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的教育、示范作用,倡导树立清廉文化之风,筑牢清廉思想防线,县法院开展“廉润法院 清风传家”之廉洁故事诵读活动,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学廉、思廉、传廉、践廉,让廉洁文化入脑润心。

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诵读者:吴秋萍

高青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

性习于俭,俭以养廉

——董必武的清廉故事

董必武,原名董贤琮,字洁畲,湖北黄安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奠基者。

1941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受此影响,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生活条件极其艰难。为了维持办事处的正常运营,董必武殚精竭虑地拨打着“小算盘”,亲自制定伙食标准,实行包干调剂。

一次,在月底伙食结算的时候,账面上有6角钱的开支平不了。为此,董必武十分自责,他对身边的同志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铺张浪费的权力。”之后,董必武执意在办事处大会上作了检查,并亲自向中央写了检讨信。周恩来同志的夫人邓颖超后来谈及此事,无不感慨地说:“那时为了6角钱,董老都作了检讨,而现在有的人浪费国家资产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都不心疼呀!”

董必武一生克勤克俭,直至晚年在办公桌上不许浪费一张纸,一把牙刷、一条毛巾都非要用到不堪再用的时候才能更换。而他在非原则问题上,却总是与人无争,工作和生活上自比老牛,说除了“吃点草料”外就别无他求。董必武酷爱书法,他经常写的就是“性习于俭,俭以养廉”八个字。这八个字不仅是他淡泊俭朴的生活写照,也是他一生清廉为政的工作写真。

青年话“清廉”

“性习于俭,俭以养廉”,我们的革命前辈董必武,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铺张浪费的权力。” 董必武一生克勤克俭,直至晚年在办公桌上都不许浪费一张纸。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大,更需要我们时刻牢记革命前辈的教诲,廉洁自律,克己奉公。

供稿:国丽娜吴秋萍编辑:张茹

初审:孙 心冉复审:张振峰终审:李山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