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2日,A股上证指数微涨0.02%,深证成指微涨0.12%,整体走势平淡,但低迷已久的光伏板块却迎来强势爆发,以TCL中环(002129.SZ)、晶澳科技(002459.SZ)为首的十余支光伏概念股涨停,其中东方日升(300118.SZ)、金刚光伏(300093.SZ)更是久违地以“20cm”涨停封板收盘,隆基绿能(601012.SH)、通威股份(600438.SH)、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等龙头也都迎来近期最大涨幅,多支光伏ETF也涨超6%,收回了今年以来近半的跌幅。

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释放积极信号

光伏板块普涨前,一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首先引起了市场关注。这一座谈会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组织召开,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金磊出席并讲话,除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等近10家行业龙头企业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国家开发银行等研究单位、金融机构也参与了会议。

实际上,会议于5月17日下午召开,但座谈详情是在21日收盘后才由CPIA官方微信发出的。

需要提及的是,CPIA在光伏行业内地位卓然,影响力较大。据钛媒体APP了解,该协会的前身是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支持下成立的中国光伏产业联盟,这一组织在我国光伏遭遇欧美“双反”打击、国内市场迎来高速增长期的2010年至2014年,起到了重要作用,联盟联合主席、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等人也在那几年数次向上级部门、国家领导汇报,提出成立协会的设想。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协会于2014年6月17日正式成立,是我国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协会,截至2023年,协会会员数量超过720家,会员单位业务覆盖全国95%的多晶硅、98%的硅片、94%的电池片、97%的组件和95%的逆变器。在2018年“531新政”后的光伏寒冬和2020年后的行业大扩张、大发展中,CPIA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3年以来,我国光伏装机虽然快速增长,再创历史新高,但行业竞争也不断加剧,上游价格快速下跌,制造业企业业绩高度承压,股价也一路走低,在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方面,不少企业也希望主管部门、CPIA等能推出一些举措。回到上文提及的座谈会上,会议主旨即为探讨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引导行业有序发展。会上提出了包括优化光伏制造行业管理政策对行业产能建设的指导作用、规范管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鼓励行业兼并重组、畅通市场退出机制等多项举措。其中,加强对于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恶性竞争的打击力度,保障国内光伏市场稳定增长,探索通过示范项目支持先进技术应用,转变低价中标局面等表述尤其引起了市场关注,被认为是政策、行业释放出的促进产能加速出清,尽快结束“价格战”“降价潮”的信号。

虽然光伏全链降价的趋势仍未结束,今年开始也是业内普遍认为的“大洗牌”之年,但不少企业也在近期表达了一定乐观态度。比如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688472.SH)三大组件龙头就在5月上旬参与上证科创板光伏集体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光伏组件价格目前处在低位,继续下降的空间有限,未来随着光伏行业需求的提升,供需关系有望逐步改善(新能源AB面:下游的积极与上游的焦虑);通威董事会主席刘汉元也在5月20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光伏产业目前仅是阶段性调整,未来成长空间依旧广阔,乐观情况下今年下半年情况就会转好,最悲观明年下半年市场也会变好(通威股份刘汉元:预计最晚明年下半年光伏行业将转好)。

钛媒体APP在年初参与CPIA主办的光伏行业2023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形势展望研讨会时也注意到,CPIA将行业面临困境的原因归结为地方盲目招商引资、资本及跨界企业非理性涌入、产能扩张导致恐慌性降价、“低价中标”引发“内卷”等,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也由此提出建议:一是中央层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限制地方财政或国有资金出资比例;二是地方层面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链条件招商,避免盲目招商引资;三是企业层面,制造端企业需充分认识到光伏行业“四快”特点(技术迭代快、产业增长快、成本下降快,市场变化快),对产业和技术保持敬畏,应用端企业则应制定更合理的招投标机制,加强对供应商保供保质能力的重视,避免单纯的低价中标;金融机构层面则应保持对行业的信心,同时注意金融政策的差异化。从最新座谈会情况来看,其中部分建议已得到重视。CPIA还在座谈会上提及,下一步工信部电子司会推动充分发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作用,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协会将继续通过光伏组件期货等方式探索更为合理的海内外价格形成机制,加强行业监测工作,指导行业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CPIA《2023年光伏行业发展回顾与2024年形势展望》

网传中东市场利好消息引发关注

除了政策、行业、上游产能、价格方面的预期,下游需求的消息也对光伏板块大涨起到了助推作用。今日盘中传出信息,称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力推的NEOM计划(沙特新未来城)即将启动,该国拟在绿色能源方面的投资数额高达5000亿美元,首批将建设数个世界级的光伏项目,而一直深度参与沙特新能源发展的中国企业预计将拿到其中较大的份额。

据钛媒体APP梳理,NEOM是沙特“愿景2030”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0月,萨勒曼宣布了建城计划,当时公布的投资额度就是5000亿美元,预计占地2.65万平方公里,第一阶段在2030年完工,定位为工商业新城,聚焦能源与水、生物科技、食品、先进制造业和娱乐业等九大行业,其最大特色就是完全依靠新型能源供电,这一规划也被认为是沙特由石油巨头向新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不过,近两年该项目的进展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就在今年4月,彭博社等媒体报道称NEOM因财务情况而不得不缩减建设规模,虽然沙特经济和规划大臣Faisal Al Ibrahim澄清项目规模未变,相关项目都在全力推进,但市场对其预期一度有所减弱。

此次在市场引发关注的NEOM相关信息,实际上并无太多增量,但其中的逻辑,也就是沙特等中东北非国家加速建设新能源项目将利好中国光伏企业,在业内就得到了颇多认同。钛媒体APP在今年发布的《光伏出海“进化论”》报告中提及,整个中东北非地区截至2023年底的光伏累计装机在27GW左右,预计2024年新增光伏装机12GW,预期增速超50%,到2025年,新增装机可能进一步提升到接近14GW的水平,市场发展前景可观。而且,该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光照资源,年均太阳辐射量普遍在2000千瓦时/平方米以上,沙特、阿联酋、埃及等国也制定了新能源发展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沙特此前就公布计划,到2030年光伏装机增加至58GW,而如果这一目标实现,该国可能成为全球前5的光伏大市场。也因此,这片区域成为了我国光伏企业出海的“心头好”,龙头企业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都已在中东北非地区签下了数个电站投资建设或设备供应项目,TCL中环、天合光能于2023年达成协议决定赴沙特建厂,协鑫科技(03800.HK)也在年初表示,其规划位于沙特的多晶硅项目有望于今年正式开工建设,预计颗粒硅年产能将达到12万吨,并计划在2025年左右实现投运。CPIA也曾表示,2023年以来光伏行业赴中东的考察团一波接着一波,2024年报名的更加踊跃,说明该区域对中国企业出海的吸引力不断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从盘面表现来看,HJT概念股走势更强,这缘于近期银价高涨带高了TOPCon成本,而HJT则能够通过使用银包铜、铜电镀技术降低银耗、节约成本,以此降低与TOPCon的差距,并以目前更高的价格赚取更理想的利润。

其实,市场关注到的消息也正折射出光伏行业目前的焦点话题:产能、价格、出海和技术迭代。不过,也应该看到,虽然光伏板块大涨提振了行业信心,但上游制造端从硅料到组件,价格仍未止跌,厂商经营也愈发困难,美国加强对进口光伏产品的管制,取消东南亚四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光伏关税豁免更是将令中企海外产能受到冲击。而且,从一季度业绩来看,不少龙头企业都已陷入亏损,比如亏损7.87亿元的硅料龙头通威股份、亏损9122万元的电池龙头爱旭股份(600732.SH)、亏损4.8亿元的组件龙头晶澳科技,硅片双寡头业绩更为惨淡,TCL中环一季度亏损8.8亿元,隆基绿能更是受计提减值等影响大亏23.5亿元,龙头尚且如此,中小企业生存状况更是可见一斑。上市公司若想实现股价持续增长,重回2-3年前的高点,还需通过业绩上的回勇来让市场信服。(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