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

通讯员 隗薇 吴诗雨

翩翩起舞的飘漆画扇、描龙绣凤的汉绣、栩栩如生的剪纸、矫若惊龙的书法……5月20日上午,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寻美华夏”非遗文化节活动在该校拉开帷幕,来往师生络绎不绝,活动现场气氛火爆。

上午11点,非遗传承人和志愿者在综合楼一楼大厅内进行摊位展览,引导师生来宾体验非遗文化节开放性实验活动。好奇的师生穿梭于各个小摊,观看师生志愿者演示各项非遗制作流程。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小摊上提前备好的制作材料很快便被用尽。拿到材料包的学生或蹲着、或站着,或靠着……神情认真专注,跟随着志愿者们的制作步骤,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重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湖北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沈松柏、汉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燕进校展演。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折一转、刀起刀落,两只活灵活现的小龙虾便出现在了沈松柏老师手中,围观者无不啧啧称奇。薄薄的纸片在沈松柏老师的手下,翻飞流转,似红蝶飞舞,令人眼花缭乱,在场观众纷纷发出惊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谈到汉绣特色时,王燕老师通过“重色重彩、分层破色、富丽堂皇、对比强烈”十六字对其进行概括。“正是因为这些特色使得汉绣在众多的刺绣工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汉绣魅力,王燕还现场展示了汉绣制作过程,并详细讲解了传统图案的寓意以及针法技巧。“汉绣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她向学子们着重强调了年轻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倡导学生将传统非遗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以及东西方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既有时代价值又不失文化内涵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有助于将非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推动其传承与发展。同时,开放性实验活动也提供了一个互动与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够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非遗传承背后的故事与智慧。”活动主要指导老师许莉表示,通过直观、生动地非遗文化展演,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不仅是对非遗传承人的致敬,更是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更深入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参加完剪纸和书法展演活动后,该校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学生胡政感慨颇深:“非遗传承工作需要极大的信念和耐心,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传承是对非遗文化最好的保护。”

据悉,此次活动由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教务部、人力资源部、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湖北艺术学名师工作室、华夏非遗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感召非遗传承过程中的青年力量,推动非遗文化的不断传承与持续发展,使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活动前一天,学校还特邀了湖北美术学院张昕教授进校开展专题讲座,就“新质生产力的拓展——造型非遗的衍生设计”这一主题,为师生拓展非遗相关知识。

(通讯员李昊璇、童思晨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