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山西省人工防冰雹工作现场会在运城市临猗县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2024年全省人工防冰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山西省委副书记张春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山西省副省长杨勤荣主持会议。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致辞。山西省委副秘书长王成禹、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京民出席会议。山西省气象局局长胡博对全省气象部门人工防冰雹工作作了安排。

会议强调,农业生产最大的风险就是灾害风险,做好人工防冰雹工作,是农业稳产丰收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的理念,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和山西省运城等地的经验做法,坚定信心决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未雨绸缪做好人工防冰雹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冰雹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要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密切关注强对流天气变化,及时精准发布信息,为适时落实防冰雹措施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要健全组织指挥体系,配齐作业人员,强化要素保障支撑,确保科学、精准、高效开展防冰雹作业。

要加强人工防冰雹作业站点建设,有效增加固定和移动设施装备,切实提升防冰雹作业能力。

要加大区域联防力度,加大与冰雹影响路径上游省份及市县之间的协调联动,不断增强工作实效。

要强化底线思维,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加强作业装备安全管理,坚决守牢安全作业底线红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山西省人工防冰雹工作现场会在运城召开

近年来,山西省气象局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工防冰雹工作有序推进,省市县三级形成政府领导、部门主管、统一指挥、协同作业的工作体系。“十四五”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在冰雹多发易发带和重点区域建设人工防冰雹标准化作业点162个,布设高炮169门,年人工防冰雹保护面积稳定在2万平方公里,临猗、隰县、吉县、太谷等经济林果大县年均防冰雹作业50余次,对红枣、核桃、苹果、玉露香梨等干鲜果稳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做好人工防冰雹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目前,全省气象部门正按照省委“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要求,着眼全省粮食生产和“特”“优”农业发展,大力提升人工防冰雹作业能力和服务效益。

根据会议安排,胡博对全省气象部门人工防冰雹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发挥好人工影响天气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各级气象部门加强与各地、各部门、各区域以及军地的沟通协调和通力合作,建立健全冰雹灾害联防机制和跨区域防灾减灾指挥协调机制,实现人工防冰雹作业信息互通、装备共用、成果共享。

落实好人工防冰雹物资、人员、指挥和区域联防工作措施。

物资方面,在林果种植区、农作物主产区以及冰雹路径上游地区,加快布设标准化作业点;完善37mm高炮、火箭发射系统等作业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改造和列装;足额、足量配备作业弹药。

人员方面,尽快完成专业化作业队伍建设和补充,解决作业人员缺口问题;加快组织作业人员技能培训,确保作业安全、精准、高效。

指挥方面,加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应用,细化冰雹天气范围和时段,制定地面防冰雹作业区划,形成统一指挥、协同调度、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工作体系。

区域联防方面,省际层面,加强与陕西、内蒙古等上游省份合作,建立联合防冰雹作业机制,在上游作业点提前作业、早期催化,有效抑制冰雹云快速发展。

省内层面,针对大同盆地、太原盆地、临运盆地以及沿黄区域重点保护区,建立大同、吕梁、晋中、临汾、运城人工防冰雹区域指挥中心,强化区域联防联控,确保全省人工防冰雹工作顺利开展。

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及29个重点作业县有关负责同志共150人参加会议。运城市、大同市、晋中市、临汾市作了交流发言。会前,与会人员观看了人工防冰雹工作宣传片,实地观摩了临猗县郇阳果园、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及人工防冰雹指挥中心。

(来源:山西气象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