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韶山。因为国事繁忙,毛主席很少有时间回韶山探亲、叙旧,他这一次回韶山离最初离开韶山时已经相隔32年了。

即便是时隔30多年再回到家乡,毛主席也时刻把工作、把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他这次回家乡的主要目的就是调研韶山的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党支部建设、公共食堂、水稻密植等问题。

也正是因为这次回韶山,毛主席挥毫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并对纠正左倾思想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在和乡亲们了解水稻产量时说道:“这号田每亩产500斤就谢天谢地了。我们要为革命种田,用科学种田,要有计划地逐年提高产量,但要实事求是。”

这就是伟人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情怀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下面就让我们从这次回家乡的具体细节来了解伟人的风采吧。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一直都十分关心“三农”问题。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毛主席也是农家子弟,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而取得的,只有把“三农”问题落实到位,中国的发展之基才会更加牢靠。

1959年6月,毛主席南下考察,于24日到达湖南长沙。经过多方了解,毛主席认为湖南的工作开展得不错,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安排都可圈可点,便决定把湖南作为重点考察对象。

但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为了更加全面和客观地了解到真实情况,毛主席决定到他最熟悉的韶山去看一看。

25日下午,毛主席在罗瑞卿、王任重、周小舟等人的陪同下,驱车来到了是日阳光灿烂的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韶山宾馆的故园一号楼

毛主席此次回韶山下榻的是韶山宾馆的故园一号楼。这是一栋掩映在松竹之中朴素大方的平房,环境幽静。

晚饭前后,刚刚安顿下来的毛主席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工作。他和罗瑞卿、王任重、周小舟等同志交谈时,反复强调,一定要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不能走左倾路线,要实事求是地为人民服务。

当晚,一向十分亲民的毛主席还请来了韶山的部分干部和群众座谈,向他们了解粮食生产、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祭奠父母

忙碌的一天过去后,时间很快就到了26日清晨。毛主席早早地起来了,独自朝父母安眠的地方——土地冲楠竹圫走去,他已经很久没有去看望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了。

部分随行人员虽不知道毛主席此去的目的地究竟是何处,但也纷纷跟了上去。直到毛主席走到一个四五尺高的普通坟墓前面停了下来,大家才明白毛主席是去祭奠自己的父母。

毛主席在坟墓前静静地站了会儿,然后向左右观看着,似乎在寻找什么。事先,毛主席没有打招呼,随行工作人员也不知毛主席大清早就来拜祭亡故的父母,因此什么也没有准备。

这时,身旁的同志灵机一动,为他折了一束松枝递过去。毛主席接过去后,整理了一下,庄重地敬献在坟墓前,接着深深地鞠躬致意。

为父母扫完墓之后,毛主席便下山到乡亲们家里去作调查研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乡亲们亲切交谈

在村民李文贵家中,毛主席笑容可掬地和他拉起了家常,并十分关怀地问李文贵:“你们每天吃多少粮食?”、“你们每亩田能扮(韶山方言,‘收’的意思)多少谷?”

李文贵如实地回答了毛主席,说每人每天大约吃1斤半粮食,每亩田大约能扮400多斤谷。

听完之后,毛主席叹息道:“现在的水平还比不上过去了。”

心里有了参考答案的毛主席随后又来到了谢家屋场公共食堂。在这里,毛主席了解到,当时的粮食分配原则是“按人定量,指标到户,集体保管”,但是这种按人头定量分配的方法过于死板,导致个别村民家的粮食根本不够吃,经常一个月的粮食半个月就吃光了。

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毛主席的表情十分严肃,他告诫那些干部同志说:“一个人从娘肚子出来就要吃,吃饭是件大事。没得饭吃,人就要饿死,你们当干部的要做工作”、“应召集大家来开个会,进行节约粮食教育。节约的粮食可以喂点猪,可以喂点鸡,这样又发展了副业。”

紧接着,毛主席又问道:“你们水稻每亩能产多少斤?”相关工作人员赶紧回答说:“大约800斤。”

之前已经在李文贵家中了解过情况的毛主席听到这个答案之后,面色有点凝重,然后意味深长地说:“这号田每亩产500斤就谢天谢地了。我们要为革命种田,用科学种田,要有计划地逐年提高产量,但要实事求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与乡亲们亲切交谈(图像)

离开谢家屋场食堂之后,毛主席穿过门前的池塘,来到了久别的故居——上屋场。

此时,在故居前面的坪里,早已站满了闻风而来的韶山冲的乡亲们,毛主席亲切地和乡亲们打着招呼,并询问了乡亲们生活、教育等各方面的情况。当得知韶山的扫盲工作已经覆盖了90%的村民,毛主席满意地点头笑了。

到了傍晚,毛主席又主动邀请了当地的地下党员、大革命时期的自卫队员、烈士家属、老贫农以及公社、大队的主要干部等人在住所进行座谈,并自费设宴招待大家。

饭后,他还留下了部分老人再次交谈,并一再动员和鼓励大家实事求是讲真话。老人们反映了口粮、水稻密植、干部作风等方面的情况。他称赞说:“你们讲得好,不然我听不到这些意见,希望你们今后多提意见,多反映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任湖南第一书记周小舟

在所有客人都送走了之后,毛主席又召集王任重等人交谈工作。在谈到经济建设工作时,毛主席强调了计划工作一定要做到综合性平衡,要鼓足干劲,但也要实事求是,管理国家和管理家庭一样,要精打细算。

这天深夜,毛主席有感于这两天了解的情况,诗兴大发,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毛主席树高千丈不忘本的本色,在他的心目中,不怕牺牲、敢做敢拼的淳朴农民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