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遥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个觉悟期,但觉悟的早晚,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天道》这部剧,改编自作家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被称为觉醒开悟之作,是无数人眼中的“商场圣经”。

剧中女主扮演者左小青曾提到,她有个朋友,看了四十多遍原著,还有一位朋友因读引书重塑认知,然后致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时隔多年,依旧深入人心。

剧中将人的认知,大致分了九层。

不同认知层次的人,有不同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 认知第一层:暗黑区,王明阳。

王明阳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到圣人“王阳明”,一听名字就不凡。

他曾亲自策划指挥过12起恶性大案,江湖人称“冷面诸葛”。

他是黑恶势力集团的二把手,精通法律和社会学,把盗版走私、杀人越货,当作是自己的“生存艺术”。

被逮捕入狱后,面对刑警审问,他直接说:“我不和你这种没有修养的人讲话。”

后来,芮小丹被派来和他谈话。

王明阳说:“我说不说都是杀头,杀一次头与杀十次头没有分别。但是,我能从你们的无奈中获得不出卖他人的道义感。”

他所理解的“强者逻辑”,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合乎逻辑的自信。

然而芮小丹却犀利指出,没有能力去与真正的强者公平竞争,只能从别人手中去破格获取,本质上是“懦弱的生存哲学”,是“强盗的逻辑”。

而他不出卖同伙的“正义感”,也不过是虚伪的道德。

看似逻辑自洽,本质上也是对自己的不自知。

芮小丹瓦解了他最后的孤傲,他内心最敏感的部分被攻破,这才选择认罪伏法。

正如芮小丹所说:“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

王明阳智商过人,但认识属性暗黑。

他陷入了偏执当中,将聪明用错了地方,注定没有好下场。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歪门邪道,终究是旁门左道。

在错误的道路上,一个人越聪明、越固执,离深渊越近,离大道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 认知第二层:腹黑区,刘冰。

丁元英刚到古城时,手里拮据,开始变卖自己的原版唱片。

唱片店小老板刘冰狠心砍价,低价买进,后面又高价卖出,小赚了一笔。

后来,他发现丁元英是个高人,又厚着脸皮把自己收唱片,说成是合作,跟丁元英强行搭上交情。

等成功加入格律诗,他以为抱紧了大腿,前途光明,衣食无忧。

于是他每天开着宝马车转悠,四处发名片,沉浸在虚荣之中,却未曾想过自身是否能匹配这个名头。

格律诗出现危机,面临官司,他也跟着叶晓明、冯世杰退股。

退股后,他不想失去这个体面的工作,厚着脸皮乞求公司能给他个职位。

格律诗胜诉,丁元英给他一份档案袋,说里面有决定公司裁决胜负的内部文件,可以作为新证据推翻原判决,能作为他留下来工作的筹码。

刘冰拿着档案袋,立马就去威胁董事长欧阳雪,结果欧阳雪压根不吃他这一套。

当他打算公布证据,来个鱼死网破时,才发现档案袋里空无一物。

幻想破碎后,他站在天台上,眼神哀怨,一跃而下,结束了愤懑不甘的一生。

刘冰的结局是悲惨的。

可酿成这悲剧的原因,是来自他刻在骨子里腹黑自私的基因。

“人”这个字,看似只有两笔。

但若这一撇一捺的地基没筑稳,想要再往上添置更多东西,也只会变成压垮自身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 认知第三层:阴寒区,叶晓明。

叶晓明,原本在古城经营着音响店,在发烧友圈内小有名气。

因为机缘巧合,当他看到丁元英家的音响时,大为震撼,他打心底里认定对方是个高人。

他眼光不错,为人聪明,知道借助高人来帮助自己创业。

可也因为太过算计,视野狭隘,最后只是爬到了井口,又掉了回去。

当格律诗收到乐圣起诉通知书的时候,从他的认知视角来看,蚂蚁怎么能和大象较量,这场官司必败无疑。

于是,他立马第一个提出退股,还怂恿了刘冰和冯世杰两人。

他以为,这是在规避风险,减轻损失。

没想后格律诗反败为胜,自己反而错过了一个大机会。

丁元英对他的评价是:聪明。

随后又加了一句,但评价一个人单单说聪明是不够的。

像叶晓明这样的聪明人,生活中比比皆是。

有粥分有肉吃的时候,第一个上;要结账担风险的时候,也是第一个溜。

只盯着眼前的利益,缺少长远的目光,活脱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 认知第四层:平庸区,冯世杰。

在刘冰、叶晓明、冯世杰三人中,冯世杰是混得最好的一位。

不是说他有多聪明多能干,而是因为他是个地道的老实人。

他和刘冰、叶晓明不同。

刘、叶两人,想找丁元英帮忙,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冯世杰,更多的是想帮助王庙村脱贫。

所以格律诗刚成立的时候,他出钱最多,有多少就出了多少。

在后来公司遇到危机的时候,虽然他们三人都选择了退股,但冯世杰用自己的股份,保住了村里的机械设备。

最后格律诗胜诉,他成了王庙村生产基地的领导,格律诗和乐圣公司都找他订货。

他性情忠厚,为人善良。但受限于自己的眼界,文化水平不高,看不到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 认知第五层:清醒区,欧阳雪。

欧阳雪出身寒门,自小辍学打工,给老板娘磕了8个响头,才给了她一个工作。

后来她摆馄饨摊、开小吃店,一步步稳扎稳打,和芮小丹合资,开了一家大饭店。

从底层摸爬滚打,靠双手挣出了一个未来的她,有着自己的一套处世逻辑。

书中有三件事,可以看出她的清醒。

第一件事,是丁元英找她帮忙,只需要借她名头,进行王庙村扶贫的时候。

她反而主动拿出100万,说道:

“这事与其说大哥让我帮忙,不如说大哥给我个机会。

我能请到大哥这样的人帮我理财,我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

如果真赔了,白纸黑字我绝不会有半句怨言。”

第二件事,是她想给芮小丹出气,想看看丁元英是否配得上芮小丹。

丁元英入局,指名让她买一只股票,并保证至少能多挣一倍的钱。

一番操作,短短10个月,她就赚到了170%。

欧阳雪看到这轻易赚来的钱,没有窃喜,反而感慨道:

“想想那些小散户真可怜,整天仰着脖子看大盘,眼睁睁看着血汗钱被人家卷走了。见识过这一回,我这辈子都不会再买股票了。”

第三件事,是格律诗公司遭遇官司,濒临解散时。

刘冰、叶晓明、冯世杰三人分寸大乱,找到欧阳雪要求退股。

她不吵不闹,暗自将公司所有的债务风险,都承担了下来。

她的想法很简单:我是从摆馄饨摊干出来的,大不了再回去重新摆摊去。

公司打官司赢了,按理来说,作为董事长的她,是最大的受益者。

可她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将公司交给了肖亚文,她说:“只有让我在饭店呆着,心里才踏实。”

她够努力,有胆魄,肯担当。

又能认清自己,克制住自己的贪欲,知道自己不是当董事长的料,便重新返回了自己的饭店。

这样清醒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不会过得太差。

可以说,欧阳雪代表了我们大多善良的普通人,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 认知第六层:觉醒区,肖亚文。

肖亚文可谓是寒门逆袭的典型。

她靠着自己努力,考上警官大学,跟芮小丹成为同学和好朋友。

毕业后,她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和德语,成为了丁元英的助理。

随后跟着丁元英耳濡目染,扩大了自身的见识。

她懂得抓住任何逆袭的机会。

在丁元英原本的私募基金解散后,她帮丁元英找房子,还大老远跑去拜托好友芮小丹照顾丁元英。

芮小丹以为,她想和丁元英做朋友。

肖亚文却很清醒:

“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

在她看来,认识丁元英,能让自己成长,让自己觉醒,这就已经是赚到了。

她自身本领过硬,视野开阔,而且能知人识人,也能拿捏分寸。

格律诗被起诉后,丁元英推荐肖亚文负责打这场官司,她也才有机会,成为格律诗公司的股东和管理者。

听过一句话:“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也会出现奇迹。”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几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直朝着前方奔跑的人,总会在某个地方等到机遇,然后觉醒爆发,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7

  • 认知第七层:通透区,韩楚风。

在《天道》中,有两个人认识到了这个区域,但命运却截然不同。

我们先说林雨峰。他是中国音响界的风云人物,自身能力和见识,都是上上等。

他带领的乐圣公司,只有矛,没有盾,历经无数商战,从来都是他把别人打败。

当格律诗利用价格战对乐圣公司发起攻击的时候,他不怒反笑,将其比喻为“有人摸了老虎屁股,而且摸完了没给钱。”

他自信满满,哪怕乐圣资产负债率在75%以上,也一心想要起诉,将格律诗逼上绝路。

在和欧阳雪的谈判中,他更是表示:“如果败诉的话,他直接就从9楼跳下去。”

后来,双方走上了法庭。

他这才知道,格律诗实际上是个扶贫公司,完全是贫困村的农户式生产,根本不是他所理解的工业生产的成本概念。

他立马就知道,这一切都是丁元英设下的局,心里也不禁为这个对手的才智招数心生赞叹。

乐圣败诉了,这结果是意料之中,对公司的利益影响也不算大。

可他输给了丁元英,极端的自尊心,让他内心崩溃。

他无法面对这个失败的事实,在去拜访丁元英回来的路上,伪装成疲惫驾驶,意外身亡。

说他豪气也好,莽撞也罢。

究其原因,是长期位居高位养成的傲气,让他拉不下脸面,和自己过不去。

相比之下,正天集团的韩楚风,就有完全不一样的格局。

韩楚风,是丁元英的好友,是正天集团老总裁极力培养的人。

老总裁去世后,留下遗嘱让他接任总裁一职,但另外有两个副总裁,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

他年轻有为,但资历尚浅,不能服众,所以在竞争中处在下风。

有一次,他和好友丁元英聊到此事,丁元英说:

“这事退后一步让条道儿请两个副总裁先过去,可能胜算要多一些,但不是没有失算的可能。只是事关重大,我担不起这个闪失。”

他淡然一笑:“我尚未拿起,谈何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