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按规定进行投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中央委员。根据投票结果,毛主席和少奇同志的票数分居前两位:这一点也不奇怪,两位领导人的职务、贡献和实际地位,体现在投票方面必然是人心所向。不过得票第三多的同志,可能要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并非周总理、陈云或小平同志,也不是十大开国元帅中的任何一个,究竟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得票第三多的中央委员,是我党元老林伯渠同志。林伯渠与董必武齐名,很多读者耳熟能详,但有些朋友可能说不出他的具体功绩。林老1921年入党,他的入党时间,早于绝大多数参加八大的元勋人物;八大上林伯渠的得票数这么高,客观上体现出他在近现代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伯渠出生于1886年3月,比十大元帅之首的朱老总还要大几个月。他曾留学日本,1905年追随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先生对林伯渠十分信任,1920年任命他为大元帅府参议。国共首次合作时期,林伯渠在1926年的国民党二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是极少数在两党都担任过中央委员的人;红军长征胜利后,德高望重的林伯渠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政府设在红色圣地延安,副主席是原四方面军领导人张氏。所以林伯渠的职务,事实上就相当于1959年后少奇同志的位置,属于人民政府中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毛主席则是党和军队的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财经、政府组织和立法和统战领域,林老投入了极大的心力,从红军、抗战到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建立后,他忠厚勤恳发挥出重要作用。林伯渠担任新中国首任政府秘书长,常每日连续工作近20小时,此时他已年过六旬。而作为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时,大家都十分敬仰这位中国革命的“活化石”,纷纷给林老投票,以至于他的中央委员得票数只略低于毛主席和少奇同志,足见林伯渠的影响力之大。这一年他已是整整70岁高龄,四年后患病辞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生涯中后期,林伯渠对军队事务直接参与较少,没有特别突出的军职。战争年代,林老不像后来的开国元帅们那么引人注目,很多人熟悉他的名字,但不真正了解其功绩。同时因为年龄偏大的原因,他也不属于毛主席、少奇同志那样级别的党政领导人。所以一些读者对林伯渠的印象稍有模糊,也是可以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从1956年八大之后,重要的党政军会议上,通常不再按照得票数高低来公布当选人员,而是“以姓氏笔画为序”。这样做有其道理:比如林伯渠当年当选为中央委员、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但他毕竟不在政治局常委之列。常委的级别高,但得票却没有林老高,一公布投票结果被排到了后面,不是很合适。名单按照姓氏笔画排列,就不体现出这些细节了。