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像乘着宇宙飞船,去异时空旅行了一场。飞船不属于任何一座港湾,所以它可以去往所有彼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做書」图书市集当志愿者的这几天,是我大学毕业快满一周年的时间。所有毕业生们该有的常规去处我全都没有选择,而是只身一人从南方来到北京,完成我一个未尽的心愿。因为在这个城市没有认识的人,要做的事又需要大量时间独处,整个人是一个很i的状态。

走过夏天,秋天,冬天,随着春天的到来,我状态慢慢变好,变自信,也和这个城市的许多人有了情感链接。我开始期待生命,期待和不同的人产生交集,期待有趣的人生体验。

图书市集就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此之前,我和许多志愿者一样,喜欢看书,喜欢逛独立书店,看过做書公众号上令人笑喷的“书店店员日记”,也去过做書的门店希望能以(奇怪的)行为被写进日记。

现在我自己因为做了志愿者,而能拥有一整个版面,在这里写我的志愿经历,某种意义上,好像实现了我当“专栏作家”的小梦想。有些梦幻,有些奇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的市集共有七天,两天布展,五天正式展览,我在正式展览的其中四天做志愿者。这期间我找到了久违的很快乐很幸福的感觉。不是那种生活日常带给我的小确幸,而是整个人在发光,在表达,在亲力亲为和大家一起努力做一件事的高浓度快乐。

以下是我的小记录,请君慢阅~

DAY 1

第一天上午和小伙伴做手工,搭建领取展页的纸箱和台子。我们小团队搭的箱子是一堆纸箱里最牢固的。最后全部的纸箱都由我们精加工了一遍。

下午遇到了「香港蛋誌豆本」手作迷你书展的大陆主理人Emily姐姐,她好像想一个人把所有事做完而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的感觉太像我了。于是我主动问她要不要帮忙。她马上点点头说非常需要。后来我和另一个志愿者一起帮她布展。布展过程中就有观众来欣赏,照相。Emily姐姐还说这几天我们需要喝水都可以去她那里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透明小盒里是迷你书,

要一个个摆在鸡蛋造型的展架上

这个展位旁边,是一个以《查令十字街84号》为主题,采用几十种艺术装帧方式制书的展览,翻阅需要戴上白手套。是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们的课程作业。展位的老师听说我看过这个电影,就给我介绍了其中一本,它的书页从侧面左翻、右翻会分别露出男主女主人像。因为男主女主一生只用书信往来而未谋面,最后女主去书店赴约时,男主已经过世了。正像这个书侧的设计,男女主永远不会出现在同一个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装帧方式的《查令十字街84号》

DAY 2

第二天在“新手教学”岗位教大家做书。我的固定话术是“您好,这是我们书的第一页。我们内场共有八个点位,您可以在地图上寻找标有小水滴的位置,集齐内页后我们会在出口处帮您装订成一本书。场内每家出版社摊主还有自己设计的内页,您也可以问他们要,自己DIY...”开始的时候,几乎每个人我都会把这些话说一遍,后来几个人同时说一遍,后来让他们自己先看展板,不会的再问我...这是嘴皮子上的功夫。最大的累点,在于要教大家把我们主办方的地图,折成书的“腰封”,我好像化身幼儿园手工课的老师,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几岁小孩都要手把手教。很多人还让我直接帮他们折。一天下来,没有什么时间喝水,一直在说话,嘴皮都干裂了。

不过我给这个环节加了一些有趣的点,就是把每个点位放了哪个内页标在我的“秘密地图”上,当有观众找不到哪个内页时会来问我,我就模糊地给他们一些线索而不直接给答案。哈哈哈哈哈哈我太xx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工位,嘿嘿

DAY 3

第三天在我最喜欢的“真心换书”区,体验了一把当书摊摊主的感觉。这个摊位的玩法是,带几本自己的旧书来,换几本书走。我和小伙伴一起,把书按“好换”和“不好换”分区,好换的放在显眼的地方。不好换的区域放着童书、育儿书、青春疼痛文学、散文、古书、历史书、成功学等书...好换的区域,我们按中、外先大分区,然后按畅销作家和书的类别再分布摆放。书籍摆放的颜色我们也要统一,均匀。这样精心排布下来,我们的摊位就像一个卖书的摊位,吸引来超多顾客,换书的频率也蹭蹭上涨。有些观众还让我给他们推荐书!我最喜欢和“顾客”聊天了。一个人喜欢什么书,可以看出他是什么类型的人。我们摊位最火的是《悉达多》,和芥川龙之介的书。我心想大家的品味都好高级啊,这些书我是读不下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有些摆摊天赋的!

前面是好换的,后面摞起来的是不好换的

因为我们摊的书只换不卖,有人还专门去别的摊买了一本崭新的书,来我们这里换她想要的书,是一本哲学书叫《行动瑜伽》。还有个姐姐把她还没看完的书拿到我们这里说她先寄存着,明天用别的书再来换走。还有老大爷强烈建议我们开个线上换书的平台。看到有比较感兴趣但没带书来的观众,我会先说“平时可以去我们‘做書’的线下店换书”,他们真会问一句“在哪里啊”,我再给他们介绍地址。嘻嘻,感觉自己为做書贡献了一点业务。(这里插播一条,做書的西单店-更新场负一层可换书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填写的换书卡片,

还可凭卡片到对面摊位领蔬菜

DAY 4

第四天上午在工体门口做观众引导。这个工作很晒很耗元气。有志愿者小哥帮忙把伞移到了能遮住我的位置,很感动 。有观众听说书展要门票,会愤愤而走。有的会犹豫一下,我就真心给他们讲很多场馆里的内容。我觉得真正爱书的人一定会觉得很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心阴凉地

下午在检票口检票,做嘉宾登记,顺便帮物料岗位的朋友折展页。这个岗位还蛮开眼。能看到受邀嘉宾来自哪些单位。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人字正腔圆地把他的名字读了两遍,我找到他的名字后,发现他是央视的主持人。还有作家本人、知名出版社的编辑、和自由职业的博主...很多豆瓣的工作人员也被邀请。在北京有个鲜明的感受是不管在哪个活动都能看到豆瓣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场内人太多,检票口限流了

这天上午遇到一个拄着拐的老大爷,跟我爷爷差不多大,他和他老伴儿一直从上午逛到快闭展。我看着他觉得好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爷爷先出,老伴儿还在装订展册

和志愿者们聊起为什么来这次活动,他们在说了很多理由后,最后都会说因为自己喜欢书。我们的共同感受是,这个场域很舒适,人与人之间很同频,不掺杂什么利益,也没有阶级,有点像文化的乌托邦。闭展那天,做書的几个工作人员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不管是志愿者还是工作人员,应该都会觉得有些怅然,不舍,也像做了一场梦吧。不过我现在尽量避免“做了一场梦”这样的描述。

我像乘着宇宙飞船,去异时空旅行了一场。飞船不属于任何一座港湾,所以它可以去往所有彼岸。

四天里,我每天都会被不同的人夸,“你好厉害啊”,“我觉得你好棒”,还有一天被一对外国夫妻夸了“good girl”。好喜欢大家的欣赏,当然我也发射出去许多夸赞。变e人之后,越来越觉得很多链接和机遇都是说了、做了才会发生。人生的丰富度是自己创造的。

周记完结的这天是「小满」,那就愿今日小满,日日小满

后记

以上文章其实是我写在备忘录,发在朋友圈的。做書的工作人员看到后觉得很真诚,说可以帮我发在公众号。我才又修改了文章开头。文风比较随意,也有些长,谢谢你耐心读到这里。

这次没有好好问每一个人的名字,如果以后有缘在不同城市的书店相遇,让我们报暗号:“呀!你也来书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一天的志愿者合照,

我们志愿者共有80多人~大家好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