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体制内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编外人员和临聘人员的数量,迅速增多。

整体看,临聘人员已经是正式编制编制1.5-2倍左右,有的单位数量更多,比如,辅警、服务窗口、街道社区等,大家平时能接触到的都是这些临时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这几年的就业情况不太理想,保就业成为头等大事。

各地都出台了“托底”政策,其实说白了,就是由政府部门出面来雇佣人员托底。

而且哪怕现在财政紧张,这个工作还要继续进行下去,毕竟,每年1000多万高校毕业生的情况,还要持续很多年,不大量雇佣编外人员,怎么来稳住就业呢?

大量编外人员招募进入到体制内,涉及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作分配。经常能刷到帖子,编外人员吐槽,他们承担了很多正式编制人员不愿意干、不想干的工作任务,正式编制员工躺平指挥他们干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辅警和协警,基本上,现在出勤的任务都由辅警们来干,也就是说,大家在街上、公共场所能够看到维护治安、交通秩序、查验身份证的都是辅警。

正式编制人员大多坐办公室里,但其实,在办公室里还有很大一部分辅警。

所以,他们到底干了什么?指挥肯定是有的,除此之外,其他的,我也不知道。

直接躺平的,大有人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他们自己,估计也没人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事实上,这个问题,不要问!

问就是没有办法,这几年招募了太多的编外人员,远远超出实际需要,把人招来了,也不能不让他们干活,于是,正式编制人员就“勉为其难”把工作让给他们。

一个很人之常情的事情,编外人员与正式编制人员相比,在各个方面肯定是要低一头的,属于一种服从指挥的状态。

所以,不可能让他们闲着,如果你是一个体制内正式编制人员,你也肯定会这样想,不可能你在干活,让他们待着无事可做,所以,肯定是要把手头的活分出去。

从人员配比看,体制内的工作量整体上是普遍偏低的,这么分来分去,就没有什么工作工作,变成了指挥和审核把关,可以省出大量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了。

这当然是不对的,编外人员本身是只能从事辅助岗位的工作,辅助正式编制人员,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任务,而不是替正式编制人员直接把工作都给干了。

现在,不少地区因为财政原因,要清理编外人员,但是这项工作很难推进下去,一方面是编外人员不愿意,阻力比较大。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很多工作,如果编外人员不干了,那可能真的要出现停摆,躺平太久的正式编制人员短时间无法接手,而且也不不愿意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