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
关于“需不需要防晒”的话题

答案之多

堪比中国的美食数量

有绝不防晒的“铁头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上山下海才防晒,

显然是有过晒脱皮惨痛经历的

“吃一堑长一智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晴天才防晒的“向日葵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不论刮风下雨

室内室外都要每天防晒的“打卡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夜里对着电脑屏幕

都要防晒的“走火入魔派”

甚至还有“不晒太阳会抑郁、会缺钙、

会变成吸血鬼!”的“保命派”……

“什么时候该防晒”“防晒该做到什么程度”,到底能不能有个定论呢?

01

什么时候紫外线最强?

紫外线并非夏季的阳光所独有,它每天都存在,但强度和季节、海拔、纬度等因素有关。

最强月份是5~8月

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紫外线的强度逐渐增加。

3月至4月紫外线量已达盛夏的90%,5月至8月为全年度紫外线量的高峰期。即使在冬季,紫外线的量也有夏季的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强时段是10:00~16:00

紫外线最强的时段为10时~16时之间,6时之前和20时之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强户外地点是玻璃外墙旁边

中国气象局曾做过一个实验,检测户外不同地点的紫外线强度。

在不考虑周围环境的情况下,紫外线最强的是建筑物玻璃外墙,站在旁边大约3分钟就可以晒出红斑。

02

防晒会让人缺钙吗

人们常说晒太阳补钙,其实补的是维生素D。

体内的维生素D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在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由皮肤中的化学物质合成;二是通过膳食获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生素D经肝脏和肾脏的活化,成为活性维生素D。

活性维生素D具有调节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可促进肠道和肾脏对钙、磷的吸收;或直接作用于骨,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

晒太阳有助于补钙,那么防晒会导致缺钙吗?

有研究表明,做到极致程度的防晒可能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

但我们日常防晒并没有那么严格,除非把自己的每一寸皮肤都包裹起来,长时间完全屏蔽紫外线,否则不会造成维生素D的合成不足

因此,防晒并不会造成缺钙。

出现缺维生素D、缺钙的情况,不要只依赖晒太阳补充,否则紫外线带来的可能是晒伤、光老化、皮肤癌等“大麻烦”。日常应注重饮食均衡,还可遵医嘱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制剂。

03

试试7种防晒法

经常裸露肌肤晒太阳的人,皮肤不仅容易变黑,长皱纹、色斑、红血丝,还易患上一些与日光相关的皮肤病,如多形性日光疹、植物日光性皮炎,甚至增加皮肤癌风险。

观察紫外线强度

判断紫外线是否强烈,世界气象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对“紫外线指数”有个标准计算方法,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可借助常用的天气预报软件查看每日“紫外线指数”。

注意时段和地点

一天中,紫外线最强的时段为上午10点~下午16点之间。

室外活动要注意规避紫外线指数高的地点(高原、海边、雪地、幕墙玻璃周围等),选择在树荫下、建筑阴面活动。

外出做好遮挡

用遮阳伞、太阳帽和衣物等遮挡,帽檐长度最好在7.5厘米以上,宜选紫外线防护系数(UFP)>25,UVA透过率<5%的产品。

遮阳镜应选覆盖全部UV的,镜面能完全遮盖眼睛和眉毛,镜片颜色可选茶色,必须到正规眼镜店挑选合格的遮阳镜。

勤涂防晒霜

涂防晒霜约30分钟才能起效,出门前就要提早擦好。1元硬币大小的防晒霜,才足以保护脸部不受紫外线侵袭,在室外要每隔2~3小时重复涂抹。活动涉及出汗或水,应选防水抗汗类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阴天也要防晒

阴天的时候,阳光只是被乌云遮住了,并不是没有紫外线。云层对紫外线的阻隔有限,90%的紫外线都能穿透云层。

气温不高但紫外线强度较强的情况也存在,体感“凉快”不能作为参照标准。

吃“防晒”食物

有些食物有助于对抗光氧化损伤、减少炎症反应。

平时吃些番茄、西瓜、猕猴桃、葡萄、红薯、丝瓜、牛油果等果蔬,以及薏米、腰果、核桃、鱼类等。

服用某些药物要避光

有些药物有光敏性,如多西环素、磺胺、灰黄霉素、胺碘酮、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服药者或患有结缔组织病等光敏感的人群,应遵医嘱避免日晒。

你学会怎么防晒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为防走丢,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生命时报 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