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七年的乡情

我叫张明,生在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小时候,家里虽然不富裕,但父慈母爱,兄友弟恭,日子倒也过得其乐融融。我的二叔,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总是忙前忙后,从不嫌累。

我堂弟,名叫张磊,自小聪明伶俐,深受家人喜爱。十几年前,他考上了美国的大学,毕业后留在那边工作,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对象。虽然相隔万里,但每逢家中有事,他总是通过电话、视频来表达关心,随礼也从不落下。

那年,我奶奶过世,远在异国的张磊得知消息后,立刻汇来了一笔钱,说是白事的随礼。他还特意打来了电话,声音哽咽着说:“三哥,替我多磕几个头,告诉奶奶,我很想她。”听着他的话,我的眼眶也湿润了。

几年后,张磊传来了喜讯,他要在美国结婚了。那时,村里还没有几个人出过国,更别提参加海外婚礼了。但二叔说:“咱们得表示表示,不能让磊子在那边觉得孤单。”于是,村里人你一百我五十地凑钱,买了些有中国特色的礼物,让我寄了过去。张磊收到后,特意发来视频,感谢大家的祝福,还说等以后有机会一定带媳妇回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一晃,就是十七年。这十七年里,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村里还修了水泥路,通了自来水。但二叔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他总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亲眼看到磊子成家立业。”每次听到这话,我心里都酸酸的。

去年春天,二叔的病情突然恶化,医生说他时日无多。我赶紧给张磊打了电话,告诉他二叔的病情。电话那头,张磊沉默了许久,然后说:“三哥,我马上订票回国。”

得知张磊要回来,村里人都沸腾了。大家商量着,一定要给张磊一个惊喜,让他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于是,村里人自发组织起来,有的负责打扫街道,有的负责准备饭菜,还有的负责排练节目。

那天,阳光格外明媚,村口停满了车,全村人都聚在那里,等待着张磊的到来。当那辆熟悉的黑色轿车缓缓驶入视线时,人群立刻沸腾起来,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张磊下车后,看到眼前这一幕,愣住了。他环顾四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紧紧地抱住我,哽咽着说:“三哥,我……我没想到会这么隆重。”我拍拍他的背,安慰道:“磊子,这是你应该得到的。这些年,你一直在外面打拼,没有忘记家乡,没有忘记亲人。我们都很为你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张磊被大家簇拥着进了村。村里人纷纷上前与他握手、拥抱、合影留念。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张磊的欢迎和祝福。那一刻,张磊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所有的疲惫和辛苦都烟消云散了。

在二叔的房间里,张磊跪在床头,握着二叔的手,泣不成声。二叔看着他,眼里也闪烁着泪光。他用力地挤出一个微笑,说:“磊子,你回来了……好……好……”说完这句话,二叔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张磊悲痛欲绝,但他知道,他不能让二叔走得不安心。于是,他擦干眼泪,站起来对大家说:“谢谢大家这些年的关心和照顾。我会永远记住家乡的温暖和亲情。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为家乡争光。”

葬礼过后,张磊在村里待了几天。他走遍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感受着家乡的变化和温暖。他还特意去了村里的学校,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分享了他的经历和感悟。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将来也要像他一样出国留学、为国争光。

离开那天,村里人再次聚在村口为张磊送行。大家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希望他能常回家看看。张磊也承诺说:“我一定会的!这里是我的根,是我永远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子渐行渐远,但那份浓浓的乡情却永远留在了张磊的心中。他知道,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这个村子里的一员;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有家乡这个坚强的后盾。这份情感将伴随他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成为他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