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下映上网”风波渐渐尘埃落定。

随着电影网播,不少公平公正的评论开始出现,《火锅》的口碑,相较于院线期间,也有了巨大提升。

回头再看整个事件,仿佛就像一场关于舆论的游戏,深陷游戏的,有观众,艺人,粉丝,演员,当然也有《火锅》的导演——丁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不得不承认,《火锅》是一部特殊的电影

这些年,国内院线基本被两类电影占据,一类是各种各样的翻拍片,比如春节档的《热辣滚烫》,都是找到一个成熟的本子,再加工做出来的。

另一类则是主旋律,如《第二十条》等,基本属于这个范畴,十分安全。

其他原创作品少之又少,在原创的基础上,能做出创新性的电影作品,就更加凤毛麟角了。

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火锅》属实是一部很有新意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演丁晟敢于挑战自己,打破常规,不按照行业的套路出牌,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大胆选择了单一场景叙事的题材,更是尝试将剧本杀电影做出新意,这对整个电影市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

02、《火锅》里那令人动容的传统文化之魂

《火锅》不仅融入了很多原创的笑料,有着紧密的细节铺陈和逻辑设置,在传统文化的呈现方面,也可圈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对川剧变脸及角色的运用,能看到,《火锅》中时迁、关公和包拯等川剧形象,在片中都起着草蛇灰线的叙事功用,非常巧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呈现在大银幕上尤为难能可贵。

这样的电影,本应获得观众和市场的认可,毕竟电影市场之前有不少以小博大的先例,都是此类原创剧本的电影作品。

但是,众所周知,《火锅》上映前后,发生了不少超出各方预期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火锅》导演丁晟频频遭“网爆”

原本电影进行全国点映的时候,口碑很不错,演员们也十分卖力。

可就在上映前,主演杨幂身上发生了不少具有争议的事,虽然这些事情后来都证明,是有媒体恶意剪辑炒作。

但因为艺人,观众开始将矛头对准电影,这些口碑的发酵,严重影响了《火锅》前期的舆论风向,一些本来想去影院看电影的观众,也因此打消了看片的念头。

电影的口碑受到影响,着急的第一个人,自然是导演,因为导演全程对电影的质量负责。

所以,丁晟导演在电影上映之初,心中肯定五味杂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演的时候,丁晟导演就跟观众谈起过很多关于自己曾经情怀的东西,以及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对电影的内心感受等。

不否认,丁晟导演的作品和性格,有一种老派导演的风骨在里面,但就是因为有些人抱有不同意见,就攻击他的言论,给他贴上了“爹味”的标签,强行扣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还没完,在北京电影学院的路演中,丁晟和自己的老师谢飞关于电影进行交流。

谢飞老师对电影提出了一些意见,而丁晟则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师徒二人在现场展开了讨论,且都是关于电影本身的,是十分良性的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事后,在传出的舆论中,丁晟却被人挂出来,断章取义地进行嘲讽。

搞得事后,丁晟和谢飞都不得不双双发文,对当时仅限于学术范围内的讨论做澄清。

虽然看过完整交流的观众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这波舆论依旧影响了丁晟及电影的口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火锅》和丁晟的争议,并没有就此停止。就连丁晟在直播时对着画面发呆的样子,也被网友解读成“落泪”和“卖惨营销”。

作为一部电影的导演,看着自己作品遭遇种种非人力所能控制的不公,就像父母看到儿女受委屈一样心痛,有感而发是正常的,但这些事,都被有心人拿来做文章,导致导演和电影的口碑急转直下。

我们都知道,丁晟是老派导演,也是直给风格,有什么说什么,可以说十分真性情,他的电影风格就跟他这个人一样,很少有弯弯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他最初的《硬汉》系列,到《警察故事2013》以及《解救吾先生》,都是硬汉直男风电影。

从电影的风格看导演的性情,也知道他并非有那么多“言外之意”,所以对丁晟的种种攻击和嘲讽,真是有些过度解读了。

当然,作为电影创作者,或许就应该在幕后和观众保持距离,如果说丁晟有什么错,或许就是错在他太想跟观众交流,但表达太多就更容易被人曲解用心,而电影也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一些神秘感。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这一点在近期丁晟导演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总之,《火锅》有些优点十分亮眼,而get到这一点的国内外观众也确实受用。

只希望导演丁晟也能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下次能为观众带来更好的作品,真不希望中国电影因此失去这员大将。

至于那些因为一时爽快而集体攻击电影的人,只能说,《火锅》不会是他们攻击的最后一个目标,未来也一定还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到时候会如何,是否会后悔,就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