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心翼翼的将一具刚去世的尸体身上的腐肉剔除。

然后将这具只有骨头的尸体放进了一个灌满化学药品的大锅中,加大火力进行蒸煮。

在这期间还要不停地翻动防止粘连。

接着他又用特制的尖锐刀具,沿着骨缝一点一点的仔细刮去骨骼上残留的骨髓和肉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再对这个作品进行修复和上色。

这,就是人体标本制作师的日常。

“我感觉内脏翻江倒海!”“我的精神和身体已经到达极限了!”

而这是他们最常说的话。

那么人体标本制作的过程究竟有多么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东北新闻网】【北方网】【工人日报】等(链接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第一次解剖尸体

2008年,40岁的王耀从楼层管理员转行成为了人体标本制作师。

第一次独立处理遗体时,他掌心直冒冒汗,手臂也在发抖。

摆在解剖台上的尸体,压得他根本喘不过气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前这具尸体已经高度腐烂,面容模糊不清,身体肿胀变形,血管也残缺不全。

为了制作骨骼标本,王耀必须小心翼翼地剪开腐烂的皮肤,用钳子和刀具一点点剥离残留的肌肉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肉渣和骨渣混杂在一起,污秽不堪,但是他必须硬着头皮将眼前这具尸体身上全部的骨肉分离。

而最艰难的莫过于剥离头颅部位的皮肤和肌肉了。

组织纠结难分,几乎要把王耀所剩无几的耐心全部耗尽。

当刀锋切开头颅时,他下意识闭上眼睛,可血腥气和腐尸味仍然钻进鼻腔,让他作呕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将颅骨整个取出放在一旁,里面的脑髓和延伸至脊柱的脊髓也小心夹出。

一旁堆积如山的残肢断肉等待火化,分尸般残酷的工序,让这个生手几乎当场昏厥过去。

而更加让他感到害怕的是,这个过程还经常会遇到有些“死而复生”的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突然伸出的手臂,或者是尸体偶尔会发出的咯吱的声响,甚至是尸体的真实触感。

这些都一度吓得王耀慌乱中逃离了那个工作的房间。

然而,解剖尸体获取骨骼组织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流程才是惨不忍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煮人骨

在完成了剥离骨骼的繁重工作后,王耀会把这些骨头全部收集起来,准备开始下一步的煮骨工序。

他小心翼翼将骨头一根根的搬运到一口足够大的砂锅中,然后将骨头一件件整齐地码放进去。

有时候需要处理的骨骼较多,他甚至会同时使用两三口大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锅里装满骨头后,他就会加入适量的水和烧碱溶液,然后架到炉火上开始炽烤。

随着锅里的水逐渐升温、沸腾,空气中开始弥漫出一股腥臭味。

这让第一次接触煮骨的王耀连连作呕,甚至一度吐到痉挛。

但是接下来他还需要日夜守在锅边,时刻注意火候和水位,避免骨头被煮干或者受热不均。

这个过程中,他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稍有疏忽,骨头就可能被煮坏或者腐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持续地煮上3-5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等到锅里的肉渣和血水完全沸干,骨头都露出雪白的颜色时,才可以稍微松懈下来。

不过接下来的工作才是真正考验技术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刮骨

煮骨结束后,骨骼表面看似已经干净,实则还残留大量难以除去的骨髓和组织。

于是,下一步就是刮骨。

这时王耀会把被煮得焦黄的骨头捞出来,用钳子夹住一根根仔细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不其然,在一些棘突和关节窝处,都留存着大量肉渣和纤维组织。

于是,他拿起一把细长的钩刀,小心翼翼地将刀尖探入一个肩关节的缝隙缓缓刮削。

很快,一些黑褐色的组织便被钩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清理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有些残留物已经被高温烧焦,死死粘在骨质上,不仅难以清除,过度用力甚至可能损伤骨骼本身。

更糟糕的是,一根手指在用力时不慎擦破,渗出的血液很快就把骨架染红了一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一些棘手的残留物,王耀不得不使用弱酸溶液,将骨头小心浸泡其中,借助化学反应的力量加速腐蚀。

可是这种做法也异常危险,一旦操作失误,整个骨架都可能在酸液中被彻底腐蚀。

因此,王耀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密切监控每一步反应,生怕一失手便前功尽弃。

可是做完这些还远远不够,接下来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稍微有一点出错,前面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复和防腐

为了让标本看起来更加生动形象,制作师们还需要描绘出逼真的肌理纹路。

他们会先在骨骼表面打磨出一定的凹凸起伏,然后用细小的画笔一点点勾勒出肌肉纹路的走向,并使用各种专业颜料进行上色。

一些制作精良的标本,甚至会对每一个器官和组织都进行分色处理,以突出其解剖学特征和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使用灌浆修复更是重中之重。

制作师们会先将骨骼的缺损部位打磨平整,然后采用特制的环氧树脂或者玻璃钢灌注进去,待其凝固后再一点点修琢出与周围骨质完全贴合的形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过程需要高超的技艺和细致入微的眼力,否则就会影响整体的观赏效果。

而在标本制作的最后关头,制作师还需要进行真空滤毒的步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会将标本置于真空环境中,利用特殊的化学药剂将其内里残留的任何有毒物质彻底剔除掉。

接下来,便是灌注防腐液的工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见的防腐液包括环氧树脂、硅酮等,它们会渗透进骨骼和组织的每一个缝隙,从而使标本获得几乎永久珍藏的寿命。

一旦完成上述所有步骤,一具栩栩如生、永垂不朽的人体标本就在制作师的巧手下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难想象,整个制作过程是何等繁复艰巨。

幸运的是,大多数工艺都是行家们口耳相传、手把手教授而来的,这使得宝贵的经验得以代代相传,造福无数后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最终制作出来的标本也都有着不同的用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标本展示

2004年,德国人哈根斯曾经在世界各地举办过一系列引起轰动的“人尸展览”。

而当年在北京展出的标本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鸿锦是哈根斯在中国唯一的"嫡传"弟子,当年他在北京举办了国内第一次塑化标本展览。

展览中的标本全部出自大连医科大学生物塑化公司的手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观者可以近距离甚至零距离地看到被剥去皮肤的人体肌肉标本,被解剖以及被切割的人体结构,看到各种正常和病变的器官,还有胚胎发育和青春期发育标本。

如果参观者愿意,甚至可以用手去触摸部分标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人体标本除了用作展览外,标本也被摆放于医学院或者科研机构,供学生们和研究者们近距离观摩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法医学领域也离不开标本的重要作用,有赖于标本的检验分析,死因和案件经过得以还原;

而私人收藏虽然有之,但绝对是少数特例,无法影响标本在教学、研究、展示等重点领域的主导地位。

遗体来源

事实上人体标本制作绝非一蹴而就,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获取遗体原材料。

这一过程需要制作师们与各方面紧密合作,通过合法合规的渠道获取。

首先,医学院无疑是最主要的供体来源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学院需要大量遗体用于学生的解剖学实习课程,因此它们通常会与殡葬机构或捐体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获取遗体资源。

除此之外,一些无亲属或无人认领的无主尸体,也会被有关部门移交给医学教学和研究机构,为标本制作提供原材料。

另一个重要渠道则是社会公众的自愿捐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遗体来自何种渠道,在整个加工制作过程中,制作师们都会对逝者身份信息严格保密,尊重其隐私权,并确保整个流程合法合规,切实践行医学伦理。

而每具能制作成标本的遗体都是无价之宝,因此在接收时必须格外小心呵护。

伦理问题

不过,对于这种展出人体标本的做法,一直存在着伦理道德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认为这是对遗体的不尊重和猥亵。

据国外媒体报道,哈根斯的人尸展览期间,平均每天有1名没有心理准备的观众当场晕倒。

然而中国解剖学会却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这不是毁坏,而是让逝者以自身方式继续为科学做贡献,促进医学事业发展,从而达到科普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

1、东北新闻网:揭秘大连尸体加工厂 陌生又恐惧.2012-04-24

https://yue.ifeng.com/news/detail_2012_04/24/14115215_2.shtml

2、北方网:【组图】"人尸展览"进京后天开幕 尸体允许触摸.2004-04-06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4/04/06/000763206.shtml

3、工人日报:让每一件标本都讲述生命故事.2022-02-0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065722460898721&wfr=spider&for=p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