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战略

美国与英国在伦敦举行首届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加强新兴技术合作

据美国务院5月21日消息,美国与英国在伦敦举行首届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加强新兴技术合作。美国务院表示,本次会议是依据《大西洋宣言》双边研发合作的承诺之上,重点关注:合成生物学、量子、人工智能。美国国务院科技合作办公室主任杰森·多诺万与英国科技创新部全球研究与创新副主任乔治娜·艾尔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美国代表团包括:国家科学基金会、能源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美国国务院。英国参与讨论的机构和组织包括:科技创新部、英国研究与创新局、英国科学与创新网络。

美国网络司令部与DARPA签署“星座”计划合作协议,加速先进网络战技术应用

据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5月21日消息,继2022年联合启动“星座计划”(Constellation)后,DARPA与美国网络司令部在此前的合作基础上签署一项新协议,加速推动先进网络技术“从实验室转向网络战场”。根据协议,研发项目将由 DARPA 选择,并由猎户座联盟(由 DARPA 贡献者和 CYBERCOM 工程师组成的联合组织)执行。此外,协议还确定了该计划下的联合治理架构、职责和预算目标等。

美商务部发布人工智能安全战略愿景,公开人工智能安全机构全球合作计划

据美商务部5月21日消息,美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当日公布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AISI)的战略愿景,重点关注三个目标:推进人工智能安全科学;阐释、展示和推广人工智能安全实践;支持、协调人工智能安全机构和社区。AISI计划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实现:测试先进模型和系统,评估潜在和新出现的风险;制定评估和风险缓解指南;开展和协调技术研究。此外,美商务部和AISI还将与其他人工智能安全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全球人工智能安全科学网络,扩大国际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安全科学和治理的国际协调进入新阶段。

信息

法国Pasqal公司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合作在沙特部署量子计算机

据路透社5月20日消息,法国Pasqal公司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合作,在沙特阿拉伯部署量子计算机。Pasqal将安装、维护和运行一台20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进行部署。Pasqal公司是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领域的领导者,其创始人之一阿兰·阿佩克特(Alain Aspect)因量子力学实验为量子计算奠定了基础而获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Pasqal此前已向法国和德国出售了两台量子计算机。

美国IBM公司将开源一系列人工智能模型

据路透社5月21日消息,美国IBM公司将以开源软件的形式发布一系列人工智能模型。IBM表示,其AI开发平台Watsonx将进行多项新的更新,同时推出数据和自动化功能,并公布了最新的开源模型Granite系列,旨在使人工智能对企业而言更加开放、更具成本效益和灵活性。此外,IBM还将与沙特数据和人工智能管理局(SDAIA)展开合作,IBM将使用Watsonx平台训练SDAIA的阿拉伯语模型ALLaM。

生物

美国科研团队开发出全球首个拥有全功能血脑屏障的“迷你”大脑

据sciencedaily网5月20日消息,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科研团队开发出全球首个包含全功能血脑屏障(BBB)的人类“迷你”大脑。该团队将特定脑疾患者的干细胞培育而成的大脑类器官与血管类器官结合,形成直径略超4毫米的“BBB组合体”。该组合体可重现人脑中许多复杂的神经血管相互作用,还能反映出可能导致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基因变异和其他疾病,有望增加对多种脑部疾病的理解并改善治疗方法,如中风、脑血管疾病、脑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干细胞》期刊。

英国药监局拟议医疗器械国际认可框架

据UK官网5月21日消息,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监管局(MHRA)发布了一份国际认可医疗器械的政策草案,以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的同时减少监管机构的重复评估。该草案表示将基于设备类型、市场认证等认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盟当局、加拿大卫生部、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四个监管机构的评估认证。此外,该草案将人工智能医疗设备(AIaMD)产品排除在国际认可设备之外。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证明AF2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发现工具,已预测超16亿种化合物,成功率最高达54%

据生辉SynBio公众号5月21日消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测试AlphaFold 2预期功能的研究,发现其可有效生成蛋白质3D模型以及具有预测配体结合的能力。该团队预测了多达16亿种候选药物,成功率最高达54%。该研究表明,使用人工智能筛选数十亿种化合物并通过将文库与蛋白质结构进行匹配以寻找潜在新药时,AlphaFold 2预测的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可有效取代实验方法确定的结构。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更快、更准确地对脑肿瘤进行分类的AI工具

据人工智能与生物科技公众号5月21日消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更快、更准确地对脑肿瘤进行分类的人工智能工具DEPLOY。这是一种预测DNA甲基化并随后将脑肿瘤分为10个主要亚型的模型,其在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约4000名患者的大型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验证,准确率达95%。未来该模型还有望对其他类型的癌症进行分类。

能源

英国航天局拨款900万英镑用于加强卫星大气监测能力

据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5月21日消息,英国航天局(UKSA)宣布拨款900万英镑支持12个项目,用于加强卫星监测地球大气层状况和测量二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排放的能力。具体包括:开发太阳掩星边缘探测仪;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处理单元;开发热红外太空望远镜,用于绘制能够识别高碳排放活动、监测野火事件、改善作物灌溉的地图;开发新型甚长波红外阵列探测器;开发高光谱色度仪器等。

英国投入300万英镑研发先进空间太阳能技术

据CASEnergy 5月21日消息,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部(DESNA)宣布投入300万英镑,支持9个“空间太阳能创新竞赛”项目,旨在开发将太空中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传输回地球的技术,资助主题包括:无线电力传输;高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空间太阳能能源系统工程;空间太阳能太空任务架构可行性研究。在高聚光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开发一种聚光型光伏电池设备,通过使用耐辐射的超薄架构和保持高转换效率的聚光管理系统,实现在高辐射环境中长期运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能源产量并降低单位能源成本;开发一种用于空间太阳能的多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具有高效、轻质和柔性等特点。在空间太阳能能源系统工程方面,资助空间太阳能能源系统集成研究和空间太阳能应用管理研究等。

海洋

日本第五艘“最上”级护卫舰“矢矧”号服役

据防务新闻网5月21日消息,日本第5艘“最上”级护卫舰“矢矧”号(Yahagi)近日服役。“最上”级是海上自卫队新型多功能隐身护卫舰,舰长130米,宽16米,标准排水量3900吨,满载排水量约5500吨,最大航速超过30节。该舰配备1门Mk 45火炮、2座远程武器站、1座16单元Mk 41型垂发系统、1座“海拉姆”防空导弹系统、8枚反舰导弹、1架SH-60L直升机以及鱼雷和诱饵发射器。该舰可从直升机甲板下方滑道布放和回收无人潜航器、无人水面艇和水雷。

美国军用激光武器计划正面临现实考验

据美国动力网站5月21日消息,该网站刊文指出了美国军用激光武器项目目前正面临现实考验。其中,美国空军大肆宣传的自卫高能激光演示器(SHiELD)项目未能实现在战斗机上测试激光定向能量武器的目标。几天前,美国陆军披露,其装备激光武器的8x8 斯瑞克轻型装甲车新型号面临重大障碍。此外,今年早些时候,美国空军还宣布,不再继续执行长期计划,即在AC-130J “幽灵骑士”武装直升机上安装激光武器。这些都是美国军用激光武器项目面临严峻现实考验的最新例子。

俄罗斯开启第一阶段非战略核武器演习

据澎湃新闻5月22日消息,俄罗斯国防部公布消息称,由俄罗斯总参谋部指挥的俄罗斯非战略核武器演习第一阶段已在俄南部军区开始。据介绍,在演习第一阶段俄罗斯南部军区导弹部队人员将会演练接收“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专用弹药、装备发射车、隐蔽挺进指定阵地并准备导弹发射。参加演习的俄罗斯空天军人员为俄罗斯战机配装了载有特种弹头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相关战机将飞入指定巡逻区域进行训练。

美国洛马公司用海军发射器试射陆军防空导弹

据观察者网5月21日消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使用陆基MK70舰载垂直发射系统,发射了一枚爱国者-3“助推段增强”导弹(PAC-3 MSE),并击中了一个巡航导弹目标。洛马表示,爱国者导弹是“一种经过实战验证过的,能对抗高超音速武器的导弹”,美海军现在“在应对海上先进威胁的能力和能力方面存在差距”,此次测试表明,用海军发射器试射陆军防空导弹这种能力“是对海军现有能力的补充”。下一步,洛马公司希望美海军采购舰载“爱国者-3”导弹,并希望可以进行舰上PAC-3射击试验,但美海军目前没有提供额外资金。

航空

欧洲国防采购机构“欧洲无人机”项目通过初步设计审查

据TheDefensePost网站5月19日消息,欧洲国防采购机构联合军备合作组织(OCCAR)“欧洲无人机”(Eurodrone)项目通过初步设计审查。初步设计审查包括通过风洞测试确认“欧洲无人机”空气动力学配置,并模拟演示了系统技术性能及作战效果。据悉,“欧洲无人机”是一种中空长航时遥控飞机系统(MALE RPAS),由欧洲空客公司担任研发主承包商,由空客防务与航天西班牙公司、达索航空公司和莱昂纳多公司担任分包商。该无人机具备多功能和较强适应性等优势,将可执行国防行动、情报、监视和侦察以及目标捕获等任务。预计,该无人机拟将于20225年进行首飞测试,并拟于2028年进行首次交付。

DARPA“X-飞机”高速垂直起降概念机项目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据DefenseNews网站5月22日消息,美国波音子公司极光飞行科学公司完成DARPA“实验性垂直起降飞机”(X-plane)概念设计审查,正式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实验性垂直起降飞机”又称“X-飞机”,作为“高速和独立跑道”(SPRINT)项目的一部分,旨在研究和验证高速飞行和不依赖跑道进行起降的组合型技术。按照计划,该公司计划将使用3个嵌入式升力风扇保证“X-飞机”垂直飞行能力,并计划使用1组嵌入式发动机保证其向前飞行,以满足DARPA对“X-飞机”400-450节(合每小时750-833.4千米)的飞行速度要求。

航天

美太空系统司令部授予Starfish Space公司价值3750万美元合同,为增强军用卫星在轨机动能力提供支持

据SpaceNews网站5月20日消息,美太空系统司令部授予Starfish Space公司一份为期4年价值3750万美元的合同,用于为地球静止轨道的在轨卫星研发“水獭”(Otter)卫星服务航天器。该合同作为“战略资金增加协议”(STRATFI)项目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新型技术研发增强军用卫星在轨机动能力,为减少实际应用成本提供支持。按照计划,“水獭”航天器将通过对接推进方式为目标军用卫星提供推力或拉力,以实现目标军用卫星的在轨位置调整和转移,为延长卫星在轨寿命提供支持。

美国SpaceX公司首次利用具备直连手机能力的“星链”卫星实现视频通话功能

据thetechportal网站5月22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在X平台上宣布,首次利用具备直连手机能力的“星链”卫星实现视频通话功能。此次测试利用普通智能手机完成,通话全程未有重大中断,但视频质量有待提升,这标志“星链”直连手机技术能力的重大进步。目前,该公司已经部署了38颗具备直连手机能力的“星链”卫星,拟于2024年下半年向T-Mobile客户提供直连服务。

美国SpaceX公司获得美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将可在移动平台上使用四代“星链”终端

据msn网站5月21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获得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将可在飞机、船舶和车载设备上使用四代“星链”终端以及即将推出的迷你天线。根据SpaceX于2023年9月向FCC提交的申请信息显示,四代“星链”终端尺寸约为57x37厘米;迷你天线尺寸为29x25厘米。目前,“星链”系统正在为全球99个国家/地区超300万客户提供天基互联网服务。

美国防部和SpaceX公司合作切断俄罗斯军方使用“星链”星座网络的渠道

据SpaceNews网站5月21日消息,美国防部高级官员表示,美国防部正在与SpaceX公司协调,以确定并禁用俄罗斯军队非法获取并使用“星链”星座网络终端的渠道。此次合作旨在针对俄罗斯军队在俄乌冲突中潜在使用“星链”卫星网络的潜在行为。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表示,SpaceX公司否认向俄罗斯出售终端,并会积极配合美国国会和乌克兰政府提供相关信息。

美国SpaceX公司“星链”系统开始为印尼提供网络服务

据apnews网站5月19日消息,美国SpaceX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宣布,在印尼启动“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为该国偏远地区的数百万人提供互联网连接。印尼成为继菲律宾、马来西亚之后,第三个开通“星链”服务的东南亚国家。印尼投资协调部长潘贾伊坦表示,印尼的偏远地区需要通过“星链”提升高速互联网服务水平,尤其是帮助解决医疗、教育和海事等领域问题。

新材料

中国与瑞士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多功能钙钛矿显示器件

据科情智库5月21日消息,中国南京大学与瑞典林雪平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可见光波段光响应型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可用于制造集触控、成像、光伏等功能于一体的显示器件。研究团队基于金属卤化物CsPbI3-xBrx(溴掺杂的铯铅碘)无机钙钛矿发光材料,通过添加5-碘化戊酸铵(5-AVAI)提高其电致发光性能,同时获得良好的光响应性能,最终研制出光响应型PeLED。基于该光响应型PeLED,研究团队构建了32×32像素的显示器件,实现了三色动态显示、触控操作、指纹传感和光伏充电等功能。研究人员表示,该工作证明了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发光器件在显示应用中的独特优势,为开发超薄、多功能显示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Electronics》期刊。

先进制造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具有高准确率触觉识别能力的新型机械手

据机器人大讲堂5月21日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开发出一种新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三个手指,每根手指都装有高分辨率的GelSight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由一个摄像头和三个彩色LED组成。机械手的“皮肤”是透明的硅胶,内部集成了传感器,能够通过摄像头和LED收集物体形状的视觉信息。这种设计使得机械手仅通过一次抓握就能识别手中的物体,准确率高达85%。

日本索尼开发出新型微型手术机器人,实现超精密手术操作

据cnBeta 5月18日消息,日本索尼公司展示了其新型外科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进行超精密手术,如在玉米粒上缝合小裂口。这款机器人是同类产品中首台能够自动切换不同手术工具的设备,并且已经成功进行了动物手术测试。它主要应用于需要极其稳定双手的超显微外科手术,如在直径小于1毫米的极小血管和神经上进行手术。这种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可以消除对外科医生天生的精细协调和控制力的要求,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多应用。

由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整编

转载请注明

研究所简介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IITE)成立于1985年11月,是隶属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跟踪和分析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态势,为中央和有关部委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球技术地图”为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官方微信账号,致力于向公众传递前沿技术资讯和科技创新洞见。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小南庄20号楼A座

电话:010-82635522

微信:iite_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