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知青刘朝旭被推荐上大学,临走时去找队长告别。没想到,在他家窗前,听到里面队长说:“朝旭要走了,去给他借点路费吧!”队长媳妇说:“你上次卖了羊皮袄才凑够给知青买锅的钱,现在让我上哪儿借!”
“咱们这实在是太穷了,如今娃儿要上学,这可让我上哪借钱去啊?”
队长叹了口气,看看一贫如洗的家里,只剩下少许的粮食还有那生了病都舍不得吃的零星几颗鸡蛋。
队长的媳妇也是连连摇头:“如今娃儿马上就要走了,你是一个村的大队长,怎么着也得让孩子吃饱了再走。”
看着媳妇一脸为难的样子,队长冥思苦想了片刻,许是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一抹笑意,对着自家媳妇说道:“把咱家剩下的那几颗鸡蛋全部给娃儿煮上,再用那些面给娃烙点饼,这路上远,孩子可不能饿着。”
说着就指了指那房间里面仅剩下的半袋面粉,队长媳妇也是连连点头,出声附和:“你说得对,得让娃路上有饭吃。”
队长和其妻子口中的娃正是知青刘朝旭,那是1969年,知青刘朝旭和同学们结伴而行来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小乡村,他们从北京坐绿皮火车经历了数个小时的颠簸抵达目的地。
入目是肉眼可见的荒凉,漫天的黄沙被大风肆意席卷,零星几棵小树苗在大风的席卷下不停摇曳,仿佛是在向他们招手,看着面前的一切,刘朝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只是心中却对家产生了思念。
正当他们不知往哪走的时候,队长带着村里的乡亲们来到了知青们的面前,看着刚来手足无措的知青们,队长开怀一笑,随即紧紧握着刘朝旭的手:“娃,我是这村里的队长,来到这就是一家人,别拘束。”
看着队长朴实无华的脸,听着队长那饱含热情的话,刘朝旭内心一动,就红了眼眶,队长和乡亲们的热情让他在陌生的环境中体会到了家的感觉。
队长说完那句话就招呼着乡亲们为知青们分担行李,几个小时路途颠簸的疲惫也一扫而空,跟着队长的步伐来到住的地方。
“我姓郭,以后你们喊我郭叔就行,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人,有啥子事儿尽管来找我。”
队长说着就把刘朝旭他们领到一个窑洞面里坐下,大老爷们就坐着和知青们说话聊天,村里的大娘大婶们则忙东忙西,准备开始做饭。
看着桌子上被大娘大婶们堆的满满当当的大枣和饼子,刘朝旭心中一阵感动,从他到这个村子开始他就知道乡亲们的生活并不好,这些东西都是乡亲们七拼八凑拿来的。
在郭叔期待的目光下,知青们拿起桌子上的大枣放在嘴里,那香甜的味道瞬间蔓延口腔,甜到了心里……
那天,郭叔也是这么的热情,刘朝旭渐渐从自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彼时的他本来是打算和郭叔道别来着,可刚来到郭叔窗前就听见郭叔郭婶的说话声。
原来当时竟是郭叔卖了自己一直舍不得穿的羊皮袄为大家买了一口锅……
不知不觉间,刘朝旭他们就在这个村子里度过了四个年头,高考制度恢复后,刘朝旭被推荐大学,如今就要离开这个像家一样温暖的地方实在是舍不得,这才前来给郭叔郭婶道别。
却没想到听到这样让人暖心的话,刘朝旭顿时泪湿眼眶,他稳了稳自己的心神,红着眼眶默默离开了,其他知青看着刘朝旭红着的眼眶都是一头雾水。
“朝旭,怎么了?怎么还哭上了?”
刘朝旭听到同伴们的询问再也忍不住,说出了郭叔为了给大家买锅卖了自己羊皮袄换钱的事情,大家听后心里都十分感动,决定兑钱把郭叔的羊皮袄买回来。
摸着手中沉甸甸的羊皮袄,刘朝旭的心也沉甸甸的,几天后的一个清早,刘朝旭整理了自己的东西连带着那个羊皮袄一起被放进箱子,一个人偷偷地放到郭叔的门口。
当郭叔发现箱子时刘朝旭已经一个人默默坐上了去学校的火车,郭叔红了眼眶,看着面前的箱子喃喃自语:“这孩子,怎么能不说一声就走呢……”
其实,在那个年代,像这样平凡却感人的事情有很多,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群众的淳朴善良,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真心换真心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