说,中俄这次最高级别对话,值得印度战略界反思,莫迪政府可能是时候调整与中美俄三边的关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京来中国一趟,印度反思了好几天】

即便抛开中印关系不谈,印度与美俄的关系也比较微妙。目前美印持续深化双边战略合作,与俄印关系隐隐然构成了竞争关系。只不过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印度是关键一环,所以拜登政府对俄印关系比较宽容,没有明牌要求印度“选边站”。

只不过,当美印防务关系不断升级,挤占俄罗斯对印军售市场,俄罗斯多少有点意见。

当然,在印度自己看来,他肯定乐见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展开竞争,这样自己就能两头要价,看谁能开出更优越的价码,顺带推动防务自主化。

不难看出,无论是俄印关系还是美印关系,基本面都是合作居多。美俄之间的博弈,对印度来讲反而是机遇。

而中印关系就更复杂一些。两国有争端也有合作。而且印度的大国愿景当中,处处对标中国,既把我们当成参考系,又当成一个明白无误的竞争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印是“特权伙伴关系”】

这也使得,印度对中国的心态很复杂。对中国有关的外交动向高度关注。随着普京访问中国,印度战略界开始不断提醒莫迪,中俄关系有可能成为印度在制定外交政策时的一个重要变量。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俄的战略合作将持续以高位运行,势必重塑全球安全架构,冲击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面对这种趋势,印度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采取正确的方针,才能在未来的全球治理中占据一席之地。

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变化,还是按照现在的路线走下去,很可能会吃亏。

印度目前正在和中国大力争夺全球南方的话语权,实控线争端还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但与此同时又有密切的经贸联系。但莫迪政府一直很避讳这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将印度视为“印太战略”的关键一环】

前段时间,中国以微弱优势胜过美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当时印度外长苏杰生还特意出来发表讲话,向印度企业表示“关切”。说明莫迪政府对中印经贸心存顾虑,不想让自己的对华政策束手束脚。

在印度战略界人士看来,莫迪政府接下来如何处理与中美俄的三边关系,不外乎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印度倒向西方阵营,立足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与中俄展开竞争。

尽管印度把美国主导的西方框架,视作跟上合并驾齐驱的“多边平台”,只不过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所谓的“四方安全对话”,不过是冷战思维的延伸。印度要是往这个方向走,摆明了是要配合美国搞“阵营对抗”。

印媒也担心,如此一来,俄罗斯对印度的口风或许会趋于强硬。一旦中印在实控线的争端升级,俄罗斯可能就不会继续扮演一个“和事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印有密切的防务合作关系】

而第二种情况就是,印度积极响应中俄布局,重振中俄印“大三角”,收敛那些乱七八糟的杂念,老老实实地配合中俄,一同推动多极格局。而这势必导致印度与美西方疏远。更何况,印度在实控线争端上的强硬立场,也限制了自己在外交政策上有更多元的选择。

至于第三种情况,就是印度谁都不帮,在中美俄三边搞投机,谁有优势就帮谁,不着眼于建立长久的战略合作。这种做法谈不上有什么明显的优劣,但显然不利于印度打造自己的“大国”人设。

综合来看,莫迪要是今年连任,最大的外交挑战,就是处理好与中美俄的三边关系。普京来了中国一趟,似乎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印度的战略前景。

也有人担心,中俄关系深化,可能会影响俄印军事合作。毕竟印度在实控线附近部署的部队,可都是清一色的俄制装备。要是俄罗斯开始“避嫌”,印度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迪连任后,需要重新审视与中美俄的关系】

此外,中俄的地区合作倡议全面对接,也会让印度在地缘经济格局中被边缘化。而且中俄在全球治理开展密切合作,似乎也没有给印度留位子。现在印度在上合以及金砖中,表现并不抢眼,基本被中俄主导的多边互动盖过了风头。

但实事求是地说,这是印度自己的问题。印度一直对中印关系心存芥蒂,才导致自己无法全身心地参与上合多边合作,甚至隐隐然扮演了一个“绊脚石”的角色。

换个角度来看,印度战略界的说法也不无道理,莫迪政府要是不能顺应地缘格局的发展趋势,吃亏是迟早的事情。中俄加强战略关系之后,将考验印度适应多极格局的能力,需要仔细调整外交政策,在大国之间维持平衡,从而确保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