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眉头紧锁,并未严厉反对其他声音,他只是干巴地抽着香烟,一根接着一根,没有回应。可是目光从始至终都锁向在场一位干部身上,那人身材魁梧,一身军服朴素贴身,整个人不怒自威,不少人发表意见时,眼神也偶尔瞥向他。奇怪的是,会议进行了半天,他始终沉默不发,像是等待什么指示一样。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大榆洞。

杨凤安参谋惊慌失措冲进帐篷,大喊:“快跑,有敌机!”

司令部里的其他战士立刻作出防空逃生的准备,训练有素进行撤离。

此时,杨凤安又对两名战士恨恨道:“别管文件了,什么时候了!”边说边注意上空的敌情。

杨凤安往上一瞄,只见敌机几番盘旋后,直直停在指挥部上空,投下了炸弹.....

等滚滚的浓烟散去,战士回头整理爆炸现场时,指挥部已然一片废墟,焚烧殆尽的桌子底下,赫然有两具烧得面目全非的残骸。经过详细核实后,牺牲的同志,其中一人确认为毛岸英!

彭德怀难以下笔

1950年11月25日,是彭德怀最低落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彭德怀

整个司令部安静得可怕,唯独彭德怀背负双手,在窗口左右踱步,连连叹气,悔恨、内疚的情绪充满大脑。

一旁的警卫员,端着刚做好的炒面,手端麻了,都不敢递上前去。

彭德怀在做什么呢?

其实他在写一封电报,内容不过一百多个字。半个小时过去,除了开头的问候尊称,底下全是空白。

他一生写过无数作战电报,打过的漂亮仗数不胜数,可跟在他身边多年的警卫员,也没看过他这副模样。

他修了又改,改了又重写,花费一个小时,这份电报才发往中央军委。

平日里那个气吞山河,所向披靡的彭总司令,为何如此紧张,难以下笔?这份绝密电报,直到70年后才首次公之于众,看完想哭。

那么,电报中究竟说了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彭德怀绝密电报

绝密电报

2020年,中央公开了一封尘封多年,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的绝密电报,内容如下: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电报署名志司,即(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人民才知晓,这份电报是彭德怀发给中央军委的。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从电报的内容不难看出彭德怀语气中透露出的自责情绪。难以想象他抱着多么大的勇气决心,才能将如此残酷的事实写在纸上,发给毛岸英的父亲毛泽东。

那这份电报发往北京后,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毛泽东作出了怎样的反应?毛岸英又是如何牺牲的呢?

故事就得从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