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星标关注猎聘公众号 探寻职场的另一种可能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刚从校园走进职场的时候,总觉得工作就是把事干好,就像学生时代成绩好就是王道。

可在公司里摸爬滚打几年后,逐渐认识到人际关系是逃不掉的话题,无论你人在怎样的企业、单位,身处什么样的职级、岗位,总免不掉与人打交道——领导、同事、下属,甚至是供应商、客户。

然而搞关系必定要耗费额外的精力,因此要不要搞关系,怎么才算搞关系,成了职场人争论不休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方:打工而已,何必搞关系?

仔:跟同事打交道,已经让i筋疲力尽

我觉得i人根本不适合工作,因为目前还没发现任何不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我每天戴着帽子口罩,悄咪咪地走进公司,就是为了不想跟同事有太多交流,然而总是能遇到社牛同事,每天都换着花样跟我打招呼,“早饭吃了吗”“你有好多帽子啊”“过节回家吗”……

可能对他们来说,这些都很自然地交流吧。但于我而言,真的需要鼓足勇气、硬着头皮回应啊!

尽管已经很努力了,但我还是被领导约谈,批评我平时不爱说话,几乎不跟大家交流,只知道闷头干活,也不知道主动找他汇报工作。

唉……跟同事领导哪有那么多话可说呢?我只有模仿戴上e人的面具,才能够短暂地缓解社交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van:同事关系,全靠工作维系

平时跟同事们的关系都还不错,只是关系好倒还没什么,关键是有时候不得不“出血”。

比如去年十月喜事扎堆,同事有2个结婚的和1个办满月酒的,都给我发了请柬,那就不得不带着红包出席了。问题是我结婚生子比较早,这些钱不可能再收回来,动不动就要随份子,总觉得心里很憋屈。

回想我刚工作的时候,当时跟同事的关系就很一般,大家都是仅限于工作交流,不会有什么人情往来。所以我结婚、生孩子的时候,自然也不会想到请同事来。

工作时间久了,越来越能看得清“同事”关系。共事的时候关系再好,不在一起工作后关系也会慢慢变淡,有时甚至不是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

所以人在职场,也没必要想方设法搞关系,关系太近了,反而会像我一样变成冤大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志明:作为卑微的中层,跟下属关系好等于没有威信

以前当小员工的时候,我的人际关系一直蛮好的。前两年刚升到管理层,我也惯性认为跟下属关系好,工作推动就会更顺利。然而,事实却是相反的。

每个项目我都会按照任务轻重缓急难易,拆分任务到每个人,确保大家尽量不加班。但事与愿违,总有人拖拖拉拉,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最后又过来找我求助。没办法,为了团队的利益,我只能出手帮忙,甚至自己加班忙完。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类似的事,团队里就出现了抱怨的声音,觉得我分工不均,偏袒某个人。

事后我反思自己,意识到这个中层做得太卑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太迁就下属了。表面上跟他们关系好,实际上过度共情下属,遇到难事杂事大包大揽,出差错后为了不破坏关系也不会指责他们。

可能是屁股决定脑袋吧,现在我不会再跟手下员工搞关系了,有人很刻意过来跟我打关系,我也会刻意回避,尽量跟他们保持距离,做好一个客观中立的、有威信的上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方:谁说搞关系不算工作能力?

小王:搞关系本身就是重要的工作能力

我的个人经验,当我们夸一个人工作能力强的时候,其中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加分项。干了七八年销售,身边业务能力强的人,几乎都是搞关系的能手。

在公司之外,拓展客户就是考验建立关系的能力,客户愿意多听你介绍,就说你有能力强、善于维护关系。有时候涉及上下游的贯连,这又很考验拉通关系的能力。

在公司内,跟同部门的同事打交道,跟跨部门的同事合作,向上级汇报争取支持,无一不考验搞关系的能力。

说句现实的,公司内外的一切资源分配并不平均,有时候你的关系够硬,资源就会倾向于你一边,办事也会顺畅很多。

但在如今,搞关系也早就不是喝酒应酬那一套了。你能记住每一个人的性格喜好,日常交往中表现出对他的了解和投缘,在关键的时候给他帮帮小忙,同时也给到对方不用太费力就能帮到你的机会,这件事真的并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鱼: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我不换工作的重要原因

这两年公司搞降本增效,结果工作变多了,考核复杂了,压力更大了,人却更少了。我拿着一样的钱,干着更多的事,挨着更多的骂,去年体检一查,果然结节又长大了。

今年以来,想过若干次换工作,但每次想到跳槽后可能不会有这么和谐的人际关系了,就开始打退堂鼓。

毕业后前前后后换过三份工作了,没有哪份工作像现在这样和同事打成一片的。

不知道是太倒霉还是太幸运,以前工作的时候,要么遇到了办公室政治,勾心斗角;要么碰上了绿茶同事,防不胜防;要么就是大家紧盯自己的利益,功劳全往自己身上揽,差错全往别人身上甩锅。

现在这份工作呢,大家能力水平相当,虽然工作是不好干,但大家都是对事不对人的想把事情办好,即便开会时吵得不可开交,散会了却不会跟对方置气,都还是好同事、好朋友。

跟之前换工作的几个同事聊了聊,他们也都觉得新工作的人际关系没有原来好。这更让我不想换工作了……

跟同事关系好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是工作糟心憋屈的时候,只一个眼神就能完成交流。是需要彼此配合的时候,三言两句就能明确分工。不扯皮不甩锅,做得好彼此鼓励,干不好脑暴想办法。

之前做职业规划时,我就很明确人际关系对我而言是选择工作的重要因素。所以或许有一天我接到涨薪20%的offer,也还是会犹豫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邹:35岁之后,拼的就是搞关系的能力

大学毕业后,父母想把我安排进本地一家国企,出于逆反心理,自那起我就特别烦搞关系那一套。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吧,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搞关系就是走后门,逢年过节串门送礼,尬聊套近乎。

但是过了35岁之后,我越来越觉得搞关系的能力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软性实力,职业生涯越往上走、越往后走,搞关系的能力就越是重要。

比如前段时间接手的一个项目,那是我上一份工作的同事转介绍过来的。我俩平时已经没啥交集了,只是通过微信大致了解对方现在在做什么,偶尔交流了几次,竟意外促成合作。

再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前不久辞职创业去了,他的合伙人就是之前的同事,而他们事业起步拿下的几个项目也跟之前的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搞关系的能力,说白了就是培养人脉的能力。除了让别人支持你、信任你,更重要的是愿意投入资源跟你一起搞事情。

如果说职场前半场拼的是能力、是精力,那么能力稳定、精力减退的职场后半程,拼的其实就是搞关系的能力。你一个人干不成的事,能从圈子里找到合适的人来合作,在不懂事的年轻人看来可能是走捷径,其实都是你过去攒下来的硬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职场要不要搞关系?

这个话题之所以备受争议,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于“搞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

从定义来看,有人把“搞关系”和“走后门”画上了等号,觉得这是一种不公平、不正当的竞争方式;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搞关系是再正常不过的社交行为,是等同于呼吸饮水的生活日常。

从态度来看,有人觉得搞关系的重要性远高于真才实干,因此费尽心机搞关系,尤其是和上级的关系,好像搞定人际关系就能搞定一切;而另一些人觉得关系再好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所有所谓的“人脉”都积累在自己本身的能力与水平之上,实力是1,人际关系是0,唯有叠加才是王牌。

从对于结果的预期来看,有人认为付出就必须有回报,所以费劲巴力地搞关系就必须为自己挣来看得见的利益;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搞关系是为了给自己营造良性的社交环境,这些人际关系可能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帮助,但更重要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能从他人身上学到一些经验,亦或者我们能从这段关系中获得滋养。

无论哪一种声音,我们都不可否认在现代职场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沟通、合作、协商、协调,而这些都建立在良性人际关系的基础上。

如果只看重自身能力发展,拒绝跟人打交道,那么职业发展定然处处受限;如果只花精力搞关系,忽视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那么所有人脉只会是建立在一盘散沙之上。

在把握二者平衡的过程中,有一条基本的职场准则:诚恳待人,但也不轻视自己。

没有哪一段关系值得你放低姿态,卑躬屈膝,掏空精力,也不能随随便便因为跟某个人气场不和,就把关系搞砸闹僵,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埋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婉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