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中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政治家、诗人,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因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3岁。

毛主席逝世后,四人小组就好似脱了缰的野马一般,开始在中央肆意妄为,王洪文甚至已经着手从沈阳“绕开”军区司令李德生调兵“拱卫中央”,理由是非常时期要有非常手段。

王洪文甚至还让手底下的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全国各级单位,今后所有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先通过他这里的“中央办公厅盟约室”,又称“王办”之后,再向上递交给中共中央。

眼见四人小组的行为日益猖獗,华国锋与叶剑英元帅当机立断,决定在10月6日这一天于怀仁堂“突袭”四人小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剑英(左)、华国锋(右)

抓捕行动开始前,吴德看着事先拟好的一份名单皱眉道:“华主席,我看这名单上是不是还漏了一个人。”

那么名单上漏掉的这个人究竟是谁?他对这次抓捕行动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跳梁小丑

唯有千帆过尽后,才知道谁心系国家安危,谁是擎天栋梁之才,谁是狡诈取巧之辈。

1976年10月6日,距离毛主席逝世已经过了将近一个月,在此期间,四人小组的所作所为愈发出格,几乎已经将“司马昭之心”五个大字写在脸上了。

毛主席逝世后,王洪文则更是肆无忌惮,他首先将全国政令卡在了自己这里,要求全国地方所有的大小事务都要首先经过他的“王办”,之后再传达给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洪文

这就相当于在地方和中央之间设了一道卡,王洪文横在中间,如同我国古代有不臣之心的宰相,直接垄断了全国政令的上达下至,一旦王洪文成功,就取得了实际意义上的政令合法化,谋国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可即便如此,王洪文依然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而是敏锐的意识到自己现在仍然缺少实际意义上的“话语权”。也就是所谓毛主席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理论,即“枪杆子里出政权”。

熟读毛主席思想与著作的王洪文自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四人小组手上的军事力量较为薄弱,一旦局势有变,舆论方向稍显不利,或是战端开启,他们在面对华国锋时将立即陷入不利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剑英

毕竟,中央还有叶剑英元帅、汪东兴、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遵从毛主席的遗命,辅助华国锋稳定局势。尤其是叶剑英元帅,不仅自身功勋卓著,位列十大元帅之一,还长期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在军队内的威望巨大,尤其是在这一特殊时期更显突出。

除此之外,汪东兴也长期负责公安部与军委的工作,亦是华国锋的一大臂助。有这些人围绕华国锋进行决策,四人小组只觉寝食难安,尤其是将自己造势为国家主席,将张春桥造势成国家总理的王洪文。

于是王洪文意图绕开北京军区司令陈锡联,将电话打到了沈阳军区处。

虽然沈阳军区司令李德生也不会听从王洪文的命令,但王洪文联系的则是军区政委毛远新和副司令员孙玉国。有了政委和副司令员的首肯,沈阳军区的确后来调出了几辆装甲车赴京,不过也仅此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玉国

这件事情被叶剑英元帅知道后,立即引得他大发雷霆:“好好好,真厉害啊。去查清楚,看看是谁下的命令!装甲车都开到北京城外了,好大的胆子!”

很快,事情的原委就被叶剑英元帅查出,他一个电话把孙玉国骂醒,就让这次突如其来的危机很轻易的就被解除了。

之后,叶剑英也意识到,王洪文等人已经开始进行密谋夺取国家最高权力的斗争了,局势已经迫在眉睫,于是他赶忙联系华国锋,让他早作准备。

没想到,他刚有此想法,华国锋的电话就先一步打了过来,原来是“王办”的事情通过一些渠道传到了华国锋的耳朵里,纵然他政治嗅觉比起毛主席差上许多,此时也应该明白王洪文等人已经按捺不住他们的狼子野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

百密一疏

按照预定计划,当天要抓捕人员的名单早已确定,但就在抓捕行动开始前,吴德却向华国锋提出了一个“漏网之鱼”。

华国锋与叶剑英元帅互通电话后,将所有已知的消息简短的进行了交流之后,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必须要立即采取行动,先稳定地方,再封锁中央的消息,最终将四人小组的成员一举捉拿归案。

但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也为了避免王洪文的耳目监视他们,诸位领导人决定找个较为隐秘的地方商量事宜,并且华国锋最好不要亲自露面。

于是李先念就作为华国锋的代表前来面见叶剑英元帅,想仔细的听取一下老帅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先念

“叶帅,依您来看,现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

叶剑英元帅目光坚定,话语铿锵有力:“先擒住四人小组,再扫清残余势力。”

看到叶剑英元帅的态度,李先念也暗暗松了口气,如今的北京城,叶剑英元帅的意见至关重要,他如果偏向哪一方,都将是决定性的一次加注。

好在叶剑英元帅没有辜负毛主席生前的嘱托,他作为毛主席的“顾命大臣”,非常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将当时风雨飘摇的中国在短时间内,从主席归天的一派乱象中稳定了下来。

1976年9月26日,华国锋与李先念、吴德等人在怀仁堂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中,几人整合了一下四人小组近期的动向与之后的打算,一致认为应该对四人小组的主要成员进行隔离审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知晓他们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较为严谨的对他们的罪责进行判定,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有罪之人。

更何况此前,华国锋还与北京军区司令陈锡联、中央军委常委苏振华达成了共识,也算是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此时的四人小组已经如同瓮中之鳖一般,难以脱逃。

会议的最后,众人一致决定在国庆假期期间,将事情盖棺定论,计划初步定于10月6日,华国锋吩咐待定,计划有条不紊的推行准备着。

可到了10月2日,吴德却拿着一份抓捕人员的名单急匆匆的找到了华国锋,华国锋看到了吴德手上的东西不禁奇怪的问道:“吴德同志,名单不是咱们之前就反复确认过了吗?还有什么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德

“华主席,这是我工作上的疏忽,我们的名单里漏算了一个人。”

“漏了谁?”

“张春桥的弟弟,张秋桥。他是《解放军报》的副总编辑,如果不将他也控制起来,我担心他会散布一些不利于我们的舆论,给我们的行动造成阻碍。”

华国锋沉吟半晌,这个张秋桥他也知道,但是经过调查他并没有参与哥哥张春桥的行动,也没有什么不利于党和国家的履历,实在是没有理由抓他。但此次行动干系重大,华国锋不得不谨慎对待,吴德说得对,放着张秋桥不管实在是一个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秋桥

“你说的话也有道理,那就将张秋桥一并抓捕吧,但是态度要好一些。”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华国锋,正式下达了对四人小组及其党羽的抓捕命令,先是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由,迫使四人小组不得不前往中南海怀仁堂参与会议,实则联同叶剑英元帅、李先念、汪东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现场宣读其罪状,并将其逮捕。

到此,四人小组的主犯张春桥、王洪文、江青、姚文元均被逮捕,新中国自建国以来最为深重的一场浩劫终于落下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浪淘金

浩劫过后,四人小组落网已成定局,后来唯一没有受到波及的便是张秋桥。

到这里,四人小组及其党羽悉数均被逮捕,主犯们被一一定罪,均给予了基本的人权待遇,主犯们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现在我们要来聊聊在这次行动前提出了关键性建议的吴德,以及张春桥的弟弟张秋桥。

吴德1913年2月出生于河北丰润,19岁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参加了革命,次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32年到1937年这段时间,吴德一直在工人工会、铁路工会、市委等职位上辗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让他更好的接触到了那个年代的中国现状与人民生计。

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出任中共河北省委与冀热察区党委组织部部长,1940年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思想上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更加坚定了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念。

全面内战爆发后,吴德继续在晋察冀地区进行文职工作,但也分管自己以前的铁路相关工作,后来还出任过冀东军区政委与唐山市委书记。从这些履历可以看出,吴德此时已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内部一位十分有能力的干部了。

不出所料,建国之后,吴德在平原、天津、华北局辗转,五年后当上了吉林省委第一书记,期间还兼任吉林军区政委、天津大学校长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

之后又过了10年,此时已经是1966年,吴德调任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北京市代市长,开始进入中央的决策层,并在1972年到1975年担任了至关重要的北京军区政委一职,这也是为什么华国锋在制定计划时对于吴德十分看重的原因。

而张春桥的弟弟张秋桥,在被抓捕时显得十分冷静,因为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做错事情,不仅没有抱怨,还积极的配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调查,还顺带告知了调查人员一些有关于兄长张春桥的细节,使得调查工作十分顺利,甚至被算作了立功表现。

张秋桥最后也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继续工作,直到1984年才退休,安度了自己的晚年,并于2010年11月逝世。

张秋桥同志在浩劫期间,没有跟随兄长张春桥的脚步行祸国之事,还在事出之后配合调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都是有功之臣,但在当时那种历史条件下,能坚守自己的初心而不随波逐流,实在是难能可贵,值得后人学习。

看完这段有关1976年怀仁堂抓捕行动前,吴德提醒华国锋:名单上漏了一个人的往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