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 花子健

编辑 高宇雷

5月20日,小鹏汽车宣布面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且此次AI天玑系统的推送将覆盖小鹏汽车所有在售车型,包括小鹏P7、小鹏G6/9和小鹏X9等。

AI天玑系统推送也意味着小鹏的端到端大模型正式量产上车。在智能驾驶上,小鹏汽车以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和大语言模型XBrain组成全新架构。

何小鹏认为,大模型量产上车将对智能汽车带来颠覆性变革,随着端到端技术的应用,数年内会有更强力的智能驾驶系统甚至是全无人驾驶出现。小鹏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XNGP的测试,他们的计划是2025年在中国实现类L4级智能驾驶体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鹏汽车2024年将在智能相关研发上投入35亿元,并保证每年的算力训练投入超过7亿元。为此,2024年小鹏还将新招募智能化研发和运营人才4000人。

不打折的投入,更快的升级

AI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在于通过数据投喂和训练无限度规则的AI大模型,来提高对复杂场景的理解、感知和数据决策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鹏汽车已经拥有感知、定位、规划、决策的核心算法研发能力,同时具备车端、云端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可以实现基于实际数据的算法快速迭代,并通过OTA不断给用户提供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

这与传统的自动驾驶系统不同,因为传统的方案只有感知使用了AI模型,其余模块基本都是人工输入的规则。这样的的方案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各个模块之间的信息逐级传递会造成丢失,信息差积累而影响效果;二是道路情况复杂,人工输入的规则覆盖场景有限,只能不断“打补丁”;三就是驾驶效率仍然不够高,用户很难建立起对系统的信任。

何小鹏说,传统的量产智能驾驶系统,比较稳定的化需要大约10万条各类人工输入的规则。但在功能上还是无法超越L2级,体验也不好。而一个无限接近人类司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大概等效于10亿条规则。任何一家车企都无法承受这样的工作量和成本投入。

2021年,小鹏汽车就意识到模块化、规则驱动的智能驾驶系统存在局限,就转向端到端技术。所谓端到端,就是分为数据输入端和指令输出端,中间不再分为相互独立的模块。通过完全数据驱动的模式,让AI学习人类的成熟驾驶行为,看到一种场景就做出相应对策,自主且高效解决行泊场景中新出现的各类长尾问题,具备更快的迭代效率,有效降低开城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鹏的端到端大模型由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和大语言模型XBrain三个部分组成。感知、策略和规控统一在相同的Transformer架构下,一体化程度逐步提升。

深度视觉感知神经网络XNet整合了动态、静态和纯视觉2K占用网络,赋予了系统如同裸眼3D的视觉能力。其中,2K纯视觉占用网络,用超过200万个网格对现实世界中的可通行空间进行3D高真实度还原,清晰识别静态障碍物的细节,将系统感知范围提升2倍,感知面积可达1.8个足球场大小,能精准识别超过50个目标物.

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划大模型XPlanner就像人类的小脑,利用海量数据进行持续性训练,帮助驾驶策略不断向拟人进化。小鹏汽车的测试数据显示,在XPlanner的支持下,车辆的前后顿挫减少50%、违停卡死减少40%、安全接管减少60%。

AI大语言模型XBrain提升了系统的处理复杂甚至未知场景的泛化处理能力和对真实物理世界的宏观逻辑的推理能力,自动驾驶系统因此能够认识待转区、潮汐车道、特殊车道、路牌文字,以及各种令行禁止、快慢缓急的行为指令。

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后,小鹏汽车计划在2024年第三季度可实现智能驾驶“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包括园区、小区内非标准、无地图信息的路;2025年,就可以实现城区智驾比肩高速智驾体验,何小鹏对此的定义标准是“1000公里接管一次”。

背后的支撑是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研发上的持续投入。2024年小鹏汽车计划研发投入超过70亿元,其中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相关的研发投入就将近50%,其中,小鹏汽车每年至少有7亿元投入在算力训练上,且往后只增不减。

“小鹏汽车端到端大模型能够做到2天迭代一次,在未来18个月内智驾能力提升30倍(以接管率为指标)”,何小鹏说。这种“日行千里”的迭代速度也是端到端技术的优势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产品上,小鹏汽车的AI代驾已经实现了“通勤路线0接管0降级”,用户可以最多可存储10条记忆路线,每条路线最长100km;泊车场景也新增了免遥控离车泊入和迎宾出库功能;车机系统和语音助手也在端到端技术支持下逐步升级。

销量和技术的“长期主义”

自特斯拉宣布FSD V12采用端到端大模型后,国内的新能源整车和智能驾驶供应商也拥抱端到端大模型。真正有技术积累,产品形态初步形成并开放给用户的,小鹏汽车是全球第二家,国内第一家。

“如果说前10年是汽车的新能源化,那么现在开始的往后10年就是汽车智能化的比拼。”何小鹏说,而他还反复提及的一点是,这次OTA体现出的技术能力和储备,是小鹏应对未来10年的竞争的关键。

外界认为小鹏汽车更应该着眼于当下对销量的竞争。今年前三个月,小鹏汽车总共交付了2.18万辆车,4月的交付量为9393辆。

但何小鹏对当前的销量并不感到紧张,尽管小鹏正在内部通过对销售体系的变革提升销量水平。何小鹏更看重的是这些变革同时带来的销售能力提升,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去这几年各大品牌的销量有起伏,现在同样如此;现在短期的销量上升不代表销售能力的提升,我们还是要重点投入在有长期价值的技术、产品和能力提升上。”

他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会上再一次强调了这一点,小鹏汽车的变革不仅着眼于销量增长,而且追求高质量、高效率,全面提升公司竞争力,从而在长跑中获取更大的规模和利润。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小鹏汽车将开启在三年内推出多款全新造型产品的周期。MONA产品系列的首款A级纯电轿车将会在今年6月亮相,并且在三季度正式上市跟规模交付。在明后年,小鹏汽车还将在A级车的平台上推出多款产品,并将XNGP能力输入这个价位段的车型上,在这个销量最大的价位段普及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四季度,小鹏汽车还将交付一款小鹏汽车品牌的全新B级纯电轿车车型。这款新车是基于小鹏最新的技术,达成25%规模降本的首发车型。“这款B级新车型加上MONA车型贡献的增量,我们因此有信心在今年的四季度会实现月交付量同比有大幅度增长。”何小鹏说。

小鹏的计划是利用今年下半年的B级轿车把AI司机的服务推送给更多的用户,加速高等级

智驾的普及,快速扩大XNGP车队规模,再用海量数据反哺AI大模型的快速迭代。

在过去的2024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的总收入65.5亿元,同比增长62.3%。第一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2.9%,同比提升11.2个百分点,环比提升6.7个百分点。

尽管认为第二季度存在巨大挑战,但小鹏汽车的预期总交付量将介于2.9万辆至3.2万辆,同比增长25.0%至37.9%,环比增幅至少33%。预期总营收将介于75亿元至83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8.1%至63.9%。

何小鹏说:“今年下半年能够看到更多变革的成果落地,特别是从10月开始,小鹏汽车有信心在销量、利润率、现金流和AI智能驾驶上取得巨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