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5日至19日,各地游客和各族群众齐聚绥宁县共同欢庆绥宁苗族四月八姑娘节,一起共享苗族文化的盛宴。作为国家级非遗品牌,此次四月八姑娘节以“最美姑娘,非遗盛宴”为主题,包括非物质遗产展示、农产品展销会、传统婚俗体验、文旅项目签约等系列活动。

近年来,邵阳市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文旅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以深挖民族文化、举办文旅品牌活动等带动人气,做足文旅经济这篇大文章,全力推动我市文旅产业和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节会为媒,走出农文旅融合“共富路”

近年来,邵阳市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文化与旅游、农业、体育等产业跨界融合,精心打造了城步六月六山歌节、绥宁四八姑娘节、新宁县脐橙文化旅游节、贺绿汀音乐节、邵阳旅游发展大会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节会活动。通过节会活动,把当地特色文化品牌和文旅资源推广出去,不断提升邵阳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来、留下来、还想来。同时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极大地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申兴刚 摄)

文化和旅游相伴共生,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至今已成功举办25届,成为湖南省四大民俗节庆品牌之一,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借力六月六山歌节,城步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以特色活动带动旅游升温,提升了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3年,城步以“六月六山歌节”为媒介,打造了湖南(南山)高山农业博览会、“乐享生活·畅游苗乡”湘桂风情精品旅游推介会等五大主体活动,致力打造“农文旅经”融合发展的“城步样板”。在六月六山歌节的撬动下,2023年,城步接待游客355.2246万人次,同比增长36.64%,旅游综合收入34.7147亿元,同比增长26.5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安隆回 云上花瑶”第二届邵阳旅游发展大会(申兴刚 摄)

在新宁、隆回成功举办的首届、第二届邵阳旅游发展大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爆点,赋能经济发展的效果显而易见。在首届邵阳旅游发展大会上,八角寨旅游观光索道项目等20个文旅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128.8亿元。第二届邵阳旅游发展大会上,隆回雪峰山山地度假旅游区项目等20个重点文旅投资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40.11亿元。这些项目的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

发展非遗经济,激发消费新动能

非遗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纽带,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邵阳有着2500多年历史,非遗资源灿若星河。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6项、省级非遗项目53项、市级非遗项目88项。

如何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我市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通过举办非遗集市、非遗夜市、非遗展示展演、非遗进校园活动等多种方式,结合元宵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我市举办的2023年全国举重冠军赛等时间节点,展示非遗魅力,打造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激发文旅经济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糖画展位前,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购买(申兴刚 摄)

今年2月23日至24日,“湘当有味在邵阳·欢欢喜喜过大年”2024年邵阳市元宵非遗集市在市区举行。活动现场,有激昂热烈的龙狮演舞,有精彩绝伦的祁剧、花鼓戏专场展演,有独具特色的《老鼠娶亲》沉浸式演出,同时也汇集了宝庆竹刻、滩头木版年画、蓝印花布、根雕、油布伞、武冈米花、绿豆粑粑等众多非遗项目。游客们穿梭于各展区前,或欣赏、或体验、或购买。“两天卖了近两万个豆沙粑粑,销售额近4万元!”对于这个“业绩”,王氏豆沙粑粑传承人周博十分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彩绝伦的城步吊龙表演(申兴刚 摄)

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以建设非遗工坊示范点为抓手,携手非遗传承人通过短视频、直播电商平台,以“新”消费带动“老”手艺,让非遗传承人“富起来”、非遗传承“活起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的队伍,实现非遗资源与旅游产品的有效对接,促进文旅产业、非遗经济发展,也是我市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2012年,返乡创业的杨彩虹在邵阳县工业园区成立湖南蓝印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遗项目邵阳蓝印花布。2013年底,她劝说女儿罗沙沙放弃在深圳优厚的工作待遇,回到家乡,两人携手致力于邵阳蓝印花布保护传承。她们对产品进行创新,使产品由传统的床上四件套,扩展到绣扇、围巾、手包、抱枕、鞋子、花伞等上百种系列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印花布制作场景 供图/邵阳市非遗保护传承研究所

全新的产品,打开了市场。蓝印花布系列产品走进了德国、美国等多个欧美国家,长沙、张家界、韶山、凤凰、崀山、大理等40个城市或景区,设有邵阳蓝印花布产品展馆及销售点,年销售收入接近1亿元。

除了湖南蓝印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我市还有金福元武冈卤菜非遗工坊、城步苗族自治县苗绣文化开发有限公司、隆回县滩头镇星琳纸文化有限公司、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等众多非遗工坊。一个个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不仅盘活了当地的文化资源,同时也帮助了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增收致富。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动“非遗+旅游”创新性融合发展,衍生了不少新业态,促进“老树”发“新芽”,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瑶呜哇山歌参加《非遗里的中国》新春年度盛典 供图/邵阳市非遗

2024年春节,花瑶呜哇山歌参加《非遗里的中国》新春年度盛典 供图/邵阳市非遗保护传承研究所

自花瑶挑花、滩头木版年画被列为全省首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后,隆回县聚力研发“画语滩头”“花飞花瑶”等系列文创产品,已成为知名品牌,近五年带动近10000人就业,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以“花瑶呜哇山歌”“花瑶山歌”等为基础打造的“湖南非遗音乐会”已经连续举办了5届,吸引了省内39个县市区的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参与。目前,隆回县已建成以非遗为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区4个,其中AAAA景区一个,AAA景区3个。

打好“文化牌”,为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上“邵阳红” 难忘“邵阳红”专场晚会上,歌手深情演唱歌曲《百里脐橙连崀山》 (申兴刚 摄)

近年来,“邵阳红”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和邵阳学院共同创作了《崀山脐橙香》《百里脐橙连崀山》《天下邵阳红》《猪血丸子香》等一批脍炙人口的“邵阳红”歌曲,以文艺作品为经济赋能的方式,助力“邵阳红”品牌影响力提升。

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魅力。近年来,祁剧《目连救母》、邵阳花鼓戏《儿大女大》等经典剧目走出邵阳,走向全国各地,向全国观众展示了邵阳文化的丰富内涵、强大软实力和独特吸引力。在文化旅游魅力加持下,通过邵商大会、东盟博览会等平台,不断扩大邵阳“朋友圈”,推动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签约落地邵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邵阳市招商引资暨湘商回归校友回邵大会 (申兴刚 摄)

今年是魏源诞辰230周年,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感念先贤,激励来者,我市打出魏源这张“文化牌”,组织开展纪念魏源诞辰230周年系列活动,包括“翰默情深”纪念魏源诞辰230周年邵阳书法晋京展、邵阳市招商引资暨湘商回归校友回邵大会、“魏源故里·早安隆回·云上花瑶”文旅考察等。

系列活动地点从北京、邵阳到隆回,从文化、旅游到经济,从扩大对外影响到凝聚本土力量,内容丰富,各出其彩,影响巨大且深远。活动在推介宣传我市经济文化旅游各方面成就、展示邵阳地域文化风采的同时,也促成了一批项目集中签约和系列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

江苏是魏源的施政地,他先后任东台知县、兴化知县、高邮知州。因为魏源,魏源出生地隆回与东台、兴化、高邮穿越时空200年,跨越山河数千里,携手文旅合作、友好交流、经济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集中签约 (申兴刚 摄)

4月23日,在邵阳市招商引资暨湘商回归校友回邵大会上,新邵激光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链基地项目等12个湘商回归重大产业项目和3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38.15亿元;隆回县与江苏省高邮市签订文化旅游友好合作战略协议,与江苏省兴化市、东台市缔结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友好城市战略合作协议,隆回县将与东台市、兴化市强化魏源思想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互访交流机制,合作研究魏源思想,扩大商贸往来合作,加强人才和教育交流,拓展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根据文化旅游友好合作战略协议,高邮市文广旅局、文旅集团与隆回县文旅部门实现共享资源、共聚发展的合作模式,共同包装、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和团队旅游产品,支持两地旅行社发展,实现游客互送。通过共同开发两地旅游一卡通,实现一卡畅玩的区域旅游合作新模式,以文旅融合铺就“诗与远方”之路。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啊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